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的民进篇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5 10:17 2

摘要:赵朴初(1907—2000),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民进中央名誉主席。民进中央原主席许嘉璐曾说过,“民进的每一位先辈都是一本大书,一本不那么容易读完、读透的大书”。赵朴初这本大书中的民进篇章,就常常为其在佛教、社会活动、书法、诗词等方面的巨大成

赵朴初

赵朴初(1907—2000),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民进中央名誉主席。民进中央原主席许嘉璐曾说过,“民进的每一位先辈都是一本大书,一本不那么容易读完、读透的大书”。赵朴初这本大书中的民进篇章,就常常为其在佛教、社会活动、书法、诗词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所遮掩。而实际上,赵朴初不仅是民进发起人之一,还深度参与了民进的各项工作,并和诸多民进同仁有深入的交往,在民进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华章。

深度参与

赵朴初参加了民进成立大会和民进第二次会员大会,1946年1月10日,民进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经济委员会,赵朴初是其中一员。1月30日,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召开,赵朴初、梅达君提议民进组织更改如下:秘书处文书由宓逸群、朱镜清负责,庶务由张纪元负责,会计由严景耀、万景光负责;研究部由周建人负责;联络部由林汉达负责,梅达君、赵朴初、张纪元为联络员;出版部由徐伯昕负责;经济委员会由严景耀、冯少山、赵朴初、梅达君、徐伯昕、曹鸿翥等人组成。建议被2月3日的民进第三次会员大会采纳,在理事会下设了一处三部(秘书处、研究部、联络部和出版部)及若干委员会。2月8日,民进理事会决定:开办人文科学补习学校,由陈巳生、赵朴初、严景耀三人负责。其后王绍鏊、林汉达等发起成立民本中学,赵朴初和周建人、林汉达、许广平、冯少山、曹鸿翥、梅达君等都是校董。3月,民进决定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市人民团体联合会,王绍鏊、赵朴初、梅达君起草了联合会简章,该会于5月5日正式成立。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组织了十万多人参加的反内战大会,并欢送以马叙伦为首的和平请愿代表团,集会后游行。当时游行队伍的开道车就是陈巳生、赵朴初派遣的汽车。

民进在成立后先后参与了1946年1月、4月和10月,在上海玉佛寺和静安寺举办的公祭于再烈士、“四八”烈士追悼大会和公祭李、闻二烈士活动,赵朴初为这些活动的筹备做了大量细致工作。

1947年2月9日,赵朴初参加了民进第五次会员大会。其后民进主要领导人先后转移至香港,而赵朴初留在上海继续战斗。

1949年2月,民进总部机构在北平组建并恢复理事会正常活动。当年6月,经总部批准,民进上海分会正式成立。赵朴初在民进上海分会筹建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先后担任分会副主任理事、代理主任理事、主任理事。他带领民进会员积极迎接上海解放并投身于各项运动,为上海的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4月,民进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赵朴初参加会议,并当选为中央理事会理事。

1951年8月,民进三届三中全会设立了会史编辑委员会,赵朴初等15位为编委。

按照民进中央“本会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在大中城市发展组织和建立新的分会”文件精神,赵朴初介绍应中逸、陈邦炎、吴企尧等人入会,受总部委托,赵朴初于1951年、1953年先后协助民进杭州分会、民进南京分会建立。赵朴初为此花费了很多心血,民进南京组织的档案中保存有当年赵朴初手写函电50件。

1953年5月,赵朴初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此后,他的工作重点转向宗教事务方面,但民进的重大活动及重要决策他一直参与其中。

1955年1月,赵朴初增选为民进中央第三届常务理事,后于1956年8月、1958年11月,当选为民进中央第四、第五届常务委员。1959年1月6日,民进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进中央工作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名单,赵朴初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10月、1983年11月、1988年11月,赵朴初当选为民进中央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席,在1992年12月、1997年11月当选为民进中央第九、第十届名誉主席,并在1987年6月、1988年11月、1992年12月当选为民进中央第一至三届参议委员会主席。

密切合作

赵朴初之前与民进发起人或早期会员都有着密切的合作。民进成立后,赵朴初与同仁们的交往也是情真意切。

在民进先贤中,赵朴初与梅达君交往时间最久。赵朴初与梅达君是同窗好友,1923—1927年在东吴附中、东吴大学同学四年,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赵朴初因参加游行受到追查,就避住在梅家。1937年,赵朴初在上海慈联会工作时,安排梅达君担任上海慈愿难民收容所所长。

工作中,赵朴初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真挚的革命情谊。赵朴初曾以“移民垦荒”为由,多批安排青壮年难民参加新四军。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购置、运送通信器材、医疗器械和药品,并救助过段力佩、计淑人、马崇儒等革命同志以及皖南事变中幸存下来的新四军小战士。其间,梅达君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赵朴初、梅达君与陈明、朱启銮、方行等合办大众出版社,秘密出版革命书籍。1939年10月,梅达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赵朴初、梅达君的交往更为深入。如1940年春节,赵朴初就陪着梅达君与张阿六的“忠义救国军”斡旋,劝其一致对外、团结抗日。梅达君两子两孙的名字都为赵朴初所起。1993年,《民主》杂志发表了吴企尧、梅达君联名撰写的通讯《慈雲法雨润春申——赵朴初五月在沪活动小记》,而同年的12月13日,梅达君逝世。两位先生莫逆相交70载,可谓是同学同仁,谊挚情深。

赵朴初和陈巳生也是终生的亲密战友。他们通过宗教、慈善救亡事业相识相知,共同主持难民收容所工作。陈巳生的夫人徐剑英、胞妹陈祖芬也参加了这项工作。

赵朴初常常说他与张纪元是患难之交。原来赵朴初曾助张纪元创立继儒义务学校,而赵朴初1946年遭国民党当局迫害时,张纪元安排赵朴初去川沙县避险。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先后同在上海与北京任职,也相交相知近40年。

张纪元在上海的住所是合群坊19号,而隔壁居住的是王绍鏊。王绍鏊在《我一生中的政治活动》一文中有这样的记叙:“开始活动时,我有三个小组织。一是邻居十九号的张纪元及梅达君、赵朴初、林汉达等知名人士。”

赵朴初与梅达君、陈巳生、张纪元等的交往不限于慈善救亡事业,还包括益友社与星期聚餐会。而赵朴初和民进创始人中文化界人士林汉达、郑振铎、徐伯昕、唐弢、柯灵等的交往,与他积极参加复社、文救会及从事过出版发行工作有关。

益友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商业系统店职员为主体的进步团体,成立于1938年2月。在民进会员中,长期担任益友社常务理事和名誉理事的有赵朴初、陈巳生、许广平、金芝轩、陈选善、陆高谊等。益友社社史中说赵朴初“在‘孤岛’时期就大力支持益友社,通过他的关系,使益友社得到了关炯之的赞助,打开了统战工作的局面。赵朴初先生不仅自始至终担任益友社的常务理事、监事主席等职,还曾到社讲演,宣扬民族气节,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并积极参与总务、福利等工作。难民收容所的工作结束后,他就将福绥里的房屋让给益友社使用,使益友社有了正式社址。”

民进成立后,益友社与民进互动频繁。1947年2月9日,益友社开展活动受到国民党特务、暴徒冲击后,民进立即与上海各人民团体组成“二·九惨案后援会”,马叙伦、王绍鏊等为后援会主席团成员。益友社还曾请王绍鏊、周建人、林汉达等做“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报告。

赵朴初参加的星期聚餐会包括星六聚餐会和星二聚餐会等。星二聚餐会实际上是“中共领导的一个外围进步政治组织”。星六聚餐会范围窄、人数少,都是进步人士,经常出席的有严景耀、沈体兰、吴耀宗、张宗麟、陈已生、林汉达、冯宾符、郑振铎、雷洁琼、赵朴初等。聚餐会常邀请中共人士讲述国内外形势。

文救会是由上海进步文化人士自发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成立于1937年7月,是抗战初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界抗日组织之一。赵朴初作为协会理事,是文救会的积极参与者,他以佛教居士身份活动,既避开了日伪的严密监视,又有效整合了宗教界的资源。1946年7月,赵朴初以及民进成员林汉达、郑振铎、许广平、柯灵、傅彬然等和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共200余人联名发表了《上海文化界反内战宣言》。

复社是进步人士秘密组织的出版机构,在上海“孤岛”时期秘密出版进步书籍和抗日文献,包括斯诺的《西行漫记》《鲁迅全集》(1938年版)等。赵朴初虽未列名复社核心发起人,但他也是复社的理事,常利用其佛教界和社会慈善人士的身份,为复社的出版发行提供帮助。郑振铎1945年致友人信中提到:“朴初兄于复社之功,非仅财力,更在护持同道。”

1938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的《每日译报》刊行问世,赵朴初也是该报的董事。

赵朴初与郑振铎交往很深。抗战时期,郑振铎奋不顾身地为国家抢救和保护了大量的民族文献。这些文献在赵朴初的安排下,密藏于佛门圣地“觉园”的法宝馆中。

提到徐伯昕,我们常常称颂他“其执事也敬,其与人也忠”,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忠于《生活》,忠于生活”,这些文字分别出自赵朴初撰写的挽联和他为《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题写的诗序,充分说明赵朴初知徐伯昕甚深。

从1985年赵朴初呈给雷洁琼排律《译书庆得时》中,可以了解赵朴初与雷洁琼、严景耀交谊往事:“我初识雷严,抗日战方激。孤岛德不孤,益友良多益。侪辈八九人,相聚周末夕。”2000年5月,赵朴初去世后,雷洁琼发表了《朴初,我的挚友》纪念文章,文中说:“我和朴初交往六十年,是同志,是挚友。”

赵朴初与冰心的交谊也长达40多年。冰心比赵朴初年长7岁,故赵朴初以“大姊”相称。朋友中,冰心让孩子们叫伯伯、舅舅、叔叔的有5位,其中就包括赵叔叔(赵朴初)。冰心女儿吴青回忆,冰心欣赏赵朴初的诗词与为人,称其“有古风”。而赵朴初挽冰心联“万口诵嘉言,爱就是一切;四方传妙笔,文可耀千秋”可谓评价冰心之的论。“爱就是一切”后镌刻于冰心吴文藻合葬墓上,墓碑为赵朴初所书。

赵朴初与叶圣陶也交谊深厚,两家常有聚会。叶圣陶孙女叶小沫回忆:“朴老每次来访,祖父必亲自沏茶,两人谈诗论艺至深夜。”叶圣陶去世后葬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碑墙“叶圣陶先生墓”为赵朴初手书,叶圣陶纪念馆中“一代师表”也是赵朴初所题。

民进中与赵朴初有较多交集的会员还包括唐弢、冯宾符、林汉达、吴大琨、柯灵、谢仁冰、冯少山、曹鸿翥、韩近庸、葛志成、段力佩、周煦良、张凤举、吴企尧、应中逸、陈邦炎、张明养、杨东莼等,如唐弢关于民进的回忆中有评述赵朴初的文字;冯宾符平反后,赵朴初写有《宾符同志挽诗》……

以上可以看到,赵朴初在民进的创建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作为心系黎民的佛教居士,他爱国爱教,不仅从事慈善事业,还大力支持进步团体益友社,积极参加文救会与复社工作,合办大众出版社,参与、组织星期聚餐会,为这些活动提供资源支持,通过佛教界和慈善组织庇护了诸多志同道合的同仁,这些同道中人不少成为民进发起人或早期会员。民进成立后,赵朴初又利用他的资源与才干,开创性地开展了许多活动,其后又为民进的发展倾注了心力。

诗书留香

作为诗人、书法大家,赵朴初还为民进写下了诸多动人诗篇,为民进记录了一段段精彩故事。

1941年7月,雷洁琼、严景耀的婚礼在星六聚餐会上举行,赵朴初即席赋诗:“参差两两好安排,嘉礼从今美例开。越粤人才夸璧合,前称周许后严雷。”

“昔奋一呼排万难,终凭群力拔三山。北辰所居众星拱,胜利辉煌五十年。”这是赵朴初题《中国民主促进会五十年》图册的诗句。赵朴初还作有民进45周年、50周年献词,都是酣畅淋漓的长诗,体现了赵朴初对民进的深厚感情。他还写下了《百花令·与中国民主促进会同人游园》《贺民主促进会南京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等佳作,特别是《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这首赵朴初以民进中央领导身份为1979年教育部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所做的长调,脍炙人口、广为传播,对推动教师节的设立起到了很大作用。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教师节议案。赵朴初再次书此作并特别写明“一九七九年八月作,欣值本年九月十日教师节,录此以志庆祝”。

《马叙伦诗词选》《周建人文选》《雷洁琼文集》《王绍鏊纪念集》等书名都为赵朴初手书,《许广平文集》出版后,赵朴初写下了这样的题字:“想当年荷戟彷徨,有赖此人,相濡以沫;看今日举旗奋进,读兹遗集,更策将来。”冰心《关于女人》(宁夏版)的诗序、叶圣陶遗墨集书名《未厌》与扉页亦为赵朴初所题。

赵朴初对叶圣陶临别赠言的解读、书写、下发与阐述,更写下了民进精神传承的光辉一页。1987年6月,民进举行全国代表会议。由于身体原因,93岁高龄的叶圣陶主动致信请辞民进中央主席职务。6月9日,叶圣陶扶病来到会场,做了五分钟的临别赠言,中间背诵了两句古文。由于乡音,与会同志茫然不解,只有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赵朴初听明白了,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赵朴初把这两句话写下来并印发给与会代表。这则赠言赵朴初其后又书写过,“这是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故主席叶圣陶同志在一九八七年六月九日会见民进全国代表会议代表时,赠送同志们的两句话”。赵朴初还多次说叶圣陶的赠言“很值得我们深思”“‘反求诸己’,对一个团体,一个党派,对国家,都是有用的”。

此外,作为书法大家,赵朴初还为民进会史展览、诸多民进会刊题名,为民进的宣传增添了光彩。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今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80周年华诞,也恰逢赵朴初逝世25周年。笔者撷取他倾力民进事业的几朵浪花,致敬先贤。

团结报2025年5月22日七版

作者 _ 余翔

本期编辑 _ 薛蒙蒙 赵昕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