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托举起“明天的太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5 10:18 2

摘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中心幼儿园的琉璃瓦在霞光中泛起琥珀色光晕,51个孩子踩着露珠从青花椒田埂间涌来。副园长张粝方数着这串沾满泥土芬芳的童音,忽然想起3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清晨——那个趴在村委会铁栅栏外数蚂蚁的留守儿童小满,此刻正用沾着彩泥的手拉着她的衣角,把一朵野

晨曦漫过华蓥山脊,将最后一缕雾气揉进渠江的柔波。

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中心幼儿园的琉璃瓦在霞光中泛起琥珀色光晕,51个孩子踩着露珠从青花椒田埂间涌来。副园长张粝方数着这串沾满泥土芬芳的童音,忽然想起3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清晨——那个趴在村委会铁栅栏外数蚂蚁的留守儿童小满,此刻正用沾着彩泥的手拉着她的衣角,把一朵野雏菊别在她的发间。

村里娃读上公办幼儿园

这是川东丘陵地带最普通的清晨,也是中国西部学前教育改革浪潮中一朵晶莹的浪花。当城市里的年轻父母还在为“入园难”焦灼时,广安市的乡镇地图上,146所新建幼儿园已如雨后春笋刺破红土地。从明月山麓到嘉陵江畔,那些曾因父母远行而黯淡的孩子们童年,正在普惠春风的吹拂下绽放出星辰般的光泽。

一滴水里观沧海。始于2018年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如今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广安市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成功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认定。该市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整体通过国家认定的地级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地报了一组数据:从2018年至今,全市无偿划拨土地1300余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4亿元,新建投用公办幼儿园185所,新增学位6.5万余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迅速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上升至96.7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0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7.46%,大幅超出普及普惠的80%、50%标准,较2017年底分别提高29%、31%。

很多人有疑问:曾经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广安,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是如何实现跨越蝶变的?

破冰前行的壮举

今年春节刚过,新学期的曙光已悄然爬上幼儿园的矮墙。几年前的广安街头,寒夜里裹着棉被、排着长队等候的家长身影,凝固成一座城市关于“入园难”的集体记忆。熬夜排队的家长中,李文是其中之一,因为家住东南片区,片区里的2所公办幼儿园可以提供大概300个学位,但报名登记的人数早已超过800人。

良好的幼儿园园内环境

面对公办幼儿园“入园难”,很多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到民办幼儿园。然而,民办幼儿园的收费问题也让很多家庭表示“压力大”。李文粗略地算过一笔账:民办幼儿园的学费、生活费和校车费每学期在8000元左右,而公办幼儿园每学期收费在3000元左右,如果孩子在公办幼儿园就读,每年能为家长节省开支1万元左右。

广安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难在入园需求大、财政投入低、公办学位供给少,以及城区及中心场镇公办幼儿园挤。

教育是照进现实的炬火,更是滋养民生的雨露。学前儿童常被称为“明天的太阳”。“一切为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誓言化作“作战图”,6个县(市、区)的版图上,红色箭头如春笋破土般指向一个个待建的幼儿园坐标。这是秦巴山麓吹响的冲锋号,是川东大地升起的教育星火。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专题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下最大决心、用最强力度、以最快速度打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攻坚战”——全域6个县(市、区)一个不落,整体开展“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着力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探索加速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广安方案”。

从部署到落地,环环紧扣,闭环收官。

那段时间,会议、讨论、调研在全市密集展开、有序推进。城乡一体、抱团并进、组群发展,结对子、找朋友,办好一个优质园、带动一片幼儿园。

利用部省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和全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市等机遇,采取争取债券政策支持等方式,解决“钱”的问题;采取政府划拨和回购等途径解决“地”的问题;采取招募合同制保教人员,解决“人”的问题……大家团结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力前行。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视,给了我们破题的底气和勇气。”推进会上,专班同志信心满满。

李文不会想到,曾经要“抢”的学位,如今已化作每个社区的标准配置;那些为民办学费发愁的家庭不曾预料,“家门口的好幼儿园”从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温暖。广安用7年多光阴写就的答案,不仅镌刻在教育部的光荣榜上,更印在百万家庭舒展的眉宇间——当清晨的校车载着歌声驶过焕然一新的街道,这座城市正在向阳生长。

逐一对标的创建

2022年,得知前锋区决定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并组建专班时,时任前锋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副局长的李顺利,分管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等工作,和区内幼儿园打交道最多,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美食

“其实当时心里很没底,但因为我分管的就是学前教育工作,我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件事。”凭着满腔热血,李顺利和其他3名同事组成工作专班,开始推进工作。

那个时候,前锋区共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30所。为了掌握区内幼儿园在卫生、教设、环创等方面的情况,他们连着跑了半个月。刚开始只能半天检查完1所幼儿园,后面工作熟悉后可以一天跑4所。

“白天跑学校,晚上就回办公室梳理总结。”相比于其他地区20多个人的专班,这个4人小组只能加班加点来追赶进度。

俗话说,“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幼儿园,如何让区内不达标的幼儿园整体上一个台阶,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是李顺利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将标准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再由我们督促每个幼儿园进行整改和提升。”这是他们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最直接的作用——督导和落实。

于是,在一个普通的周六,4名专班同志聚集在一起,开始逐条梳理标准,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

从晚上7点到凌晨5点,从晚霞到朝晖,李顺利讲了10个小时,嗓子已经嘶哑。

看着初升的太阳,4位“战友”互相打气,心里充满希望和温暖。

正在李顺利准备“大干一场”时才发现,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各项标准梳理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再将方案对照各个幼儿园,哪一条不符合标准就补哪里,李顺利和同事们再一遍一遍督促各个幼儿园整改和提升。

幼儿园中,最让李顺利感到头疼的当属金贝贝幼儿园。金贝贝幼儿园成立于2013年,是前锋区比较老牌和有名的民办幼儿园。

“‘活动室设施设备器材设备’中必配设施设备器材13种,配置种类达到100%;‘幼儿园玩教具园配要求’和‘幼儿园玩教具班配要求’中最少必配玩教具,配备种类不低于85%……”跑了好几次,该幼儿园还是“无动于衷”,李顺利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说明。

园长何静长叹一口气:“核心问题就是需要钱来解决,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金贝贝幼儿园作为一所民办幼儿园,在前锋区已经站稳了脚跟,有稳定的生源,而这额外的投入,对于一个需要盈利的“企业”来说,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开支,显然是一笔“不划算”的投资。

其实,金贝贝幼儿园遇到的这个难题并非特例,在前锋区,有很多幼儿园都缺少玩教具,这是李顺利他们在前期摸排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怎样花最少的钱,获得更多的玩教具?李顺利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由于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家长,李顺利就利用微信朋友圈和小区群求助:如果有人家里有不需要的玩具,可以捐出来给幼儿园。

于是,每隔一段时间,李顺利就开车穿行在各个小区里,搬运着爱心人士捐助的玩具。在她的号召下,越来越多幼儿园的老师也开始加入到收集和自制玩具的行列中来。

“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除了爱心捐赠外,他们还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筹集到了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玩教具的购买和其他器材设备的采购。

玩教具的问题解决后,李顺利又开始琢磨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提升问题。

某个周一上午,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们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收集教学资料、如何设计教学方案等问题,在这个照例举行的集体教研活动中,老带新、公办带民办成为常态。

教育的质量始终离不开教师的素质。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前锋区进行了分层、分岗的培训,学习内容包括幼儿发展与健康评估、幼儿教育学等知识。

在一次园长交流会上,一位幼儿园园长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滋养心灵。我们肩负着孩子们的未来,要用心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顺利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金贝贝幼儿园有了“质”的飞跃。2022年底,前锋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通过省级督导评估认定。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3.4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2.6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7.99%,达到‘8050’目标!”数据出来时,李顺利和同事们激动得跳了起来。这些数字,意味着他们在艰难中完成了使命,也意味着前锋区真正实现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如今,前锋区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选择把孩子送回家乡就读。李顺利说,这说明大家所做的工作被看见,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从师资队伍的编制到待遇的保障,从教师素质的提升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前锋区的学前教育正迎来崭新的景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严格对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要求,在落细落实中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一步步向创建目标靠拢。前锋区的情形,正是全市6个县(市、区)创建过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园长的全能训练

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招聘考试后,柏艳艳接到了一个新任务:筹建广安市第五幼儿园。

柏艳艳一直在学前教育基层一线工作,幼儿教学是她的专业,然而修建一所幼儿园,对她这个“建筑小白”来说就是知识盲区。

建筑图纸怎么看、幼儿园该如何设计、怎样进行招标……问题接踵而至,这可让人犯了难。

幼儿园学生正观赏“特色皮影剧场”

“地批下来了,财政拨款也到位了,我不能退缩。”凭着满腔热血,柏艳艳和搭档自信满满地踏上了第一步。

“五幼谐音吾幼,就是‘我的幼儿园’,那我们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幼儿园就是我们的‘大孩子’!”从学看建筑图纸,变身“设计师”;到学着招代理、拟标书,变身“招标人”。从“零”开始,柏艳艳一遍遍把脑海中的陌生蓝图画出来,一次次修改调整设计方案,终于完成了最基础的工作。

2021年3月,广安市第五幼儿园开始动工。

保安全、抓质量、抢工期……那段时间,柏艳艳和同事们以工地为家,每天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对材料选择严格把关,反复检查墙面的软包防护、地面的防滑等措施,确保安全和质量。

然而,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柏艳艳经常为工程进度和质量与施工方争得面红耳赤。就这样,在经历磨难和获得成就的复杂感情中,幼儿园的楼层越建越高。

“遇到棘手问题,我们解决不了的,就联系各个部门支招。”柏艳艳说。

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和工作专班的同志,下班后经常会去工地上转转,发现问题共同应对。

这一转,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现场解决。

2022年6月,广安市第五幼儿园完工。柏艳艳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那年暑假,天气异常炎热,柏艳艳又开始忙起了幼儿园的装修工作。

为了让孩子、家长尽快见到崭新的幼儿园,白天,柏艳艳和同事在没有水电的闷热板房里,用轮胎做环创,一趟又一趟地搬床、抬钢琴、扛桌椅板凳,手磨出了血茧,背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拿上小桌板和宣传资料,深入小区宣传摸排,深夜开始选教材、探讨教学计划。

那个夏天,瘦了20多斤的柏艳艳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然而,教师的水平最终决定办园质量的高低,幼儿园建起来了,教师从何而来?

“早在2018年,广安便创新人事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公办幼儿教师合同制改革,出台《广安市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保育员招聘管理办法》,明确了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柏艳艳说,对合同制教师薪资待遇的制度化保障,打破了合同制教师成长的“天花板”,激发了优秀有志青年加入幼教团队、服务学前教育的热情。

新园建立,柏艳艳带领着招聘进校的合同制教师共同成长,她坚持每天进班指导,手把手地“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迅速的同时,短时间内还开发了多套特色课程资源。

“要办就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仅要让孩子们‘好入园’,更要‘入好园’!”广安市第五幼儿园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个中有艰难,更有喜悦。而广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几乎都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建成的,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

快速孵化的“金凤凰”

如何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实现一字之变?

人才是制胜之本。

幼教干部彭坚,就是一位关键的领军人才——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内容和标准有不懂的,找彭坚就对了。

幼儿园老师带领中班学生做操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达到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但要保住这个胜利果实,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内涵式发展,正是推动广安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彭坚曾在幼儿园工作10多年,幼儿园园长们都很信服她,亲切称呼她为“总园长”“彭姐姐”。

有一天,彭坚刚到广安市第一幼儿园,就看到中班小朋友们正齐心协力将体操垫子往操场上运,可是由于垫子过长,在搬运过程中一直被“卡”在门口。

在随后的班课上,老师将这段视频播放在屏幕上。

“我们刚刚在搬运垫子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垫子太长了,出不去。”“搬的时候有些人在上面玩,压得下面的人很难受。”

“那最后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呢?”

“可以把垫子叠起来再搬出去。”“可以调整方向,竖着把垫子搬出去。”……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头脑风暴。

广安市第一幼儿园是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直属幼儿园,和广安实验幼儿园以及广安区两路口幼儿园共同作为广安“自主游戏”的试点园和试验区。“自主游戏”是广安在引进湖州“安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升级的幼儿教育游戏。

“以前由教师主导的游戏本质上是‘游戏幼儿’,现在我们需要把游戏的主导权还给孩子,做到真正的‘幼儿游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我们老师的教育理念。”观察完这场生动的“自主游戏”课程后,彭坚和市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开始探讨、总结经验。

“通过‘自主游戏’,我们把游戏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首先我们老师要退后。”彭坚强调,“游戏中孩子有自己的原则,就是我要看得到、拿得到、放得回,‘我’很重要。这才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游戏’。”

从试点到推广,“自主游戏”在优质园中得到应用发展,但薄弱园怎么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牵手”共育优良机制应运而生。

自2019年以来,广安市大力实施“以园带园、以城带乡”工程,坚持“老园带新园、强园带弱园、城园带乡园”,通过示范带动、组群发展、结对帮扶,推动新园老园整体提质。

“我们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发现仍有不少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存在教识字、算数的小学化倾向。”

“让孩子参加考试,甚至将成绩单公开展示,对孩子们进行公开评价,有些幼儿教师甚至以此为荣,没有认识到这是短视的、错误的教学方式。”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牵手”共育的优势开始凸显。

“推广‘自主游戏’,通过传帮带,转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继而影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团结互助、资源共享。”彭坚道出关键,“比如说,这个幼儿园在某方面做得很好,其他县的幼儿园去学习,整个过程毫无保留,真正实现让资源共享、经验共用,从而实现共赢,让全市的学前教育整体上一个台阶。这种区域之间的紧密且毫无保留的交流,能够使全市学前教育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共同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情怀支撑着前进的步伐。如今,已经57岁的彭坚仍经常受邀前往其他城市的幼儿园进行指导,继续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贡献力量。伴随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步伐,广安市一大批幼教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坚力量。

偏远乡村的校车

今年春节后,迎来了新学期。

在离华蓥市禄市镇幼儿园20多公里的华蓥市区,不到早上6点,副园长江维洁就醒了。半个小时后,她从所住小区开车前往幼儿园,随后跟两名跟车老师和校车司机汇合。

点火看校车能否运行、跟车老师核对学生请假情况、查看路线图……四名轮值的“安全员”分工协作。7点刚过,司机启动校车,按照提前规划好的线路开始接人。

校车“体检”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共有36名学生需要坐校车,接完所有学生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说话间,校车来到了最远的学生接送点,这里距离幼儿园7公里左右,位于禄市镇三圣寨村和走马岭村的交界处。

小朋友叫禹岚,因为家里离幼儿园太远,上下学接送曾一度困扰着像小禹岚这样的学生家庭。

转变发生在2022年。那年9月,禄市镇幼儿园有了第一辆校车。

跑手续、签合同、买保险、招司机、沟通线路……

那几天,江维洁一刻不停,直到开园前第一天晚上还在跟家长联络,回忆起来,记忆犹新。

“记得开学第一天,因为有了校车,很多学生都转到我们公办园来读,对大部分的孩子我们都不知道长啥样,所以就让家长在孩子头上贴上姓名标签。”于是,靠着“贴标签”,江维洁安全而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接送任务。

2018年开始,广安市全域实施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村区域的适龄幼儿入园存在“乘车难”问题:有的在家长护送下须步行较远路程;若在场镇幼儿园附近租房则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若是搭乘面包车、摩托车或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又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从2021年开始,政府通过采购配备20辆公办幼儿园专用校车,开设28条乡镇公交校车服务专线,覆盖6个县(市、区)46个乡镇(街道),解决农村幼儿入园‘乘车难’问题。”让所涉区域幼儿实现“家门口”乘坐校车入园,是广安努力让每个学前儿童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的生动实践。

岁序更替,时间就这样一撇一捺地书写着奋进的足迹。

又是一个夜晚,暮色中的广安城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城东南新建的普惠幼儿园里,最后一批离园的孩子正踮脚触摸走廊上的年轮标本,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玻璃窗映出幼师们整理教具的身影,她们把积木按色系归位时,仿佛在收藏彩虹的碎片。

蜿蜒于城区的西溪河静静流淌。几年前沿河而建的亲子阅读馆此刻灯火通明,暖黄的光晕里,年轻父母与孩童共读的剪影,像极了一丛丛正在舒展的并蒂莲。那些曾被留守岁月凝固的童年,正在绘本翻动的沙沙声中悄然融化。

教育督导组的评估报告锁进档案室时,微风正领略着华蓥山麓的勃勃生机。绿意盎然里,农人们弯着腰补种新苗——就像他们的孩子此刻在幼儿园摆弄着太空泥,用稚嫩的指尖捏出对星辰最初的想象。这座城市的根系在地下默默延伸,将教育公平的养分送往每片等待萌芽的土壤。

而更远处的山峦隐没在夜色里,像未完成的诗行。我们知道,当黎明再度染红嘉陵江和渠江的晨雾时,那些在普惠幼儿园窗台上抽条的绿萝,终将用藤蔓丈量整个春天,明天的太阳将会更加灿烂!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