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科技5元股价喊出千亿估值!AI+脑机+自动驾驶,是豪赌还是低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05:10 2

摘要:最近,一只叫岩山科技的股票吵翻了天。 股价明明趴在5块多,但网上有人高喊“年内必破14元”“千亿估值只是起步”。 散户群里分成两派:一派说这是下一个科技龙头,另一派直接嘲讽“画饼都不擦嘴”。 真相到底如何?我们扒了财报、调研、机构内参,发现了几个关键矛盾点。

最近,一只叫岩山科技的股票吵翻了天。 股价明明趴在5块多,但网上有人高喊“年内必破14元”“千亿估值只是起步”。 散户群里分成两派:一派说这是下一个科技龙头,另一派直接嘲讽“画饼都不擦嘴”。 真相到底如何? 我们扒了财报、调研、机构内参,发现了几个关键矛盾点。

​股价争议:5月底7.7元是痴人说梦还是板上钉钉? ​​

从K线图上看,岩山科技的股价在5.6-5.9元之间已经横盘了23个交易日。 证券营业部老操盘手算过一笔账:每天成交额低于3亿时,主力根本没法出货。 而最近5天平均成交额只有2.1亿,说明大部分筹码被锁死了。

有私募经理在内部群透露,5.77元这个位置很微妙:往上冲破5.92元,技术派就会集体进场扫货;往下砸穿5.55元,融资盘可能引发踩踏。 现在18亿融资盘就像悬在头顶的刀,去年9月那波暴跌,就是因为4.8亿融资盘强平引发的。

​​千亿估值是泡沫还是低估?

AI大模型被吹到300亿估值,但翻开财报会发现,这块业务去年收入才1.2亿。 对比同行,商汤科技AI生成内容业务收入4.3亿,市值却只有500亿。 岩山的技术优势在于能耗,他们的Yan模型跑同样任务,电费只有ChatGPT的1/3,但问题是没有爆款应用。

自动驾驶部门更魔幻。 子公司Nullmax号称拿到某车企订单,但调查发现合同金额不到2000万。 对比华为自动驾驶部门今年预计创收50亿,岩山这点规模连零头都算不上。 倒是脑机接口有点意思:他们实验室的斑马鱼脑电控制技术发了《Nature》子刊,但距离人体应用至少差5年。

机构、游资、散户的“三国杀”​​

龙虎榜暴露了关键信息:4月12日三家机构席位狂买1.7亿,但5月6日又集体割肉8000万。 有圈内人爆料,某百亿私募原本计划做长线,看到一季度净利润暴跌59%后紧急撤资。 现在留在场内的,主要是深圳帮、宁波桑田路这些敢死队。

散户的操作更分裂。 有人把买房钱全押上,在股吧直播“死守光明顶”;也有人每天做T,0.1元的波动都不放过。 证券营业部数据显示,最近30天散户买卖占比高达73%,说明筹码已经高度散户化——这对拉升股价可不是好消息。

MACD金叉VS业绩雷​​

看指标的人现在很纠结:周线MACD马上要金叉,月线KDJ却在超买区钝化了。 私募量化模型显示,如果股价能站稳5.85元20小时,会有程序化交易资金进场推高到6.3元。 但所有人都盯着6月15日,那天要开股东大会,如果管理层拿不出新订单,技术面再好看也没用。

有二十年经验的老股民算过压力位:7.7元相当于历史套牢盘的集中区,按现在每天换手率2%计算,消化这些筹码需要连续暴涨15天。 更现实的目标可能是6.3元,这个位置对应去年定增机构的解禁成本线。

三张王炸还是三个哑炮? ​​

子公司分拆被传得神乎其神。 查工商信息发现,岩山脑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4月悄悄增资到5亿,但股东名单里没有外部机构。 自动驾驶子公司核心专利“多模态融合算法”评估价8.7亿,但查专利局发现,这个专利还剩2年就到期了。

真正可能引爆股价的是订单消息。 供应链人士透露,某国产手机巨头正在测试岩山的端侧AI模型,如果拿下合同,今年能带来2亿收入。 但对方采购总监在酒局上吐槽:“他们技术还行,但交付能力比字节跳动差远了。 ”

5.55元是底线还是陷阱? ​​

两融数据显示,5.6元以下有大量融资盘等着补仓。 但营业部经理警告:一旦跌破5.5元,触发8.2亿融资盘警戒线,券商可能启动强制平仓。 股权质押中大股东把27%的股票押给银行,爆仓线在4.8元左右,这个位置如果破了,可能引发控制权争夺战。

现在最焦虑的是中线投资者。 有人算过:按机构给出的2025年净利润4.8亿预测,当前市盈率高达103倍。 对比科大讯飞才36倍,除非岩山能突然实现技术变现,否则这个估值根本站不住脚。

每天3000万对倒的秘密​​

监控到有个营业部席位最近玩得很溜:每天开盘先砸2000手把股价打低,尾盘再用5000手拉回来。 圈内人揭秘,这是在“做盘口记忆”训练散户:让大伙觉得每次下跌都是抄底机会。 他们真正赚钱靠的是股指期货对冲,股价波动越大,他们在期指上赚得越多。

还有更狠的招数。 某游资大佬在私人会所说过:“这种票不需要真拉,只要维持热度,光靠融资利息和T+0就能吃饱。 ”他们现在最怕的不是跌,而是没人讨论,所以你会看到股吧突然冒出很多“神秘技术帖”“内幕消息帖”。

研报里的文字游戏​​

仔细看最近那份唱多研报,里面埋了三个坑:“脑机接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实际意思是还没开始人体实验;“自动驾驶进入供应商体系”指的是进入备选名单,不等于拿到订单;“AI模型能效比领先”但故意不对比推理速度这些硬指标。

更值得玩味的是估值方法。 券商用市销率给到12倍,理由是“参考美股AI公司”。 但查C3.ai的财报,人家年营收2.8亿美元且保持35%增速,岩山AI业务增速才18%,这么对标明显偷换概念。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交易所已经发了两次问询函,要求说明“千亿估值”的依据。 岩山董秘的回复很艺术:“公司估值受多重因素影响,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没说过能值千亿”。 有牛散在5.6元附近买了4300万元,但此人三年前曾因内幕交易被罚过。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两个信号:要么突然放出超级订单逆转业绩,要么某天开盘闪崩引发融资盘踩踏。 这场5块钱的资本游戏,已经变成勇气、运气和认知的终极较量。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