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丨丈量青岛

B站影视 2024-11-21 20:50 2

摘要: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传承、保护、传播、弘扬青岛城市优秀文化遗产为己任,深度挖掘各处建筑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遵循注重公益、服务民众的原则,在利用方式上重点考虑与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与青岛老城区的功能定位相匹配。在严格保护文物建筑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丈量青岛——多场馆视角下的

“博物馆+”文化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传承、保护、传播、弘扬青岛城市优秀文化遗产为己任,深度挖掘各处建筑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遵循注重公益、服务民众的原则,在利用方式上重点考虑与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与青岛老城区的功能定位相匹配。在严格保护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以“活起来、走出去、请进来”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理念,开展陈列展示、社教活动、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坚持“博物馆+”发展理念,不断引入新型业态,延伸服务链条,利用配套建筑与庭院空间引入文创商店、配套酒店、餐饮、市集、剧社等多元文化业态,吸引更多全年龄段观众参与到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中来。

项目亮点

一、多元化陈列展示渠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传统展陈模式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为充分满足观众的沉浸式体验需求,在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房屋档案材料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复原、基本、常设与临时陈列展览综合体。展区面积6200平方米,达到建筑遗址总面积的92.4%,年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是青岛标志性历史建筑和著名旅游服务窗口单位,也是当前国内特色博物馆之一。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建筑遗址历史档案为依托,以复原建筑最初功能为基本叙事脉络主体的复原陈列,尊重历史原貌,再现百年之前的建筑旧况。

此外,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场馆年均举办16个原创临时陈列,以丰富的展示内容与展示方式,吸引许多公众特地前来打卡参观。

2.数字化展陈模式

2022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所属场馆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将馆藏文物藏品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建模,以数字多宝阁的形式向公众展出,拓展了公众对博物馆展示内容的深入了解。

3.“大复原陈列”展示模式

2015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大复原陈列”概念,将建筑外立面、庭院景观作为复原陈列展的延伸,通过对水体景观复原、打造庭院文化休闲长廊、增设景观欧式铁艺秋千椅等举措,打造5万平方米沉浸式庭院景观体系,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

二、丰富活动类型,打造品牌效应,让文化遗产“走出去”

在馆内进行基础开放服务的同时,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着力打造多层级的社会教育活动与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创新亮点,打造文旅品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辨识度,年均举办线下社教活动200场以上,志愿者年度服务时长在疫情前年均时长达1500小时以上,2020-2022年间虽受疫情影响但仍保持在年均650小时以上。

三、博物馆+,把多重文化业态“请进来”

1.挖掘独有IP,创作含有各场馆遗址元素的文创精品,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精心选取遗址外部结构立面和内部装饰陈设、藏品等文化艺术元素,以文创商店作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为出发点,设计开发原创文创产品上百款,融合教育功能,充分展现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

2.拓展博物馆服务功能,满足群众游览需求。在主体建筑周边,利用建筑空间及庭院木栈道打造了咖啡厅、茶社、简餐吧等。2009年,利用上世纪五十年代配套建筑,开办文化艺术酒店,配套餐饮、住宿服务项目。2019年依托演艺资源引入原创戏剧力量——龙马社黑匣子剧场,融合了驻场SHOW、戏剧演出、艺术展览、文化活动、表演工作坊、咖啡酒吧等丰富多元的业态,成为青岛市本土别具一格的艺术文化聚集地,创建了大众喜欢并广泛参与的城市文化艺术空间,满足了游客高端文化旅游服务需求。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场馆建筑遗址,作为青岛地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最重要代表之一,活化利用后的文物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是留住青岛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城市空间格局、激发历史街区活力、保持城市独有的特色风貌以及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理:高文思

编校:雪晓楠

审核:耿 坤 续红明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