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高欢和他的那些儿子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19:07 1

摘要:公元6世纪的华北大地,高欢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从怀朔镇的低级军官一路撕开乱世,成为东魏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这位被后世称为"神武帝"的枭雄或许想不到,他亲手搭建的权力金字塔,最终竟会被自己的几个儿子反复争夺、倾轧,甚至啃噬殆尽。从长子高澄遇刺时的血色帷幕,到高洋称

公元6世纪的华北大地,高欢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从怀朔镇的低级军官一路撕开乱世,成为东魏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这位被后世称为"神武帝"的枭雄或许想不到,他亲手搭建的权力金字塔,最终竟会被自己的几个儿子反复争夺、倾轧,甚至啃噬殆尽。从长子高澄遇刺时的血色帷幕,到高洋称帝后的疯癫暴虐;从高演杀侄夺位的道德困境,到高湛纵情声色的王朝崩塌——高氏兄弟的每一次权力交割,都像一场基因突变的权力实验。他们继承了父亲的政治天赋,却放大了人性暗面,在短短28年间将北齐推向"禽兽王朝"的深渊。虎父无犬子的宿命背后,暗藏着一部关于野心、欲望与家族诅咒的黑色寓言。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高欢的那些儿子们。

高澄是高欢长子,北齐王朝奠基人之一。他自幼聪慧果决,15岁入朝参政,18岁接替父亲执掌东魏大权。面对鲜卑勋贵与汉人士族矛盾、朝政腐败等问题,他推行"肃贪改制",严查官员贪腐,处决司马子如等权臣亲信,整顿吏治;改革律法,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提升国力;军事上多次击退西魏进攻,收复河南失地,并在侯景叛逃南梁后,以灵活外交手段迫使侯景势力瓦解,稳定东魏政局。其铁腕手段引发旧贵族不满,549年8月,他在邺城筹划篡位时,遭膳奴兰京等六人刺杀身亡,年仅28岁。虽未及称帝,但其弟高洋建立北齐后追尊其为文襄皇帝,其政治遗产为北齐初期强盛奠定基础。

高澄

高洋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次子。其兄高澄遇刺后,他迅速接管东魏军政大权,550年逼迫孝静帝禅位,建立北齐。执政初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简化行政机构,提升效率;修订律法《北齐律》,奠定隋唐法典基础;推行均田制,鼓励农耕,增强国力;军事上北击柔然、契丹等部族,南夺淮南之地,巩固疆域。但他后期逐渐暴虐荒诞,嗜酒滥杀,以酷刑威慑群臣,甚至虐杀宗室,导致朝野离心。晚年沉迷酒色,身体迅速衰败,559年冬暴病身亡,年仅31岁。其统治前期奠定北齐强盛根基,后期暴政却埋下王朝衰亡隐患,死后北齐陷入内乱,逐渐走向衰败。

高洋

高浚是神武帝高欢第三子,文宣帝高洋异母弟。他早年以聪慧闻名,曾随父兄参与军政事务。高洋建立北齐后,高浚被封为永安王,因性格刚直多次直言劝谏。557年,高洋借故将高浚与另一弟弟高涣一同囚禁于邺城地牢,用铁笼禁锢。两人于狱中仍试图自保,却遭高洋命刺客刘桃枝等人刺杀,遗体更被填入土石焚烧掩埋,终年26岁。

高淹是高欢第四子,文宣帝高洋异母弟。他性格沉稳宽厚,以谨慎著称。他在东魏元象年间受封平阳郡公,后晋升平阳王,历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司空、太尉等职,官至太宰,位列三公。高淹在地方治理中注重民生,任青州、定州刺史时以清廉简约的政风赢得百姓赞誉,高洋执政后期暴虐无道,高淹为避祸主动请求外调,但仍遭猜忌。559年高洋临终前,因疑其威胁皇权,将其从王爵贬为“靖德公”,剥夺实权。此后他愈加低调,但北齐宗室倾轧的宿命难以逃脱。560年孝昭帝高演即位后,为巩固统治清洗宗室,高淹被构陷谋反,于564年(一说565年)在晋阳被秘密毒杀,终年约33岁。

高淹

高浟是高欢第五子,文襄帝高澄异母弟。他自幼聪慧机敏,以干练务实著称,早年受封彭城王,历任定州刺史、司农卿、光禄大夫等职。在地方治理中,高浟展现出卓越才能:任定州刺史时,面对盗贼横行,他设计诱捕首恶,迅速平定匪患;任司农卿期间,改革农政,清查土地隐匿,增加国库收入。其治理手段刚柔并济,既严惩不法豪强,又注重安抚百姓,故所到之处“吏民畏爱,号为神明”。武成帝高湛时期,迁太师、录尚书事。明练世务,果于断决,深得人心,引发皇帝的猜忌。河清三年(564年)无辜被杀,终年31岁。

高演是高欢第六子,早年以果决善战受父兄器重,封常山王,历任尚书令、大司马等要职。560年,他联合母亲娄昭君发动政变,废杀侄儿高殷(废帝),自立为帝。执政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减轻赋税,恢复农业生产;裁撤冗官,精简行政体系,试图扭转高洋后期暴政导致的国力衰退。但他手段强硬,为巩固权力诛杀侄子高殷、打压宗室兄弟,甚至毒杀劝谏的皇叔高归彦,引发朝野不安。561年高演外出坠马受伤去世,时年27岁,临终前为保全幼子,主动传位弟弟高湛,并恳求其勿杀自己子嗣,结果其子高百年还是被高湛所杀。

高演

高涣是高欢第七子,文宣帝高洋异母弟。他自幼聪颖勇武,精于骑射,早年受封上党王,历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曾参与北齐对柔然、突厥的军事行动,屡立战功。高涣为人豪爽直言,曾多次劝谏兄长高洋收敛暴行,却因此遭忌恨。557年,高洋以“谋反”为名将其囚禁,一年后将其杀害,时年26岁。

高淯是高欢第八子,自幼举止端庄,深得父亲喜爱,14岁受封襄城王,历任中书监、司州牧等职。高淯秉性温和仁厚,与宗室兄弟关系较为融洽。不过他在天保二年(551年)就去世了,当时只有16岁。朝廷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等虚职,谥号“景烈”。

9、武成帝高湛

高湛是北齐第四位皇帝,高欢第九子。早年受封长广王,561年趁兄长孝昭帝高演病危,以“兄终弟及”名义夺位。执政前期延续改革,精简官僚、修订律令,并派大将斛律光抵御北周进攻,维持疆域稳定。但他很快显露荒淫残暴本性:宠信奸臣和士开,纵容后宫干政;为巩固权力,残杀侄子高百年(高演之子),逼死兄弟高淹,导致宗室离心;生活奢靡无度,大兴宫殿,耗费国力。

高湛

565年,他传位太子高纬(后主),自任太上皇仍掌控朝政。晚年沉溺酒色,健康恶化,569年因过度服用丹药暴亡,终年32岁。其统治期间,北齐政治腐败加剧,军事优势逐渐丧失,埋下亡国隐患。高湛虽以权谋上位,却未能遏制王朝衰势,其荒怠统治与北齐后期乱局直接关联,史家评其“纵欲败度,齐业遂衰”,成为加速北齐覆灭的关键人物。

高湝是高欢第十子,早年以干练著称,受封任城王,历任尚书令、大司马等职。治理冀州、青州期间,他肃清盗匪、整顿吏治,推行轻徭薄赋政策,鼓励开垦荒地,曾因追缴豪强私占土地充实国库而声名远播,被赞“政为诸王最”。军事上,他参与对抗北周的战事,率军镇守晋阳重镇,稳定边防。武成帝和后主时期做过丞相,北齐灭亡之际,幼主禅位于高湝,所以他也算是北齐的最后一位皇帝。北齐灭亡后被押解长安,后与后主一同被杀。

高湜是高欢第十一子,文襄帝高澄异母弟,母为游娘。天保元年(550年),受封高阳郡王,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天保十年(559年)获任尚书令要职,虽位列中枢却以荒诞著称,常着短衣锦帽出入宫禁,甚至在朝堂公然戏谑重臣杨愔"老奴何须整日板着脸",其恣意妄为的作风竟得文宣帝高洋默许。乾明元年(560年)高洋驾崩后,身为皇叔的高湜受命主持丧仪,却借机在灵前纵酒作乐,不仅令乐工在梓宫旁演奏胡乐,更命侍从以竹竿挑着文宣帝生前衣物招摇过市。武明太后娄昭君惊闻此等悖逆之举,当众怒斥其"藐视君父,败坏纲常",当即敕令禁军将其杖责二百,高湜最终毙命于廷杖之下。

高湜

高济是高欢第十二子,天保元年(550年)受封为博陵郡王。为巩固与汉族门阀的联系,武明太后娄昭君亲自为其操办婚事,将清河崔氏名门之女许配给他为王妃。天保年间某次随驾出巡途中,高济突然思念太后,竟擅自脱离皇帝仪仗返京,这种僭越行为引得高洋持刀追斩,虽被左右拦阻未遂,但高济自此留下严重心理创伤,常于夜间惊悸而醒。

历经此劫后,高济却意外获得晋升,先后担任太尉等要职。河清年间(562-565年)外放定州刺史期间,这位宗室重臣逐渐显露政治野心。天统五年(569年)某次宴会上,酒酣耳热之际竟对僚属感慨:"按皇位继承顺序,也该轮到我了。"这句醉话迅速传入后主高纬耳中。此时北齐政权正陷入宗室倾轧的漩涡,高纬为巩固帝位,连夜派遣特使携毒酒奔赴定州将其鸩杀。

13、华山王高凝

高凝是高欢第十三子,天保元年获封新平郡王,天保十年封为华山王,高凝为北齐诸王中最为孱弱。其王妃王氏为太子洗马王洽之女。王氏与仓头通奸,但高凝知道而不能禁止。其后事发,王氏被赐死,下诏杖打高凝一百,高凝的愚蠢就是这样,堂堂一个王爷被绿后还不能制止,可见其人。

高润是高欢第十四子,他早年受封冯翊王,历任青州刺史、东北道行台等职,治理地方时注重民生,主持疏浚河道治理水患,减免灾民赋税,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民间称其“务本恤民”。军事上曾参与防御突厥、北周的战事,镇守晋阳期间整饬边防,保障后勤供应稳定。武成帝时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并省录尚书事,兼河阳道行台尚书令。575年因病去世,时年33岁。

高润

高洽是高欢最小的一个儿子,天保元年被封为汉阳王,天保五年就因病去世了,时年13岁。

小结:

高欢的这些儿子们,长子高澄铁腕改革奠定基业,却在29岁遇刺;次子高洋开国称帝,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暴虐癫狂;六子高演夺位后励精图治却难逃短命;九子高湛弑侄上位,荒淫无道加速衰败。诸王或遭兄弟毒手(如高浚、高涣被囚杀),或陷权力漩涡(如高湜杖毙、高济鸩亡),短短28年间,这个被诅咒的家族以兄弟相残、暴政酷刑和荒淫无度,将父亲打下的基业啃噬殆尽。北齐最终在权力倾轧与道德崩坏中走向覆灭,成为权力基因突变的血腥实验场。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