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临门》下的北宋风华

B站影视 2025-01-28 05:30 3

摘要:因靖康耻等历史典故,世人普遍认为宋为弱宋,但军事弱的宋,在文化和经济上可不弱。而被史书定为“为人君,止于仁”的宋仁宗更是开创了“仁宗盛治”。

芒果台正在热播的《五福临门》,汇聚诸多95后小花、小生,诠释了一幅北宋汴京的风华群像。

当世第一繁华城 —— 汴京

闲侃一下《五福临门》的背景:宋仁宗时繁华的汴京城。

因靖康耻等历史典故,世人普遍认为宋为弱宋,但军事弱的宋,在文化和经济上可不弱。而被史书定为“为人君,止于仁”的宋仁宗更是开创了“仁宗盛治”。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任期内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积极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实行考课制度来考核官员的政绩;而且鼓励农业生产,减免农税,放宽对商业的管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虽然在外交和军事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换个角度看,那些和约换来的和平,保障了商路畅通,几个关口的商税就抵赔款了。

而他治下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世最繁华的城市。

汴京的经济繁荣程度空前,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城内街巷纵横,商铺林立,市场交易活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发行中心,货币流通量极大。

汴京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茶馆、酒楼、戏院等娱乐场所遍布全城,节庆活动频繁,市民生活多姿多彩。此外,汴京还有封建史上不多见的夜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市之上依旧热闹非凡。

珍珠妆:财富累积与淡雅审美的必然

剧中曾反复提及并推动剧情发展的珍珠妆,起源于花钿妆。

是一种源于秦汉古老妆容,女子会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贴上花形装饰物。唐朝花钿妆发展到了顶峰,颜色和款式都极为丰富。

北宋时,继承了花钿妆的传统,但进行了改良,将珍珠作为主要装饰材料,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珍珠妆,将珍珠贴在额头、眉梢、嘴角等位置,以增加妆容的华丽感和优雅感。

当时人们用鱼鳔熬制明胶来粘贴珍珠,使用时只需轻轻呵气,珍珠便能牢固地贴在脸上。珍珠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财富积累以及女性对美的追求,还反映了北宋崇尚淡雅、自然的审美,与唐代的浓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且因宋画的艺术高度与民间普及度,北宋还有不少大量使用绘画技巧的妆容,比如:

三白妆是北宋最流行的妆容之一,将额头、鼻梁和下巴三处涂白,以凸显面部的立体感。

檀晕妆是将胭脂或朱红与白色粉调和成浅粉红色的粉,作为底妆,相当于在面部其他区域打上阴影。

这三白妆就相当于现在的高光,檀晕妆相当于现在的阴影,使面部轮廓更加立体,显得更加清新自然。

丰富的市民生活:大相国寺、瓦子、赶趁

大相国寺是北宋皇家寺院,地位崇高,寺内设有中央直属管理机构“左街”,与“右街”开宝寺共同管辖全国佛教事务。

大相国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僧侣和信众前来参访学习。日本高僧空海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

大相国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还举办许多著名的佛教活动,比如:彻夜灯火辉煌的元宵灯会、金秋十月的水陆法会、腊八节施粥、这些活动成为了汴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描写汴京生活,不论天皇贵胄还是升斗小民,都脱不开相国寺相关情节。

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名字来源于“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意思,表示人们在这里容易聚散。

宋以前是有宵禁的,伴随着宋开放商业和夜市,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等,共有50多个不同规模的瓦子。瓦子里用栏杆围起来作专门表演节目的地方,叫“勾栏”。

瓦子中不仅有杂剧、讲史、歌舞、傀儡戏、皮影戏、魔术、杂技、相扑等娱乐节目,还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等各类买卖。

在瓦子等娱乐场所,有许多靠演出为生的艺人群体被称为“赶趁人”,他们表演吹弹、舞拍、杂剧、杂扮、撮弄、胜花、泥丸、鼓板、投壶、花弹等节目,种类繁多。

来源:行走的光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