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7日至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隆重召开,全球血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血液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在本次ASH盛会上,一项关于CD19 CAR-T上市后安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布(Abstract 6
编者按:2024年12月7日至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隆重召开,全球血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血液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在本次ASH盛会上,一项关于CD19 CAR-T上市后安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布(Abstract 607),为全球医学界深入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数据支持。《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对该项研究进行深度解读,以期为广大读者呈现这一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独到见解。
Tisagenlecleucel治疗后,CRS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在真实世界中较临床研究有所下降,可能与处理毒性反应的经验积累及评判标准不同有关,提示CAR-T细胞疗法的安全性管理应持续优化。
尽管CAR-T细胞治疗如Tisagenlecleucel在DLBCL中展现出良好疗效,但仍面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挑战,且存在继发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未来可探索CAR-T细胞与新药的联合治疗,有望进一步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研究内容
Tisagenlecleucel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开展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期报告
607 Tisagenlecleuc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 Interim Report of the European Post-Authorisation Safety Study Conducted By EBMT
研究摘要
自2018年在欧洲首次获批以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已成为管理复发/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不可或缺的策略,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数量逐年激增。Tisagenlecleucel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经历≥2线系统性治疗后r/r DLBCL患者的产品。研究报告了一项向EBMT登记处提交的Tisagenlecleucel上市后安全性(PAS)研究的初步结果。
2018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共有484例r/r DLBCL患者接受了Tisagenlecleucel治疗。CAR-T治疗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18-89岁)。在有可用数据的患者中,37%双打击/三打击,近五分之一患者为转化型淋巴瘤。尽管大多数患者处于疾病晚期,但在治疗时,86%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体能状态(PS:0-1)。64%的患者在CAR-T治疗时存在复发/难治性疾病,27%的患者曾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大多数情况下为自体移植),66%的患者在CAR-T治疗前已接受过≥3线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率。
从单采到输注的中位时间为51天(范围:11-280天),97%的病例采用环磷酰胺/氟达拉滨进行清淋。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范围:0-46个月),最佳ORR为62%,完全缓解(CR)率为42%,mDOR为15个月。2年PFS和OS分别为26%和46%。
230例(47.5%)患者死亡,其中83%死于疾病进展。26例患者在输注后30天内死亡(占所有死亡的11%),死因包括疾病进展(64%)、败血症(17%)、CRS(9%)、细菌感染(4%)和噬血细胞综合征(4%)。CRS的30天CI为67%,其中9%的研究人群发生≥3级CRS(在经历CRS的患者中占13%)。ICANS的30天CI为18%,研究人群中共有6%发生≥3级ICANS(在经历ICANS的患者中占38%)。其他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感染,分别有211例和213例患者报告。报告了15例继发恶性肿瘤,包括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未报告T细胞淋巴瘤病例。
综上,本研究报告了Tisagenlecleucel在r/r DLBCL真实世界中的结果,并证实了其疗效及可控的毒性(包括ICANS低发生率),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基准。
ASH热时评
应志涛教授:Tisagenlecleucel是一款针对CD19靶点的以4-1BB为共刺激区的第二代CAR-T细胞产品,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款获批应用于临床的CAR-T细胞产品,该产品分别于2018年5月和8月被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DLBCL。该项研究报告了Tisagenlecleucel在欧洲获批后治疗r/r DLBCL的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一、JULIET研究是Tisagenlecleucel治疗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注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最佳ORR为53.0%,CR率为39%。中位随访40.3个月,中位PFS为2.9个月,中位OS为11.1个月。本次真实世界数据与JULIET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最佳ORR为62%,CR率为42%,mDOR为15个月。Tisagenlecleucel作为最早获批治疗血液肿瘤的CAR-T细胞产品,由于其产品设计及生产流程的特点,以及细胞培养时间较长(中位回输时间54天),导致其与另外两款类似产品(Axicabtagene ciloleucel和Lisocabtagene maraleucel)相比,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并不占优势,这也是其二线应用失败(BELINDA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CAR-T细胞治疗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CRS和神经毒性,JULIET研究中3-4级CRS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2%和12%,而该真实世界研究中3-4级CRS和神经毒性均下降至8.6%。针对真实世界研究中毒性反应发生率下降的现象,可从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是随着CAR-T细胞的广泛应用,在处理相关毒性反应方面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真实世界和临床研究采用不同的毒副反应评判标准,分别为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ASTCT)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分级标准。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CAR-T细胞应用数量的增加,临床观察到不少患者发生继发血液系统肿瘤。在该真实世界研究中就有7例患者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在本届ASH会议上亦有研究探讨了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DNA损伤修复机制缺陷有关(Abstract 653)。
总之,CAR-T细胞作为肿瘤领域的一种突破性治疗方法,已经改变了血液肿瘤的治疗模式。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数据再次证实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但CAR-T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以及长期疗效有待提高等。而近些年许多新药在复发难治DLBCL患者中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比如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及其他靶向免疫药物等。未来可以尝试CAR-T细胞与这些新药的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为复发难治DLBCL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总结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不仅再次验证了CAR-T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为未来CAR-T细胞疗法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CAR-T细胞治疗仍面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挑战,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研发的持续推进,相信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产品,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应志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淋巴瘤/头颈肿瘤病区主任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个体化治疗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第11届青年委员
JCO-Blood中文版细胞与免疫治疗 青年副主编
Blood and Genomics杂志 编委
擅长领域:恶性淋巴瘤诊治,细胞免疫治疗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