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0年这对国宝“战神鸟”再聚首,原来它们来自甲骨文故乡安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09:59 1

摘要:最近,#安阳殷墟文物组团进京出差#的话题登上热搜。其中一对重量级国宝文物“妇好鸮尊”时隔近50年首次重聚、同框亮相京城“看·见殷商”特展,让网友们津津乐道。

有这young一个地方

最近,#安阳殷墟文物组团进京出差#的话题登上热搜。其中一对重量级国宝文物“妇好鸮尊”时隔近50年首次重聚、同框亮相京城“看·见殷商”特展,让网友们津津乐道。

“妇好鸮尊”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对鸟形青铜酒尊礼器,于1976年出土自安阳殷墟妇好墓,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它们造型精美、气势不凡,被称为“战神鸟”,器身内壁可见铭文“妇好”。

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两只“战神鸟”跨越半世纪的“青铜对话”让人惊喜,它们的故乡——古都安阳也再次被世人瞩目。

△妇好鸮尊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 (图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河南安阳,一座有着3300年历史的七朝古都,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

这座厚积薄发的宝藏城市,拥有众多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


殷墟遗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后母戊鼎: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

中国文字博物馆: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两年一度的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成功举办、殷墟博物馆的全新落成等文化大事件,安阳正迸发出活力四射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实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

在探索殷墟甲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安阳以汉字为媒,借助网络与科技之翼,让中国汉字故事传播得更远更深,已成为全世界汉字爱好者“此生必去”的中国文化坐标。

安阳,此生必去的文化坐标

不久前,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第16个联合国中文日之际举行,汇集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嘉宾。

大会围绕“文字·科技·文明·未来”主题,举办多场文化论坛、主题展览、留学生演讲、创意研学等丰富多元的活动,共话汉字文化保护与传承,致力中华文明交流与互鉴。

“要了解中国,就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字。”在此次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上,土耳其汉学家、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的观点让海内外的中国文字学者、爱好者共鸣共情。

汉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认同,发挥着连接古今、贯通未来的独特桥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认为,“汉字将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力量”。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汉字则是中国人的灵魂。”华语流行音乐作词人、导演方文山也参加了此次汉字大会,他认为可以借助通俗文化的力量让汉字文化获得更大的关注度。

这届汉字大会让世人看到,3000多年前连接天人“对话”的甲骨文,衍生出精深广阔的汉字文化,正凝聚起跨越山川湖海的情感认同,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安阳,世界青年向往的地方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歌曲里这样生动的文化图景,在安阳得到了印证。

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期间,别开生面的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总决赛上演了各国青年学子的比拼过招儿。

大赛活动现场

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越南、马达加斯加等国的19位青年留学生参加了比赛。他们用娴熟的中文、充沛的情感、创意的形式演绎着对汉字的热爱,讲述了自己与中华文化结缘的动人故事。

来自越南的武汉大学留学生黎梅香在比赛中夺冠,她十分痴迷于中华传统文化,她说“当毛笔书法遇上越南拉丁文字那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喜欢打太极,喜欢八段锦,现在又爱上了甲骨文。”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籍留学生蔡晓迪表示,甲骨文是她学习汉字的“入口”,她非常想让她的朋友们也来中国看看,感受一下中华文化的魅力。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安阳是一座因甲骨文而闻名的城市。来到安阳,你在大街小巷随便走一走,就能感受到非常厚重的汉字文化。”来自郑州大学的越南籍留学生吴文战惊叹于甲骨元素已融入到安阳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越南籍留学生吴文战 以“茶与咖啡”为题展开演讲

甲骨文咖啡、牛尊冰箱贴、殷商纹饰钥匙链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将古老文字与现代创意完美结合,让人眼前一亮;散布于城市各处的百余座甲骨文书屋中,孩子们学写甲骨文,制作甲骨文书签,热衷于“甲骨文密码破解”游戏……

甲骨文拉花咖啡

几千年前的古老文字,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变成了城市中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润物无声。

大赛选手们纷纷表达着对安阳的热爱,“参加这次汉字大会很开心,我爱上了中国安阳!”“我想留在中国,正在找工作”“在安阳,我感到最有意思的就是甲骨文,有机会还想再来”……

正如大赛评委、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豫峰所说,“汉字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参赛选手在破译密码的同时也充当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传播使者。”

事实上,让汉字出海,讲好中国故事,安阳早有行动。早在2012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已经开始国际巡展。截止目前,已经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地举办了42场国际展览,留下文化足迹。

以“文”为桨,以“字”作舟,安阳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奋力打造殷墟甲骨中华文化新地标,在浩瀚如烟的文化之海中乘风破浪,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文字之都”,爱上“字”在安阳。

如今的安阳,三千年的文明之光,正毫无保留地照拂今人。

洹河之畔,殷墟博物馆开馆即火爆,仅半年游客量便破百万;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拔地而起;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洹河夜游串珠成链,各种文旅组合套餐正以诚挚的情怀全方位服务于游客多元需求……

随着#殷墟文物组团进京出差#引发关注热潮,安阳的文化之旅“未完待续”,在讲好中国汉字故事、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安阳还有很多宝藏等待全世界一一解锁,必将带来更多的惊喜。

来源:光华锐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