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1”:北大附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4 01:19 2

摘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作出“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和“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等一系列部署要求,为新时期创新和深化实践育人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5年,北大附中总结过往实践课程经验,坚持系统观念、深挖学科资源、促进内外联动,创新打造“1+N+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即“1个综合实践项目+N个专题实践项目+1个校内劳动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订单式”实践课程选择,创造丰富、充实、深刻的实践体验。

活动体系融合思政教育、学科教育、劳动教育等教育元素,课程设计兼顾场景体验与探究思考、个人探索与集体协作,以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1+N+1”模式

缤纷体验由此开启

“1+N+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具体包括:

● 「1」项综合实践活动,由学生成长中心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开展。专业教师统筹设计跨学科综合路线,通过历史古迹探访、自然生态考察等沉浸式体验,既帮助学生夯实历史、文化、自然等多维度知识积淀,又搭建起书院集体生活、人际互动的社交场域。

●「N」项专题实践活动,由各部门、学科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生物、地理、体育、科技等学科联合校外资源打造7条专题线路,从京郊湿地科考到AI实验室参访,从田间乡野到秀美山川,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中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研究。

「1」项劳动实践活动,由学生成长中心联合校园管理中心、团委组织留校学生开展。在“劳动节前夕”以校园为劳动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运维工作,在身体力行中了解校内工作者的日常、理解校园后勤系统运转逻辑、深化对校园和集体的责任感。

2025年4月27日至30日,全校多部门、多学科联动,各项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并行推进,全校共计822名学生深度参与,在异彩纷呈的实践体验中拓宽视野、增长学识、提升能力。

「1」

寻丝路古韵 踏长安新程

综合实践活动

创造沉浸式研学体验

本学年,北大附中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细化深化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前往陕西西安及周边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

活动中,469位同学分成数十个实践小组,化身“丝路传承人”,沿着“探源”“守正”“融变”“破界”“通商”“传声”“联通”“共生”“焕新”系列线索,探访秦始皇陵、华清宫等名胜古迹,在陕西省考古博物馆、非遗文化剧场追寻三秦大地灿烂文明,踏足秦岭、袁家村,遍览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新气象。

在四天充实紧凑的行程中,同学们通过一系列沉浸式情景通关活动与体验式自主探索活动,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脉搏、感悟民族精神。

「N」

上九天揽月 访山川乡野

多学科联动

打造个性化专题实践

#1

山东潍坊

探农业科技前沿 筑实践创新基石

生物学科组带领29名学生一同走进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开启4天现代农业探索之旅。

同学们在技术观摩中感受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在专题讲座中了解智慧农业,深入田间与企业调研特色种植与食品加工,在实验室实操 PCR 扩增、植物嫁接等现代农业技术……这场难得的体验加深了同学们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实现了基础教育与农业前沿科技的对话。

以本次实践活动为契机,北大附中积极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沟通对接,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教育实践基地”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院士、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教授共同出席签约授牌仪式并签署合作协议。仪式现场,邓兴旺院士还为附中师生作了题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讲座。

#2

贵州兴义

山水田园 探寻人地和谐之路

地理学科组带领28名学生赴贵州开展以 “人地和谐” 为核心理念的山水田园实践之旅。

活动围绕地球历史、地貌演化等主题展开,同学们走进贵州龙博物馆,体验寻找化石的过程;考察黄果树大瀑布、马岭河峡谷与原生态溶洞,领略喀斯特地貌风光;探访万峰林、安顺本寨,感受坝子农业特色和古村落文化。

四天的行程里,同学们的足迹遍布山野,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人地和谐” 的种子也在心中悄然生根。

#3

浙江千岛湖

划桨逐浪 采茶寻香

健康与体育运动中心组织96名学生赴浙江杭州千岛湖开展健康身心塑造之旅。

实践活动以皮划艇 ACA 教学、水上定向等妙趣横生的水上项目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新技能的同时,强健体魄、磨炼意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实践中还安排了姥山岛寻茶、参观淳安博物馆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与历史、自然对话。

#4

京内科技实践

观鸟、探医、逐空、造鱼

解锁科学新视界

科学教育中心策划的京内科技体验之旅涵盖博物观鸟、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水下机器鱼四大主题。

博物观鸟线路中,同学们跟随北师大教授在沙河水库、颐和园观察识别鸟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航空航天线路中,同学们参观两大航空博物馆,制作飞机模型并体验模拟飞行,感受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生物医学线路中,同学们走进怀柔科学城,参观生物医学成像中心等,了解前沿科技成果;水下机器鱼实践线路中,同学们搭建仿生机器鱼电路,在北大工学院展示研究作品。

博物观鸟

航空航天

生物医学

水下机器鱼

在一系列专业而深入的探索中,同学们遨游科学之海,点亮志趣星空。

「1」

扫一屋一厦 用汗水种花

劳动教育

助力学生成长与校园建设双向赋能

学生成长中心联合校园管理中心、团委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设置安全保障组、食堂运维组、场馆公寓剧场组、物业工程组和组织宣传组五个组别,同学们自选岗位,在校园安保、餐饮制作、场馆维护等多样化工作中沉浸式参与校园运维保障。

活动中穿插趣味劳动竞技和消防实操演练,同学们还结合实践提出校园管理优化方案,提升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劳动节到来之际,红砖社团的同学们邀请校园劳动者拍摄艺术肖像照,Verge社团的同学开展校园劳动者代表专访,用光影和故事记录“劳动之美”。

这场 “行走的劳动课”,既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也让同学们理解后勤劳动者的付出,达成了自我价值实现与校园和谐发展的双向赋能。

实践是连接知识与现实的桥梁,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沃土。北大附中以系统性实践活动促进“五育”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学科、部门以及社会资源,聚焦认知拓展、兴趣发展、能力锻炼与责任培养等多元目标,创新打造涵盖综合性研学实践、专题性学科实践和探索性劳动实践的立体式学生实践活动体系。

编排:吕逸伦

审核:杨薏璇 夏昀帆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