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网:内蒙古公司“光伏骏马”电站治沙发电两不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0:09 1

摘要:5月15日,中国环境网刊发《内蒙古“光伏骏马”治沙发电两不误,19.6万块光伏板织就“绿色长城”》一文。报道称,“骏马”电站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更是一座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沙漠地标”,截至今年4月末,骏马电站清洁发电累计23亿千

5月15日,中国环境网刊发《内蒙古“光伏骏马”治沙发电两不误,19.6万块光伏板织就“绿色长城”》一文。报道称,“骏马”电站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更是一座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沙漠地标”,截至今年4月末,骏马电站清洁发电累计2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6万吨,粉尘排放降低约59万吨,环保效益显著。以下为报道全文:

高空俯瞰,深蓝色光伏板与金黄色的沙海、低矮的绿色植被形成强烈视觉反差,勾勒出一幅震撼的“骏马图腾”。这匹由19.6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正昂首疾驰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腹地。

今年1月,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为内蒙古的“这匹马”点赞,并表示,骏马电站是中国“光伏长城”的一部分,预计在2030年将发电100吉瓦。

骏马电站也叫天赐湖光伏电站。其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更是一座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沙漠地标”。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510中国品牌日 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采访团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亲身感受到了光伏板编织出的这份独属于沙漠的浪漫。

技术创新:沙海中的“智慧密码”

在一度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中国第七大沙漠上建设光伏电站,技术攻坚是首要命题。

据了解,骏马电站由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投资、国家电投工程公司(山东院)设计、施工建造。

与传统光伏电站不同,骏马电站大胆采用平单轴、斜单轴跟踪支架形式,让光伏板像“向日葵”般精准追光。

“跟踪支架能根据太阳角度自动调节倾斜方向,日均发电量比固定支架提高约15%。”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蒙西新能源公司达拉特旗光伏电站站长隋丽民介绍。

走进“沙漠之光”集控中心,巨型屏幕上跳动着智能光伏管理系统上传的实时数据。据悉,整个骏马电站配备智能组串式逆变器、电力载波通信(PLC)及智能IV诊断技术,可精准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同时,通过智能光伏管理系统和升压站无人值守模式,在“沙漠之光”运维中心可实现远程集控。

作为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骏马电站的智慧密码还藏在度电成本中。

“骏马电站创新采用各项针对沙漠电站的设计解决方案,应用先进光伏技术降低了度电成本。”技术服务方国家电投工程公司(山东院)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部长聂燕虎告诉记者,“骏马电站于2018年12月实现一次性全流量并网发电,电价显著低于当时行业平均水平,协助业主取得光伏领跑者项目指标。”

截至今年4月末,骏马电站清洁发电累计2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6万吨,粉尘排放降低约59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生态修复:光伏板下的“绿色革命”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市最近的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被称为“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

“种电”更要“治沙”,这也是骏马电站设计的初衷。

但在以流动沙丘为主的库布其沙漠,风沙侵蚀严重,如何把光伏和治沙相结合,同时不大幅增加投资成本,还能满足项目投资收益率要求,当时行业内并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案例。

面对这一难题,骏马电站设计单位结合光伏特性和区域地形、气候等特点,创新性的将生态修复与清洁能源开发有机结合,采用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林光互补”立体化生态模式。不仅开发利用了太阳能资源,还有力推动了沙漠生态治理。

“光伏板中间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扬柴、沙柳、紫穗槐等耐旱作物,还有黄芩等中药材。”聂燕虎介绍说,“几年来,在光伏板的庇护下,乔、灌、草混合种植经济作物连片萌生,实现了治沙与发电双赢。”

据介绍,骏马电站光伏治沙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骏马电站”已累计治沙1.6万亩,相当于大约1500个标准足球场。其如一把“保护伞”,在光伏治沙的几年里,为野兔、狐狸重新回归撑起了一个家。“这种模式为后续三北地区光伏治沙项目树立了样板,现在大部分同类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将光伏和治沙有机融合,为沙漠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引领了光伏治沙的发展潮流。”隋丽民说。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长刘瑞宗表示:“这匹‘光伏骏马’既是鄂尔多斯市能源转型的宣言,也是文化自信的载体。它以开拓之姿冲破沙海,也让大家看到,荒漠不仅能‘种电’,还能‘种’出新希望。”

艺术赋能:一匹“骏马”带火沙漠旅游

2019年,骏马电站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并被收录于《中国骄傲》科技篇首,成为“中国智造”向世界递出的绿色名片。

在NASA地球观测站发布的卫星图像中,骏马电站仿佛是一匹在大漠中驰骋的骏马,载着“绿电”奔向千家万户。

据了解,骏马的创意源自内蒙古文化与清洁能源使命的融合。团队利用沙漠平坦地势和光伏板与黄沙的色差,将19.6万块组件精确排布成马身轮廓,每块组件的角度、间距都经过科学计算,即保证发电效率,又兼具美学价值。

“选择骏马造型有两层意义,一是蒙古族‘马背民族’的文化传承;二是象征‘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与电站在库布其沙漠中奋力发电、为地区提供清洁能源的形象相契合,象征了光伏人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蒙源公司总经理徐震介绍道。“我们通过持续提升专业化能力,着力实现自身战略价值,坚决履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社会责任。”

当夕阳西下,光伏板映射出金色的余晖,“骏马”仿佛在沙海中踏出一道“绿色”足迹。通过视觉奇观,骏马电站既提升了电站社会关注度,又实现了文旅融合,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目前,其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网红打卡地。

骏马电站的实践证明,人类与沙漠的关系,可以从“对抗”转向“共生”。在这里,每一块光伏板都是生态修复的种子,每一度清洁电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薪火”,而那只昂首的“骏马”,正承载着中国“双碳”目标的雄心,奔向更广阔的绿色未来。

来源丨中国环境网

来源:国家电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