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82年10月的日历少了10天,是由于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推行历法改革,以修正儒略历(Julian Calendar)长期积累的误差。以下是具体原因和背景:
1582年10月4日的后一天是10月15日?为啥日历少了10天?不信打开你的手机看看。
1582年10月的日历少了10天,是由于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推行历法改革,以修正儒略历(Julian Calendar)长期积累的误差。以下是具体原因和背景:
一、儒略历的误差累积
儒略历由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5年推行,规定一年为365.25天(每4年增加1个闰日)。
然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周期约为365.2422天,儒略历每年多算约11分14秒。
经过1600多年的累积,到16世纪时,儒略历与实际天文观测的春分日(原定3月21日)已相差10天。
二、格里高利历的改革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新历法(格里历,即今天的公历),并采取两项关键措施:
1. 删除10天: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之后直接跳到10月15日(星期五),以消除累积误差。
2. 调整闰年规则:规定能被100整除的年份(如1700、1800年)除非也能被400整除(如1600、2000年),否则不算闰年,以减少未来误差。
三、改革的影响
这一调整使历法与太阳年重新对齐,春分日回归到3月21日。
天主教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迅速采纳新历,但新教国家(如英国)直到1752年才跟进,当时需跳过11天。
东正教国家(如俄国)更晚采用,导致“十月革命”在俄历(儒略历)10月25日发生,而公历记录为11月7日。
四、中国的历法对比
中国历代历法(如元朝《授时历》)通过精确观测和闰月调整,避免了类似误差,因此未出现“消失的10天”现象。
五、现代公历的精确性
格里历的平均年长为365.2425天,与实际太阳年(365.2422天)仅差约26秒,需3300多年才会累积1天误差,远优于儒略历。
1582年10月“消失的10天”是历法改革的直接结果,旨在纠正长期的时间偏差,使日历与天文季节重新同步。
来源:白雪公主的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