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达40%以上,且仍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人血脂异常。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血脂异常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达40%以上,且仍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人血脂异常。
虽然患病率高,但我国居民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却很低,仅为10%左右。很多人即使血脂异常,自己却浑然不知。
过去,血脂异常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现在年轻人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这与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血脂异常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1、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因。具体来说:
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特别是LDL-C)会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逐渐变窄、变硬,限制血流。
冠心病:斑块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
中风:动脉内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脑部血管,进而引发中风。
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毫摩尔/升的LDL胆固醇,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能上升20%~25%。这意味着血脂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非常显著。
2、周围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还会导致外周血管狭窄,影响四肢供血,可能引起间歇性跛行(走路时腿部疼痛),严重时甚至发展为下肢动脉闭塞症。
3、其他系统的影响
虽然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危害,但血脂异常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间接增加患上肾脏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风险。长期的血脂异常状态会让身体多个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血脂异常的诱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一些血脂异常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通常由单基因或多基因异常导致,患者往往从年轻时就显示出胆固醇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偏高等异常情况。这种类型的血脂异常虽然在总体人群中所占比例较低,但一旦出现,其心血管风险非常高。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能量和高脂饮食:长期摄入过多的总热量、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容易使体内脂质过剩,导致血清中总胆固醇(TC)、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研究表明,当饱和脂肪的摄入减少10%,LDL-C平均可降低约0.5 mmol/L。
体力活动不足与久坐行为
缺乏运动: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会降低脂质代谢效率,导致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改善血脂水平。
久坐行为:长时间静坐不仅降低总能量消耗,还会减少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脂肪分解和利用,加重血脂异常。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体内多余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这不仅导致血糖异常,也会引发高TG、低HDL-C以及LDL-C升高。数据表明,在中国35岁及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约为34.7%,而肥胖群体的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
吸烟
吸烟影响:吸烟会使HDL-C水平降低,同时促使LDL-C和TG水平上升。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血脂异常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者,这主要与尼古丁及烟草烟雾中其他有害成分引起的代谢异常有关。
其他疾病和药物因素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和某些肝脏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血脂代谢紊乱。例如,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TG、小而致密的LDL颗粒和低HDL-C,进一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数据显示,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53.1%,而高血压患者中这一比例为41.3%。
部分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干扰脂质代谢,导致血脂水平异常。
血脂达到多少,需要吃他汀?记住3个数字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能够显著降低血脂水平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一种叫作HMG-CoA还原酶的酶来实现。该酶在肝脏内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服用他汀后,胆固醇生成减少,肝细胞便会增加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摄取,从而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的浓度。此外,他汀类药物还有以下作用:
稳定粥样斑块:他汀可以减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使斑块结构更稳定,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他汀能提高血管舒张能力,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血管壁的慢性炎症状态。
什么时候需要服用他汀?
并不是所有血脂异常的人群都需要使用他汀药物。根据《JAMA》等期刊的研究和临床指南,以下三种情况是需要考虑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常见标准:
饮食控制无效且LDL-C高于190 mg/dl
即使经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改善生活方式后,血脂水平仍无明显下降,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持续高于190 mg/dl,这类人群属于极高风险群体,应考虑使用他汀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40~75岁糖尿病患者且LDL-C>70 mg/dl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若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LDL-C超过70 mg/dl,则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中风等事件的风险。他汀类药物能够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显著降低这些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10年内冠状动脉疾病(CAD)风险率大于7.5%,且LDL-C>70 mg/dl
对于10年内冠心病发病风险率超过7.5%的中高危人群,即使LDL-C水平略高于正常范围(超过70 mg/dl),也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因为这部分人群已经处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中,他汀可以通过多重机制降低发病率。
总的来说,他汀类药物以其降胆固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等多重作用,已成为心血管一级预防的重要药物。记住“190 mg/dl”、“70 mg/dl”和“7.5%”这三个数字,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需要服用他汀。但无论如何,所有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个人风险因素和生活方式,才能确保安全和效果。
来源:家有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