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猪,飞不远——写给小米的几点思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23:42 2

摘要:雷布斯有句名言:“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这句话出自小米创始人雷军,被广泛流传于中国互联网创业圈。它形象地表达了一种“顺势而为、借势而起”的商业哲学。后来,人们更习惯用简化版:“风口上,猪都能飞。”几乎成了创业者的金科玉律,也是一种时代思维方式的缩影。

雷布斯有句名言:“风口来了,猪都能飞。”
这句话出自小米创始人雷军,被广泛流传于中国互联网创业圈。它形象地表达了一种“顺势而为、借势而起”的商业哲学。后来,人们更习惯用简化版:“风口上,猪都能飞。”几乎成了创业者的金科玉律,也是一种时代思维方式的缩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雷军讲这句话的背景,是2010年前后的移动互联网兴起。当时智能手机普及、4G 网络铺开、应用生态爆炸式增长,许多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米正是踩中了这个节奏,在性价比、互联网直销、粉丝运营等方面精准出击,一飞冲天。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站在风口上的确容易起飞。

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思路无疑是聪明的。当一个行业、一个技术、一个趋势出现爆发迹象时,迅速跟进、大胆下注,多点布局,静待其发芽结果,是一种典型的风投策略。像雷军的顺为资本就是在这种逻辑下不断“播种”。与其孤注一掷在一个冷门领域里“闭门造车”,不如在多个风口下注,总有一颗种子能开花结果。

这种模式,与段永平提倡的“甘当老二”的思路也颇为接近: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在市场验证过后,再进入并快速复制优化。这种打法跳过了早期的试错、烧钱和埋头苦干阶段,专注于运营效率和用户增长,短期见效快、风险相对可控。

但这里恰恰也是问题所在。这种“跟风口”的策略,适合做生意或者投资,却未必适合做科技实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互联网初期,中国的确是在“追随模式”中快速发展的:美国有Facebook,中国就有人人网;美国有Twitter,中国就有微博;美国有Uber,中国有滴滴……当时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中国尚可“站在巨人肩膀上”搞本地化创新。风口之下,复制+优化成为创业主旋律,谁能跑得快、卷得狠、获客多,谁就能胜出。

但今天,事情正在起变化。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硬仗时代”。美国不再欢迎技术共享,而是处处设限,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AI模型到制造设备,无一不是技术卡脖子的战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仅靠“风口思维”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

科技制造业要崛起,不能只是看到哪个方向火了就一拥而上,也不能只做用户体验层面的微调。我们需要的是原始创新、硬核突破,需要在基础研究、底层架构、核心算法、关键设备等方面构建真正的自主能力。这意味着要啃硬骨头,打呆仗,长期投入,不怕失败。

简单来说,“我们要成为风口制造者,而不是风口追随者”。

一个真正的科技企业,不能永远等风来,而要学会造风,有时候更需要顶风逆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雷军自己也说过:“风会停,关键是你有没有本事飞得更久。”这句话其实点出了问题的核心。风口重要,但不能依赖风口。一个靠风飞起来的猪,在风停之后只能摔得更惨;而真正能飞得久、飞得高的,是那种有自主飞行能力的鸟——也就是拥有真正技术、长期战略、创新体系的企业。

小米是极具商业智慧的公司,是高度精细化运营的代表。但我们也期待,小米不仅是“商业上的聪明人”,更能成为“技术上的笨功夫派”

总结来说,“风口论”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并没有错。它强调时机和效率,是在特定阶段快速做大的方法。但当国家进入科技强国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的是“反风而上”的定力,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突破力。风停之后,谁还留在天上,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风口上,猪都能飞;但我们要做的,是长出翅膀,逆风也能飞翔。

来源:大浪观鱼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