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黑龙江省绥化站,K5161次“插秧专列”满载着500余名“插秧客”缓缓驶出,开往广袤的三江平原。令人惊叹的是,铁路部门已连续 26年开行“插秧专列”,助力农民不误农时,备赶春耕。这一坚持,承载着无数农民的希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日,在黑龙江省绥化站,K5161次“插秧专列”满载着500余名“插秧客”缓缓驶出,开往广袤的三江平原。令人惊叹的是,铁路部门已连续 26年开行“插秧专列”,助力农民不误农时,备赶春耕。这一坚持,承载着无数农民的希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品质优良,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然而,春耕时节大量的劳动力需求,成为摆在当地农业生产面前的一道难题。26年前,铁路部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开行首趟“插秧专列”,解决了“插秧客”出行不便、中转倒车的难题,成为农民兄弟奔赴希望田野的“淘金车”。
26年来,“插秧专列”不断升级。从最初略显陈旧的绿皮车,变为如今窗明几净的空调车;从纸质客票到电子车票,旅客出行更加方便;从单一的运输服务,到如今集合农民春耕出行、农技知识讲解、就业信息对接等多功能服务。每一次变化,都彰显着铁路部门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服务细节上,铁路部门同样做到了极致。在站前广场,工作人员拿着指示牌引导农民候车,志愿者发放“水稻栽培技术简明手册”;列车上,邀请专业律师普及法律知识,农技专家传授先进农业生产知识,红十字救护员讲解医护知识,还准备了便民服务箱。这一系列举措,让“插秧客”在旅途中不仅能安全舒适出行,还能收获知识与关怀。
“插秧专列”的开行,对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满足了春耕生产的用工需求,每年都有大量农民通过这趟专列前往三江平原从事插秧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据统计,仅在绥化,平均每年到三江插秧务工的农民就有2万多人,可实现劳务收入超2亿元人民币。同时,它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及时、充足的劳动力投入,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如今,“插秧专列”已不仅仅是一列火车,它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是传播知识与技术的流动课堂,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惠农快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希望“插秧专列”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更多农民带来福祉,让广袤的乡村大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作者:李杨 图片:周健)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