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的WTT与火热的乒超联赛 | 体育赛事

B站影视 2025-01-13 17:11 3

摘要: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2024年是丰收与圆满的一年。在巴黎奥运会首次包揽五金,再次证明了这支王者之师的实力。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发酵的风波却始终笼罩在乒乓国球的头顶——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与樊振东等运动员之间的这场风波至今尚未妥善解决。


作者:月半

本文字数:2429字

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乒乓球职业化的外衣下,仍显露出深层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2024年是丰收与圆满的一年。在巴黎奥运会首次包揽五金,再次证明了这支王者之师的实力。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发酵的风波却始终笼罩在乒乓国球的头顶——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与樊振东等运动员之间的这场风波至今尚未妥善解决。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巴黎奥运会男单和女单金牌得主樊振东与陈梦,面对WTT的退赛罚款规定,选择主动退出世界排名。根据WTT的规定,世界排名靠前的球员自动入围参赛名单,而这些球员每缺席一次比赛就被罚款5000美元。如此苛刻的政策导致了一个讽刺的局面:如果樊振东和陈梦在2025年无法参加足够多的赛事,全年获得的奖金可能还抵不上罚款金额。更值得注意的,还有WTT的股权架构与中资企业存在紧密联系,而国际乒联2023年的财报至今未曾披露,也使得WTT背后的利益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风波的持续升级也让这项运动的职业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2024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于12月30日至次年1月1日在上海体育馆如期举行。可以看到,虽然乒超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在进一步推进,不少俱乐部引入国家队主力,比赛阵容可谓星光熠熠,联赛声势也随之提升。但从赛程的紧凑性到赛制的合理性,所谓的“超级联赛”依旧显得名不副实。短短几天的赛程,让赛事在开赛和闭幕的匆匆播报中草草收尾,职业化的外衣下是显露出深层问题亟待解决的窘态。

5日联赛+3日总决赛=乒乓球超级联赛?

根据此前的赛程安排,2024乒超联赛分成两个阶段分别在湖南和上海举行。第一阶段采用循环赛的赛制,9个男队俱乐部和6个女队俱乐部用5天时间,各争夺4个进入第二阶段总决赛的名额。然后,到了总决赛阶段用3天时间分出冠亚军。

换言之,2024乒超联赛一共只有8天的比赛时间。相比之下,2024中超联赛的赛历从3月1日–11月2日,而2024/25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周期从2024年10月12日开赛,最晚于2025年5月26日结束。

对于乒超联赛来说,这样“紧凑”的赛程安排,显然是不符合职业赛事体系中对于超级联赛的定义。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乒乓球市场化程度不足,而有票房号召力的球员就只有那么几个,加上他们还要兼顾众多的国际赛事,无法有足够的时间空档参加乒超联赛。

但离开了这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球员,乒超联赛也没有足够的分量成为乒超联赛。因此这成为了一个打不开的“死结”。面对重重困难,乒超联赛的改革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赛程的简短并没有掩盖乒超火爆的票房。由于国乒众星强大的号召力,本次乒超联赛两个阶段的门票都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

据官方介绍,2024乒超联赛总决赛门票销售分为单场票、单日套票和全程套票。12月30日和31日的半决赛单场票价最高为888元。1月1日的决赛日,单场票价从308元至988元不等。

有博主指出,和去年乒超联赛相比,今年乒超的票价平均涨了13倍。在最低价格这个档位,门票价格从20元翻了13倍涨到288元,最高价格档位,票价则是从60元涨到了788元,升了12倍。

12月23日中午12点,2024乒超联赛第二阶段比赛的门票正式开售。而在开售后不到40分钟,售票APP显示所有的门票已全部售罄。

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这些具备强大消费能力的观众再次证明了乒乓球在国内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问题的关键在于主办方如何把乒超联赛从长线运营的角度,把联赛持续做好做优,而非每年都是排出如此紧凑的比赛日。这样紧凑的结果,只会是对“超级联赛”这个品牌带来伤害。

想学网球又想学足篮?

乒超联赛“自相矛盾”

如何让乒乓球加速职业化和市场化,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重重压力之下,乒乓球运动的市场化之路走得并没有想象中顺畅。如今看来,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乒乓球的赛事体系和数量已经过于臃肿,甚至有些复杂。

从金字塔尖的几项赛事来看,奥运会显然是最高荣誉的。除此之外,还有世乒赛(单项和团体)和世界杯(单项和混合团体),接着是几乎覆盖全年的WTT系列赛,加上中间穿插的洲际比赛如亚洲杯和亚锦赛等。对于国乒众将来说,很难有太多的时间参与到国内自己的联赛当中。

众多的国际乒乓球赛事摆在国乒众将面前,就意味着他们并不能全心投入到联赛当中。这就决定了乒超联赛是一个伪命题。球员是职业联赛的根基,如果绝大部分明星球员都参与到其他赛事当中,那么这个联赛的品牌价值和竞技质量就大打折扣。乒超联赛或许称之为杯赛,更符合其定位。

无可否认的是,乒超在过去多年承担着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提供锻炼的平台作用。但面对着拥有“更高话语权”的国际乒乓球赛事,乒超主办方只能在满满的赛历当中“挤出”几天时间举办。

乒超对于本就已经满身负荷的国乒众将来说,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价值。一方面于省队而言,乒超联赛的重要性远不如全运会。另一方面,像樊振东和王楚钦这类本就参加了众多国际比赛的明星选手,乒超反而容易成为他们的“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乒超是否还有必要以“联赛”的名义去运营?这背后其实凸显出乒超联赛与WTT系列赛所代表的两种“分歧”——前者的参赛主体是俱乐部,后者的参赛主体是个人。那么乒乓球的市场化到底是应该选以网球为代表的个人名义模式,还是以足篮联赛为代表的俱乐部模式?这个问题,仍然有待乒乓球机构的管理者去思考。

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乒乓球如果要学网球就要学的彻底,一方面把国内的乒超联赛“砍掉”或者改制升级,让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能够专心投入到商业化更高的WTT系列赛当中,另一方面精简或者合并部分传统赛事,为乒乓球职业化让路。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大乒乓球赛事票房不断增长,主办方赚的多了,但球员呢?赛事和球员是高度捆绑的,乒乓球市场化的路并不是只让主办方“富起来”,也必须提升球员的收入和福利保障。

某种程度上,樊振东和陈梦对WTT的“反抗”,更多是对如今乒乓球这条市场化之路的“反抗”。WTT退赛罚款的政策只是导火索,更让他们感到无力的或许是这条充满荆棘的乒乓球市场化之路。只不过,这次樊振东和陈梦选择了“下车”。

来源:体坛经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