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黄埔一期出身,还是何应钦的亲侄子,当过黔军主力军长,打过松山、守过滇西,结果晚年靠变卖家当续命,临终死在异国。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他是黄埔一期出身,还是何应钦的亲侄子,当过黔军主力军长,打过松山、守过滇西,结果晚年靠变卖家当续命,临终死在异国。
这人叫何绍周。
很多人说他是靠关系混出来的,这话不全对,但也不算冤。
他叔叔何应钦,在蒋系那个圈子里是顶头人物之一,军政部长,黄埔系大管家,哪怕没直接给侄子安插职位,光是名头就够用了。
但你要说他全靠裙带,那也太小看这人自己那点本事了。
早年何绍周是硬着头皮从老家跑出来的,跟家里闹翻了,不愿意接受包办婚姻,直接南下广州,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一期,这一期开出来的,全是后来国军的大人物。
毕业没几年,他就混到了团长,可这个“团”不在本家部队,而是李宗仁那边的第七军。
这是安排。
不是随便混的。
老一辈讲规矩,不能自己提拔自己亲戚,那容易树敌,干脆先放外面练几年,等资历够了,再调回来。
七军那边混够资格,回头再进黄埔系,谁也挑不出毛病。
可天有不测风云。1927年蒋介石和李宗仁闹翻,何应钦夹在中间,站错了队,搁了蒋一把。
这事一出,蒋下野,何应钦也被边缘化,何绍周的仕途跟着卡壳。
为了避风头,他被送去日本学炮兵战术。
回来后,还是靠叔叔在宋子文那边搭了个线,进了税警团。
这支部队装备好、待遇高,后来参加淞沪抗战算是打出头了。
打完一仗,调去黔军当旅长、副师长,最后带上103师。
黔军是何应钦一手照顾的地盘,虽然兵不算顶尖,但地盘稳。
他把侄子放在这里,是有打算的,一来避开蒋的眼线,二来慢慢培养自己的心腹班底。
蒋介石手里握着嫡系兵权,何应钦虽然地位高,但没兵,说白了话语权也有限。
到了抗战全面爆发,何应钦才趁机拨了不少装备给黔军,想捧出个新势力。
何绍周也算争气,田家镇战役表现不错,立了头功。
后来调进新编第十一军,当了副军长,部队是郑洞国带的老荣誉第一师,何绍周的位置不低。
可他心气高,不甘心老当副的。
叔叔也着急,找了顾祝同帮忙,从川军那边调出88军的军长位子给他。
调人是有讲究的,不能直接升,得先去外军“镀金”一轮,这回就把范绍增调走,换何绍周上。
88军干了一年,1943年,调去第八军当军长,算是熬上来了。
第八军是滇西主力之一,后来打松山的时候就是这支军。
前半段进展缓慢,部队伤亡大,卫立煌发了火,何绍周一听,扭头走了。
副军长李弥接手,几天拿下松山。
这事传出去,军中震动。
打仗打不好是一回事,临阵脱队是另一回事。
何绍周的威望,到这一步就散了。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的局势越来越乱,内战又开打,局势对蒋系越来越不利。
何绍周虽然还带兵,但早没了当年的锐气。
贵阳一撤退,他带走了黄金和白银加起来十几万两,后来传出是他私自留存的。
逃到台湾后,他不当兵了,转搞生意。
可没做成,反倒赔了。
晚年染上赌瘾,把手里财产全折腾光,最后靠变卖字画和藏品维持生活。
1980年,何绍周客死他乡,身边没儿没女,墓碑也没留下几句像样的字。
再说祝绍周。
这人资历老,是保定第二期毕业,按理说那一批出来的,个个是军中翘楚。
可这位打仗不行,只在淞沪抗战初期露了个脸,后边基本没战绩。
后来当了洛阳警备司令,靠着迎合蒋介石夫妇,搞了个香山寺洋楼,还在“西安事变”时出兵轰炸西安,积极参与张学良的处理,表现得很“积极”。
他还有个名声不好,就是对待群众特别狠。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闸北工人纠察队被清除的那段,就是根据他当时任26军2师参谋长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后来他调任鄂陕边区警备总司令,重庆拨了笔钱修工事,他不仅贪了,还把缺口摊派到群众头上。
调查团的安汉看不惯,当众批评,祝绍周找人设局,说安私种鸦片,用挖来的烟苗当证据,最后把人枪毙了。
他性子古怪,走路时看见马点头就说马要告状,怀疑马夫虐待,第二天就把人枪毙了。
放个牛的孩子折了一棵树,也被他处决。
后期收编的土匪,他不审不改,直接杀了三十多个。
但他一边又搞字画,办义卖,搞慈善,说是卖的钱一半救灾一半给学生发奖学金。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熟人都说他是“两面人”。
吴绍周的路子和他们俩不一样。
他是靠硬仗打出来的。
最早在大别山战斗中救了汤恩伯一命,自此进入汤的系统。
后来被保送进陆大,毕业后进入嫡系部队,89师、13军、85军一路上来,参加过南口、台儿庄、武汉、随枣、枣宜等战役,战功不少。
抗战胜利后他带着85军改编成师,内战打到后来,调去武汉守备,后来又要去支援淮海战场。
白崇禧不愿放人,蒋介石坚持,结果调过去没多久,110师师长廖运周起义,23师投诚,206师全军覆没,吴绍周成了光杆司令。
他没跑。
自己说,回南京也逃不过军法,不如就这样留着。
被俘后,他态度积极,研究美军战术,写了六万多字的报告,提供给志愿军参考。1952年被特赦,是首批获释战犯之一。
三人命运不同,起点都不低。
一个靠关系起家,后半生垮了;一个靠逢迎得势,又因残忍恶名在外;一个打出来的江山,最后被历史抛下,靠写材料洗刷过往。
没评谁对谁错,只是这几位的结局都不算圆满。
参考资料:
《黄埔军校将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理
《汤恩伯日记》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国民党战史资料汇编》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来源:写尽华夏诗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