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众筹33.3万元,干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6:05 2

摘要:“没有党支部带头,这些宝贝就永远藏在箱底了!”近日,在东西湖区东山街巨龙社区举行的《巨龙朝阳》村史阅读分享会上,居民们手捧厚重的村史册,纷纷为书中记录的社区变迁点赞。

“没有党支部带头,这些宝贝就永远藏在箱底了!”近日,在东西湖区东山街巨龙社区举行的《巨龙朝阳》村史阅读分享会上,居民们手捧厚重的村史册,纷纷为书中记录的社区变迁点赞。

翻开这本村史

不仅有654年的历史传承

更有近年来

社区治理带来的崭新面貌

01.

支部领航,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

东山街巨龙社区于2010年10月成立,前身是“巨龙岗”,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彼时,移民浪潮翻涌而来,巨龙岗吸引诸多家族扎根于此。此后数百年间,这片土地孕育出无数能人志士,一辈又一辈的“巨龙岗人”,靠着聪明才干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巨龙岗的土地日益肥沃,文脉绵延传承。

2013年,社区完成搬迁还建,352户共1056位居民开启新生活。

鸟瞰巨龙社区。

2021年初春,巨龙社区党支部在走访中发现,搬迁后的居民们虽住进新楼房,却常聚在一起回忆“巨龙岗”的老故事。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占比约50%,更希望“把散落的记忆串成珍珠!”党支部立即成立由书记刘利任组长、副主任刘行文任常务副组长的村史编纂领导小组,10多名党员及村老人组成“史料挖掘突击队”,开启了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社区居民和《巨龙朝阳》编委会成员讨论交流。

70多岁的退休党员刘银山主动请缨担任责编,带领志愿者们连续11个月走访50余户家庭;56岁的党员侯正观,为核实历史人物的真实性,顶着酷暑三赴区档案馆查阅人物志;65岁的党员林小瓦,征集居民投递的老照片等史料百余件;党员刘振东在筹资动员会上带头捐款,最终促成18位居民自发众筹33.3万元;社区党支部先后召开20余次“红色议事会”,协调解决史料考证、资金筹措等难题……

2023年盛夏,为核实“八把椅子”的历史,党员志愿者们组成“历史小分队”,冒着40℃高温,数次走访对这段历史最了解的八旬老人黄汉伦,并整理出宝贵的口述资料。为收集老物件,又组成“寻宝小分队”,四处搜罗旧时光的踪迹。党员先锋队的行动感染了大家,退休老党员刘敦喜、刘行建先后捐出了家中的老照片。“交给党组织,我放心。”80多岁的刘敦喜动情地说。

02.

党群连心,从文化寻根到家园共建

为了编纂村史,街坊们仔细梳理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纷纷把珍藏几十年的老照片、老物件捐了出来。这份对社区文脉的守护,如同播撒火种,不仅让险些湮没在时光中的往事重新鲜活起来,也点燃了居民传承文化、共建家园的热情。

居民分享收藏的老物件。

2023年12月,居民反映开放式凉亭只能纳凉,冬天用起来太冷、不方便。随即,党支部召集党员和居民群众在小区空地召开“板凳议事会”,大家纷纷响应,合力对凉亭进行升级改造。老党员刘行毛、居民刘善林每天第一个到工地,带着居民们一起施工。

党员居民齐上阵,短短两个月,凉亭装上了电灯、收放式防风帘,新增了桌椅,成了大家冬日聊天的好去处。不仅如此,党员居民还纷纷捐款,助力社区新建40处休闲座椅、30个带遮阳棚的停车位,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居民在新修的凉亭中纳凉交流。

2024年8月,社区部分道路破损,居民出行不便且隐患重重,党员高清红率先响应:“我家有机械、材料,都拿出来修路!”一言既出、众人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依据自身特长,化身机械操作员、工程监督员、协调员,不到一周,坑洼小道旧貌换新颜。

随着村史的编纂,社区改造也得到不断推进,巨龙社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居民刘行政看着眼前变化,脸上笑开了花:“这可不只是修村史,简直是修出了新生活!”

巨龙社区新建遮阳棚停车位。

如今走进社区,新修的凉亭里老人们正在翻阅村史,改造后的停车位上车辆整齐停放,银发文艺队的歌声在崭新的活动广场上回荡……

如今,焕然一新的巨龙社区。

“从村史开始,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了社区治理的催化剂!”刘利指着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规划图说,党支部将趁热打铁,组织党员群众共同打造“三个一”工程:一个由党员志愿者担任讲解员的社区记忆角、一支以老党员为骨干的文艺宣传队、一系列“共建美丽家园”主题活动。“我们要让党旗永远飘扬在群众心坎上!”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报道支持 - 区委社会工作部、东山街道办事处文 - 李倩 黄柳图 - 但峰通讯员 - 任朝阳 高梦婷责编 - 刘洁舲编审 - 陈亦希

来源:武汉临空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