《哪吒2》史上最壮观特效背后,是他们在集体死磕

B站影视 2025-02-07 12:40 3

摘要:这个春节,无数观众被一个年仅3岁的“魔童”所吸引,他化着烟熏妆、表情时而顽皮时而凌厉,虽然屡遭世人误解,但在关键时刻却展现出逆天改命的英勇和令人动容的牺牲精神。没错,这就是哪吒。截至2月7日上午8时,该片实时票房达到了62亿元,大幅度刷新中国影史单片票房纪录。

这个春节,无数观众被一个年仅3岁的“魔童”所吸引,他化着烟熏妆、表情时而顽皮时而凌厉,虽然屡遭世人误解,但在关键时刻却展现出逆天改命的英勇和令人动容的牺牲精神。没错,这就是哪吒。截至2月7日上午8时,该片实时票房达到了62亿元,大幅度刷新中国影史单片票房纪录。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饺子导演率领的团队五年来的默默耕耘。在片尾字幕上,共有全国138家跟动画制作相关的公司出现,正是他们的合力托举和全身心投入,才创作出这样一部足以让国人骄傲的精品动画力作。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动画团队“小米加步枪”的胜利,那么,《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得益于集结了全族最坚硬的龙鳞做成的“万龙甲”。

“我们做动画的心态是宁缺毋滥。第一部是‘死磕’出来的。观众给了我们做第二部的机会,随随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们的追求。”导演饺子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共有1400多个特效镜头,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全片共2400多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就超过1900个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敢挑战的海水制作,也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被攻克:在这一部,哪吒不仅要“下海”,还要“开海”“闹海”。饺子希望《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提升故事体量的同时,带给观众史诗级震撼的银幕体验和视觉效果。

《哪吒2》的第一场大场面打戏“陈塘关大战”中,申公豹凭借裂空雷公鞭打开虚空裂口,海底炼狱中被镇压多年的数百万海底怪兽一涌而出,扑向陈塘关。在制作特效画面时,饺子坚持要在每个怪兽身上都绑上一根铁链,因为这是这个剧情能够成立的关键:绑上铁链后,东海龙王敖光才能控制这些海底妖兽的命门,防止他们逃跑。“上万条锁链纠缠在一起,就像耳机线绕成毛线球,怎么动都不对。”

特效团队曾建议导演改成电脑自动生成的“魔法锁链”,被饺子坚决否定,“先顶到头,不行再认输。”最终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每条锁链都独立运算,怪兽动作绑定物理引擎,甚至还开发出“动态美感”算法。这些锁链实现了饺子要求的乱中有序,“像一根根头发丝那样在空中有摇曳感”。该片视效总监杨博说,团队还专门设计了制作软件,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当无数根锁链压向银幕时,观众能明显感受到窒息。

这场戏中,李靖和章鱼将军之间的对打尤其精彩。但美术概念设计谢小彬却为此多次崩溃:章鱼将军手上拿着6把剑,可以从六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攻击只拿一把剑的李靖,最后还打不过李靖。为了让动作设计得合理可信,谢小彬绞尽脑汁。饺子还要求对打动作要实打实,要非常清晰地把动作呈现出来,甚至有些时候他还会给团队讲述物理学的原理,方便大家理解。光是这一分钟的打戏,美术设计就画了半年,“饺子常说理科生就是这样子死磕。”谢小彬笑道。

“我们所有都追求极致。”饺子说,很多人看了陈塘关大战这场戏,感觉特效做到头了,“但我们的口号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既然我们把前面都做得这么好了,后面怎么都得突破,怎么都得更顶,这是反逼自己的一个过程。”

在影片快结束时,哪吒看到母亲去世,化悲痛为力量,决定靠肉身破了“穿心咒”,这场“剔骨削肉”的戏属于难度最大的S级特效。“穿心咒到底是个啥,不好想象。“谢小彬说,这个镜头以前没有出现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从概念到动画再到特效的配合,难度都很大。”

饺子希望“穿心咒”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为了清晰地呈现出“穿心咒”在皮肤上撕裂的效果,制作人员从防盗墙上安装的透明而锋利的玻璃碴碎片找到灵感。团队最终设计了上千根刺,还有“穿心咒”被破后的600块碎肉,都由绑定器绑着控制运动。因为哪吒肉体重塑用的是藕粉,撕裂后的身体还要做出“遇火后岩浆喷出”的效果。为了寻找身体撕裂的感觉,特效团队在自己的手臂上绑上鱼线,让制作人员参考,先是画出概念图,然后手K,再做特效,再一遍遍迭代,“短短10秒钟的画面,特效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执行制片人刘潘说。

《哪吒2》中光S级特效镜头就有30多个,其中包括剔骨削肉、洪流对战、炼化龙宫等多场戏。要说特效制作难度最大的,无疑是“洪流对战”。“它要呈现出两军对战、像海浪一样互相翻涌的效果,这在之前的影片里没有出现过,是属于《哪吒2》独有的特效类型。”视效总监杜春晖告诉记者。

面对密密麻麻的人群画面,一开始团队想到在近景处画出具体的人物,远景则用马赛克的点或者小方块来替代,但饺子很快就否了这种做法,“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是像素,但是在大银幕看起来就是一个个远处的角色,总会有热心的观众去仔细看这些内容。我们要对喜欢电影的观众有交代。”

杜春晖不想用简单的“海浪自然解算”来创作这些妖兽和人物,他希望呈现的是一个智能的海浪效果,“因为它由角色来形成,既要表现出浪花的动态,也要表现出智能体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冲撞之后要再回来、再继续冲撞。”最高的时候,一个画面中就包含着2亿个角色。特效团队除了要达到导演对规模的要求外,更要达到导演对粒子特效的节奏感、韵律美的要求。谢小彬告诉记者,洪流的设计灵感参考了海洋鱼群、山里面飘的烟云、天上巨大的鸟群和海浪,“饺子导演反复强调海浪的感觉一定要比较明显,要有东方的美感。”谢小彬说。

技术开发总监黄功发现,有四五个前同事,包括前公司的老总都来到成都做动画导演。“因为《哪吒2》,还有饺子追求的挑战,吸引了全国很多人到这里奋斗。”《姜子牙》联合导演王昕所在的公司泥丸星也被《哪吒2》总制片人王竞喊到成都,帮助饺子一起解决问题。在《哪吒2》的结尾字幕上,出现了138家跟动画制作有关的公司,“五年时间,光是为《哪吒2》工作过的全国动画人员就超过了4000人,可以说,国内大部分的动画优秀人才,都为这部影片奉献过。”王竞告诉记者。

苏州红鲸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流程制作,公司累计投入制作人次160人,共花费约26个月完成了工作目标,公司负责人戈弋更是担任《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动画导演。苏州趣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是138家公司之一,公司特效总监刘上源透露,趣豆文化这次负责哪吒与敖丙大战无量仙翁的部分特效处理,这也是片中制作难度最大的场面之一,“主要是制作压在天元鼎上的树藤部分和哪吒身上火元素的部分”。7人团队一共制作5个多月,平均每天工作13至15个小时。“饺子导演对特效精益求精,修改最多的镜头可能要迭代20多版。”刘上源说。

在黄功看来,《哪吒2》剧组就像是“奥运村”,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人才一起合作。饺子透露,《哪吒2》一开始也找过一些国外顶级的团队来制作S级特效镜头,但发现效果不理想,“他们并不会投入最优秀的人来做这事。”最后,还是国内的动画公司合力接手了这些工作。Base Media(倍视传媒)和天工异彩参与了电影特效的制作。北京深海十月文化、北京大千阳光数字科技、北京彼岸天文化、北京点光文化等北京公司也参与了《哪吒2》的部分创作。

“五年时间里我们已经拼尽全力。”饺子感慨道,有些公司在明知道报酬很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跟自己合作,大家彼此扶持,抱团取暖,希望打造出一部真正的优秀动画作品,“以前我们总是仰望国外的很多特效,觉得人家非常了不起,现在发现我们只要用心慢慢死磕,也是磕得出来。踮着脚触碰到了那个高度,大家的信心就都打开了。”饺子笑道。

来源:艺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