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凶险!孕妇突发大出血,差点胎死腹中!只因这个举动……福建医生紧急提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09:02 1

摘要:反复流产、突发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孕期发作……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心惊的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准妈妈。

但对一些特殊孕妈来说

却像在走钢丝

反复流产、突发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孕期发作……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心惊的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准妈妈。

5月14日,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请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三位专家——妇产儿保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林靓,泌尿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洪富源,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风湿病专科主任医师张胜利,为我们揭开免疫系统与妊娠的那些“恩怨情仇”。

生死28周:

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妈的多学科闯关

“医生,我还能保住这个孩子吗?”前不久,辗转了几家医院的胡女士来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在妇产儿保医学中心(金山院区),一脸忐忑地询问着林靓。

这位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准妈妈,在妊娠25周时突然出现巨大绒毛膜下血肿,第一次出血量就达1000多毫升。

“当时B超显示她的子宫前壁全是血块,情况非常危急。”林靓回忆道。原来,胡女士担心药物影响胎儿,擅自将免疫抑制剂减半使用,导致病情失控。

林靓

林靓见此情形,立即召集风湿免疫科、产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专家启动MDT多学科会诊,为胡女士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当时胡女士和家属甚至要求终止妊娠,但那时胎儿体重预估才800克,太小了。”林靓说。

面对胡女士及其家属的无措,专家组达成共识:“在确保母亲安全前提下,为胎儿争取每一分钟成长时间。”

经过多学科专家商讨,最终决定为胡女士采取血浆置换,胎儿顽强地撑到28周。当这个仅900克的“巴掌宝宝”顺利娩出并度过危险期时,胡女士的家人激动得抱住了林靓。

“这不仅挽救了一个小生命,更让这位患有免疫疾病的高风险妈妈规避了再次妊娠的风险。”林靓感慨道。

网络图

合并免疫疾病的孕妈

千万别踩这些“保胎药”雷区

如果说胡女士代表了用药过于谨慎的极端,那么门诊中的另一种极端现象,则是复发性流产孕妇对“保胎药”的滥用。

林靓在门诊见到过一些外院转诊来的孕妇,服用五六种免疫抑制剂“保胎”,多的甚至达到十几种!

网络图

“这就像让胎儿同时吃十几种药,负担太重,而且风险也很大。”林靓解释。

过度用药可能导致早产、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结构发育异常、胎盘功能不全、孕妇感染风险增加等,甚至可能引起胎儿染色体或基因异常。遇到这样的孕妇,林靓都要和风湿免疫科、肾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沟通,小心翼翼逐步调整用药方案。

合并免疫疾病的孕妈用药要讲究“少而精”,就像做菜,不是调料越多越好,关键要搭配得当,以最小的代价处理好保胎问题。

免疫系统为何六亲不认?

那么

免疫系统疾病为什么

会导致反复流产呢?

这要从胚胎的“特殊身份”说起

⬇⬇⬇

林靓介绍,胚胎中有一半基因来自妈妈,一半来自爸爸。妈妈的身体会开启“友好模式”,让带着一半“外来物”的胚胎实现“免疫逃逸”,从而在子宫里成功着床发育。

但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孕妈却把胎儿当“入侵者”攻击,于是就出现了反复流产。

“这种‘内战’可能导致早期流产、中期胚胎停育,甚至孕晚期胎死宫内。如果反复流产的次数超过2次,就要排查子宫畸形、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林靓说。

免疫疾病患者还能当妈妈?

免疫疾病患者还能圆妈妈梦吗?这是许多女性患者最揪心的问题。张胜利提醒:“可以!但需要打有准备之仗。”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病综合征为例,备孕前要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控制好、治疗药物剂量合适、各项检查指标达到备孕标准,且停用某些免疫药物半年以上才能开始备孕。

另外,怀孕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指标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及剂量,预防可能危及孕妇生命的并发症。

张胜利

“即便免疫疾病没有控制好就不小心‘意外中奖’,也不用慌。”洪富源补充道,现代医学提供了完善的应对策略,多学科团队将协同合作,各尽其责。

产科医生评估胎儿状况,肾科专家则重点监控血压、调整药物、纠正贫血等并发症,同时防范血栓风险。通过多学科会诊,在母亲和胎儿健康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洪富源

总之,免疫性疾病与生育之间的关系虽复杂,但并非毫无希望。随着医学发展,更多患者能实现生育梦想。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