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唐一代有两个最大的对手,一为突厥,一为吐蕃,比较来说唐玄宗时期的突厥更像一个日渐陨落的巨人,靠着默啜可汗的个人能力,强行carry。其威胁主要在东部,依靠仆从的契丹、奚发起进攻。自从默啜可汗在开元四年(716年)死于铁勒九姓的溃兵手下后,奚和契丹的动作就小了
有唐一代有两个最大的对手,一为突厥,一为吐蕃,比较来说唐玄宗时期的突厥更像一个日渐陨落的巨人,靠着默啜可汗的个人能力,强行carry。其威胁主要在东部,依靠仆从的契丹、奚发起进攻。自从默啜可汗在开元四年(716年)死于铁勒九姓的溃兵手下后,奚和契丹的动作就小了很多。而吐蕃的攻势则更为咄咄逼人,从陇右到河西,甚至连帕米尔高原上的小勃律都有吐蕃的旌旗。
关于吐蕃带给唐朝的压力,我们可以从图节度使防区的兵力配比数字来了解一二,天宝十镇除了范阳、平卢主要面向契丹、奚以外,其余各镇均在针对吐蕃的战事中出功出力。具体来说主要用于西北战事陇右、河西、朔方、安西、北庭五镇兵力多达256700,如果再带上剑南、岭南两镇,则西线面对吐蕃、突骑施、南诏的兵力则占据了62%的唐朝边防军力量,这还没算上唐与吐蕃惨烈的石堡城一役中损耗严重的河东军。
与之相匹配的唐玄宗统治时代在唐军在西北战线的军事行动有多达38次,而面对东北的契丹和奚这个数字则降低到了9和2.。我们可以从中清楚的看到唐朝对于吐蕃积极军事打压,对契丹和奚羁縻怀柔为主的西攻东抚策略。
或许大家会好奇,不是说西打东抚吗,怎么还会有金城公主入藏,其实和亲在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外交中属于一种常规选项,唐朝和亲的公主中又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最为有名,但她们都是属于唐军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后,吐蕃为求缓和关系的一种手段,而且文成公主属于远支宗室,金城公主虽然自幼被唐中宗收养在宫中,但毕竟只是唐中宗侄子邠王李守礼的女儿。相对而言,下嫁奚和契丹首领的公主中,就有4位是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外甥女。另外一组数据则更为明显,唐玄宗时期,和亲的公主共有9位,有7位是是嫁给了奚和契丹的首领。大唐和亲多为吐蕃,这种印象其实完全是因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的历史成就更高,文化ip属性更明显的缘故。
吐蕃是青藏高原历史上唯一真正意义的统一帝国。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幅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790年后吐蕃占据北庭、安西,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吐蕃(音tǔ bō,藏文:བོད།,威利转写:bod)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松赞干布至朗达玛传位九代,延续两百多年(公元633年—842年)。
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10年(景龙四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790年后吐蕃占据北庭、安西,数十年后吐蕃失去北庭、安西。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唐朝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吐蕃乃行居与定居兼而有之的两栖民族,吐蕃的地面建筑皆平顶,与塔里木城邦诸国相似,其“寝处污秽,绝不栉沐”的习俗与柔然相同,出于对水的珍惜,不允许因栉沐而造成水的浪费和污染。
鼎盛时代的吐蕃帝国为什么可以脚踢大食,拳打大唐?
同一时期,竟同时和唐帝国、回鹘汗国、阿拉伯帝国,三大世界强国争霸?
这个在青藏高数千年历史上最强盛的政权:吐蕃帝国(公元618年至公元842年)。鼎盛时代,领土版图曾囊括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兵锋更远及中亚地区和印度地区。
吐蕃帝国的诞生说起来有点bug,彼时全球变暖,温暖的气候,让一让寒冷的青藏高原变得湿润多雨,十分宜居,可承载人口达到历史最高峰,而且,今天尼泊尔(3000万人口)、印度东北部(光是阿萨姆邦就有3000万人口),孟加拉国(1亿人口)这些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人口稠密地区,当时都被吐蕃王朝所实控,或者为其仆从国。
以至于到吐蕃帝国最鼎盛的赤松德赞时期,甚至将印度最精华的恒河流域也尽数纳入势力范围,北印度各国皆为其臣属,如此才支撑起了一个控制新疆、青海、甘肃、川西、内蒙西部地区的庞大帝国。
《西藏历史新篇章》,《人口与经济》期刊等均认为,吐蕃帝国最强盛时期,人口达上千万人。(本部人口三百万,被征服民族七百万)而吐蕃帝国的可动员军队,接近五十万
远远超越了以往的匈奴突厥等草原游牧王朝!成为了大唐数百年的梦魇,双方相互征伐的进程,几乎伴随着唐朝一整代
当然,也正是在和唐王朝进行的持续两百余年的东亚大陆争霸,最终拖垮了这个帝国,令其内部矛盾滋生,最后,竟先于唐朝而土崩瓦解,正是“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在吐蕃帝国崩溃后,藏区就陷入了长达千年的人口逆增长,也从没再建立过强大政权,先后被蒙古、明朝和清朝轻易征服。到清朝雍正时期的估算,藏区只有200万人,到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藏时,更是只有120万人了,而即使到科学昌隆的21世纪,藏区总人口也只有大约640万人(其中西藏330万,青海140万,川西140万),因此,现代人确实极难想象,这里曾经诞生过一个何等强大辉煌的帝国。
吐蕃王朝的辉煌宛如昙花一现,就此淹没于历史长河当中。
来源: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