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日期临近,首尔街头反常的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一幕:反华示威活动愈演愈烈,甚至有人高喊“滚回中国”等极端口号。
随着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日期临近,首尔街头反常的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一幕:反华示威活动愈演愈烈,甚至有人高喊“滚回中国”等极端口号。
并且,这种针对华人的歧视浪潮,还正在螺旋式上升。
那么,韩国为何会在大选前夕,出现如此严重的反华情绪?而这个突发局面,又会对韩国大选造成哪些影响?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许多在韩中国公民和华人表示,他们当前正遭受着,来自政治言论、社交媒体仇恨言论,和街头骚扰等多方面的歧视。
一位在首尔经营中餐馆多年的老板说:“我在韩国生活了很久,但这种形式的抗议前所未有。现在每次上班,我都倍感焦虑。”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首尔华人社区附近就爆发了一场,由韩国亲美极右翼团体领导的抗议活动。
当时,示威者高呼"滚回中国"等种族歧视口号,还手举韩国和美国国旗。
只不过,一家中餐馆的员工,据称向人群投掷蒸锅,随后遭到骚扰,最后被送往医院。
但这一切还都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其实出在了,韩国政坛上。
首先,这些反华示威与韩国政坛的政治操弄,是密切相关的。
自去年12月,前总统尹锡悦试图宣布戒严令失败以来,反华言论明显加剧。
而为了保护尹锡悦免遭惩处,执政的国民力量党内就开始有人,刻意煽动"反华情绪",将内政问题硬扯上中国。
另外,尹锡悦方面也曾多次捏造,"中国间谍"的说法,在1月的庭审辩论会上,更是援引虚假消息声称"戒严当天,驻韩美军抓了99个中国间谍"。
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虽然很快被驻韩美军和韩国选管会否认,但已在韩国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其次,韩国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也难辞其咎。
在韩国主流社交平台上,谴责"中国威胁"或嘲笑"中国游客肮脏"的帖子,在网上疯传,并且这些帖子经常使用种族主义的绰号,形容中国人。
有调查显示,2022年,81%的韩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远高于2015年的61%。
再者,韩国政府对这种歧视浪潮的态度,也值得商榷。
到目前为止,韩国政府方面仍没有正式回应,谴责这种歧视行为。这种沉默可能会被解读为默许,将会进一步助长,反华情绪的蔓延。
此外,美国因素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推动美日韩军事同盟等行为,客观上将韩国推向了中美对抗的前线。
一些韩国政客借机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主张平衡外交的候选人污名化为"亲华"。
这种做法既迎合了,部分选民的反华情绪,又转移了民众对高房价、青年失业等国内民生问题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韩国人都持反华立场。
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就表示,韩国不应该全盘押注在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上,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同样重要"。
他还主张韩国不应介入台海问题,呼吁与中国保持务实合作。
然而,李在明的这种理性务实的外交主张,却遭到了其他候选人的围攻。
在5月18日的电视辩论中,他被指责"亲华"。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声称,李在明的言论可能会对美韩同盟造成不良影响。
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更是用了不恰当的比喻,暗示韩国必须插手两岸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在韩中国居民选择了保持沉默。
一名店主说:"如果我们想继续在这里做生意,就必须学会低头。"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人发帖敦促华人在抗议期间呆在室内,避免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
但也有人指出,沉默不是长久之计。韩国非政府组织"移民中心之友"负责人宋恩贞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部反歧视法。我们一直敦促政府认真对待仇恨言论,并实施相关规定。"
与此同时,联合国也对韩国的情况表示担忧。
据韩国《亚洲日报》报道,联合国时隔7年发布报告,称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
报告指出,近来以保守阶层及部分政客为中心,反华与仇华情绪高涨,有关"中国人参与总统弹劾集会""涉嫌介入大选"等谣言,在网络中快速传播。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在接受韩媒专访时指出,近年来中韩国民友好感情有所下滑,中方对此高度重视。
他强调,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维护好、发展好中韩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历史和现实证明,坚持友好合作最符合中韩双方根本利益。
总的来说,韩国大选前夕出现的反华浪潮,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政客的政治操弄、媒体的推波助澜、政府的消极态度,以及美国因素的影响等,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在韩华人的权益,也不利于中韩关系的健康发展,更可能影响韩国的国际形象。
面对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反歧视法,遏制仇恨言论,促进多元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同时,中韩两国也应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共同维护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来源:盖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