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1日,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沙举办。在21日上午的主论坛上,来自《哲学研究》《人民文学》《新湘评论》《探索与争鸣》《三联生活周刊》《知识就是力量》和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围绕如何让期刊高质量
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之三
□李强
期刊的“期”,是期数的“期”,也是期待的“期”。曾经,总有一本飘着油墨香的期刊直抵人心灵深处。今天,伴随着社会高质量发展,期刊必将带给人新的期待。
11月21日,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沙举办。在21日上午的主论坛上,来自《哲学研究》《人民文学》《新湘评论》《探索与争鸣》《三联生活周刊》《知识就是力量》和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围绕如何让期刊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三联生活周刊》从杂志摇身一变为提供音视频课、数字刊、有声书、播客等多种形式的“三联中读”;《人民文学》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守则,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为主业、以活力为动能;《探索与争鸣》将“大时代同频共振 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作为办刊使命……各大期刊在发言中传递出“坚守”“创新”“变革”的信念,让人对中国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曾经“借船出海”,如今加速“造船出海”,中国期刊究竟造的什么“船”?
造“文化使命与担当”之“船”。学术期刊,必须扛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当代文化建设”的责任与使命。造“服务创新性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之“船”。科技期刊要更好服务原始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刊”当大任。
此外,造“期刊特色化发展”之“船”,深挖纸刊特色优势;造“学术期刊质量”之“船”,健全审编机制,刊发精品力作;造“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之“船”,传承编辑家精神,努力培养更多高水平期刊人才;造“融合发展”之“船”,主动运用大数据AI大模型、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走向融合发展之路。
本届论坛聚焦期刊高质量发展,创新观点碰撞,更多共识达成。
如何守正创新?就是“守命脉”与“创未来”齐头并进。
如何让“大时代”与“微时代”交融?就是倡导编辑人才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大时代敏锐,又熟悉“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微时代信息传播,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如何让“能量”与“流量”强劲互动?就要把鲜活的理论阐释作为最大的能量要诀,把创新融合表达作为最好的流量密码,把前置的技术思维作为最强的传播阀门。
当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促进编研素质提升,期刊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就会有力带动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当“+互联网”与“互联网+”同屏共振,期刊将站稳互联网发行渠道的主战场,在公域流量里获得生成优质内容的机会,在互联网环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当期刊的创新与传承主动适应年轻人的节奏和语态,“硬话题”将实现“软传播”。
在变化的时代,中国期刊在“变与不变”中创新发展。不论技术形态如何升级,期刊“内容为王”的宗旨不变。守命脉,创未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期刊,定能在“能量与流量”的双向奔赴中,不断“破圈”,带给人们更有营养、更具能量的“精神大餐”。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