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早,知识产权行业还是金领,高收入、高学历、高智商的“三高”标配,也成为行业吸引人才的关键。那时的知识产权行业更像美国,各大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纷纷以能进入这个行业为荣。
百万年薪,曾是很多知识产权人的职业梦想,有的人轻松触及,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既是职业天花板,也是难以逾越的人生门槛。
个人的成就,其实与行业的兴衰休戚与共。
回顾过去20多年的知识产权行业发展,呈现纺锤形的职业机遇与行业年薪的螺旋。
最早,知识产权行业还是金领,高收入、高学历、高智商的“三高”标配,也成为行业吸引人才的关键。那时的知识产权行业更像美国,各大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纷纷以能进入这个行业为荣。
后来,随着国家开闸放水,专利一下从奢侈品变为人人皆可得的大众商品,行业从业人员门槛的降低,外来野蛮人的进入,硬生生的将一个“金领”行业干成了“蓝翔技校”。
不过,好在那时整个行业还在享受着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长尾效应,企业还能保持盈利,加之社会广为宣传的知识产权如何如何重要,以及如何能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的理念深入人心。于是企业愿意出钱为这个当下需要砸钱,但相信未来有光的品种买单。
于是,知识产权行业在一片镁光灯的烘托下,迎来了大量的百万年薪岗位。似乎每一个岗位背后都隐喻着我给你百万年薪,你给我千万回报的期待。
而当真正的长尾尾部到来之后,众多企业才发现,高光褪去,寒冬来临,曾经给出的百万年薪,憧憬的独占市场,高企的知产成本,遥遥无期的法律程序,让一切回归了理性,打回了原型。
于是缩减预算,削减团队,降薪裁员,也成为知识产权行业不得不面对的行业周期现实。
此时,还能相信知识产权依然有光的企业家,绝对是少数,能依旧支持要用知识产权来获得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的企业家,更是少之又少。
就像“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就没人相信了一样。
因此,当再次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行业下行周期的知识产权职场,选择对的,而不是贵的,似乎更重要。
于是,当打开BOSS直聘,挑选中国六大创新活力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再来看看知识产权行业职位后,不同人会有着不同的感慨。
以下,就按照倒叙的方式,以“知识产权”或“专利”为关键词,将筛选条件限定为“薪资待遇”20-50K这一中高档位,看看知产人当下到底有哪些机会。
总体来看,在招聘中,专利代理人、合伙人、律师等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本文将重要聚焦在企业端,看看从企业反馈来的对知识产权行业的需求,探究当下的行业现状。
1. 苏州
苏州目前在招的企业岗位中,职位薪酬在这个区间的主要代表性企业,挑选的主要是来自小家电企业的知识产权岗位。例如追觅有在招知识产权工程师(偏前端申请)、高级知识产权顾问(偏后端诉讼、许可)。以及宇宙行者科技(MOVA),在招人员要求不仅要进行专利挖掘,还要支持专利诉讼和无效宣告。
2. 杭州
杭州因为企业更多,显得机会要好于苏州。例如,互联网大厂,阿里巴巴在招聘知识产权治理运营岗位,以及知识产权建模专家(20-40K 16薪)等,同为阿里系的支付宝在招聘知识产权产品经理(25-40K 13薪)。字节跳动在招聘知识产权策略运营,主要负责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治理等,和阿里的职位很相近。同样,大火的DeepSeek也在招聘一位知识产权商务经理,但是主要工作是销售。此外,还有睿琪软件在招聘知识产权专员(25-45K 16薪),主要负责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运营。江南布衣在招聘知识产权专家(15-25K 15薪),主要负责发展战略、日常维护等。
3. 广州
广州总体看下来,其实与苏州差不多,和杭州相比还有差距。招知识产权负责人的有消费品行业的骑士集团,天赐材料由于近年来的专利诉讼,也在招聘知识产权工程师,而有意思的是一家知识产权公司还标注了下午5:30下班的招聘福利,这在广州是个什么梗?
4. 深圳
深圳作为中国专利运用最活跃的地方,不仅企业多,而且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职位也是比较活跃的。
尤其是像上海的拼多多都来深圳招聘知识产权诉讼方向的人才,有点意思。其他的例如有专利诉讼的传音、韶音、好电、顺络等都在招聘知识产权的初中级职位。
5. 上海
上海是外企最多的地方,但是目前来看,外企在这一领域的招聘其实并不多,反而是上海本地有特色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职位更多一些。
例如,紫光展锐的知识产权顾问岗位,其中岗位职责提到了“准备专利武器并参与专利诉讼”,看来紫光展锐要继续行权了。此外,将知识产权许可放在首位的希诺神集团,以及平台知识产权治理的从鲸公司。拼多多在上海大本营也在招聘知产方向。另外就是一些初创企业在招聘知识产权负责人或工程师。而紫藤在上海的专利诉讼职位似乎比在深圳招聘的还要资深一些。
6. 北京
北京当之无愧的是中国知识产权的核心,无论是从专利申请端,还是从诉讼端,几乎是汇集了所有的行政、司法和人才的权威中心。
从职位来看,本周比较热门的石头科技在招聘知识产权法律顾问的比较典型,从岗位职责来看主要涉及全球的诉讼应对。有意思的是,追觅也在北京招聘,但是岗位级别相对不高,其他还可以看到一些初创企业和游戏公司在招聘,以及比较少见的外企NEC还在招聘等。
结语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创新活力最大,知识产权最活跃的六大城市,如果客观的来看目前在招的岗位,只能用行业惨淡来形容,不仅缺少重磅的岗位,中国很多知名公司都看不到,招聘相对较多的企业主要来自于专利诉讼较多的行业。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知识产权高端的岗位,基本已经没有流动性了,差不多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也是为何目前知识产权行业已经鲜见百万年薪岗位出现的原因了。
而知识产权行业整体人才市场的疲软,也客观反映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不如意,从业者缺乏从知识产权保护中为企业谋得更多利益的机会,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在削减知识产权团队。说白了,就是这么多年过来,除了往里砸钱,没看到知识产权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显著进步。
这一点其实是立法者和执法者应更多思考的问题。
这同样也是本文在讨论的,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到底应该如何做好知识产权的职业规划,等待复苏周期的到来。
其实最典型的,也是我比较推崇的,知识产权从业者要向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就是要到前线去,专利只有打仗,才会体现其价值。甚至可以说,不会打仗的专利从业者,不是一个合格的知识产权毕业生。
所以,可以看到,上述梳理的中国六大城市中,对人才需求最旺盛的就是诉讼方面的人员。
不止是拼多多,更多的像小家电行业的石头科技和追觅,可以说连同其他厂商,已经被迫的陷入了一场不得不打的全球专利诉讼,包括和国内企业打,以及和国外企业如戴森等在全球作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打全球诉讼的行业,要比传音、韶音、顺络、天赐材料等以国内诉讼为主的视野更开阔一些,对个体的成长性也更好一些。
其实很久依赖都在以手机行业作为标杆,因为手机行业的知识产权从业者经历了许可、诉讼的全流程,因此未来到任何一个行业就业都是香饽饽。于是就有一些从业者跳槽到了汽车行业,原本想要大大的发挥一下,没想到截至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一片静悄悄,除了比亚迪遇到专利诉讼外,很多车企的知识产权从业者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小家电行业、光伏行业、锂电池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手机第二”潜力的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偏重于实体的诉讼业务,稳扎稳打,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职业前程。
这一点,毋庸置疑。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