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里话健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4 23:29 2

摘要:5月24日上午,郑州科学技术馆(常西湖馆)内人潮如织,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河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一场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技盛宴拉开帷幕。

记者 王嘉译 关雅昕 文 王晓伟 图

5月24日上午,郑州科学技术馆(常西湖馆)内人潮如织,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河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一场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技盛宴拉开帷幕。

活动通过沉浸式展览、互动体验与科普展演,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技展示、科学普及与创新文化于一体的全民盛会。

主场展览区宛如一座未来科技博物馆,汇聚了全省前沿科技成果。从航天领域的出舱、交会对接、太空工作站等模型,到精细至 3.5 微米的极薄电解铜箔与航天级压延铜箔,再到专科超声AI与AR眼镜、中医AI大健康管理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科技赋能健康,科普守护万家。在众多展区中,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打造的“健康河南 与你同行”主题展区独树一帜。通过“展演+体验+服务”三维模式,构建起立体化健康知识传播矩阵。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组织中心相关业务所现场科普:寄生虫病所现场展示蛔虫、绦虫、肝片虫等标本,让孩子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习并耐心讲解。消杀所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并为参观群众展示传播疾病的“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标本。

舞台上,“健康河南 与你同行”卫健系统展演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6部原创健康科普作品轮番登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与科学生活方式。

“我们的掌根要紧贴胸骨两乳头连线处……”来自郑州市中心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侯国军进行《国际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课程讲解,他采取“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双轨教学模式,精准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深入浅出地解析急救理念,手把手向现场群众展示心肺复苏的核心要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

近百名群众参与实操练习,在侯医生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急救动作要领。现场的一位小朋友在认真学习后,兴奋地表示:“我学会这个技能后,就能救人了!”小学老师刘女士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类实用的教学内容非常实用,希望能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实操练习,从小培养他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除心肺复苏教学外,其他5部健康科普作品同样精彩纷呈。《牙外伤的孤独颂歌》通过沉浸式剧情演绎,巧妙地将护牙要点融入其中,让观众轻松掌握牙外伤应急处理技巧;《误吞鱼刺怎么办?》以幽默诙谐的短剧形式,破除传统急救误区,让大家在欢笑中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梦回大唐之狄公探案》创新性地将历史典故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使观众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领略现代医学的神奇奥秘;《健康防控“布”可少》通过生活化场景,传授实用的防护技巧;《爆丸小子,“痔”在必得》运用动漫元素,趣味解读肛肠保健知识,让观众在欢愉氛围中收获健康常识。

展演过程中,健康科普专家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他们抛出一系列健康问题,观众积极响应,踊跃回答,现场气氛被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此外,工作人员还为参与互动的观众送上健康科普手册、水杯、跳绳等精美礼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该特色展区陈列了显微镜、寄生虫标本以及《健康素养 66 条农民画册》等展品,为公众提供直观、生动的健康知识学习素材,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认真学习。

展区内还展示了河南省健康科普工作的丰硕成果:全省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07%;完善省市县(区)三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扩容至9400余人,覆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多领域,在库资源1.05万余件;连续七届举办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形成选、练、赛、奖、用的人才培养和优秀作品产出机制……

这些数字背后是步履不停地创新实践:着眼基层,大力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创新打造“健行河南·科普惠民”志愿服务行动,省级健康科普专家组成“健康科普小分队”,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普及健康知识,相关经验在第十七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上向全国推广;打造“健康河南”主题地铁专列,车厢变身流动科普馆,年服务乘客超1000万人次。

从专家智库的星火燎原到科普作品的百花齐放,从城市地铁的流动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暖心宣讲,每一项数据都镌刻着医者仁心的温度,每项实践都诠释着“大卫生、大健康”的深度。当健康科普的春风化雨浸润千家万户,当预防为主的主动健康理念扎根沃土,一幅以科技为笔、以民生为卷的健康图景正在中原大地徐徐铺展。

来源:大河健康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