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期胆道系统肿瘤(BTC)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后线治疗选择有限,患者预后差。SHR-1701是一种双特异性融合蛋白,由抗PD-L1抗体与TGF-β受体II的胞外段融合而成,能同时阻断PD-L1和TGF-β信号通路。而法米替尼(famitinib)则是一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晚期胆道系统肿瘤(BTC)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后线治疗选择有限,患者预后差。SHR-1701是一种双特异性融合蛋白,由抗PD-L1抗体与TGF-β受体II的胞外段融合而成,能同时阻断PD-L1和TGF-β信号通路。而法米替尼(famitinib)则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激酶如VEGFR2/3等。两者联用有望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孟志强、解婧、黄胜林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了题为:Clinical and biomarker analyses of SHR-1701 combined with famitinib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a phase II trial 的临床研究论文。
该论文报道了双功能融合蛋白SHR-1701联合法米替尼(famitinib),在治疗既往一线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胆道系统肿瘤(BTC)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了51例难治性晚期BTC和PDAC患者。结果显示,在BTC队列中,28%的患者获得客观缓解(2例完全缓解),80%的患者获得疾病控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16个月。而在PDAC队列中,15%的患者获得客观缓解(2例完全缓解),60%的患者获得疾病控制。总体上,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未见5级事件报告。
研究设计
临床试验疗效
进一步探索性分析发现,既往原发灶手术切除史、外周血免疫表型变化以及独特的免疫-代谢谱特征与治疗获益相关。他们基于转录组6个基因开发的免疫/代谢评分,可在多个队列中预测免疫治疗疗效,以指导筛选最有可能从该治疗方案中获益的患者。
潜在疗效标志物探索
综上,这是该“三重阻断”的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在实体瘤的初次尝试,为胆胰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联合治疗策略。研究团队认为, 对于未能从标准治疗中获益的患者,PD-L1、TGF-β和血管生成途径的三重阻断有望成为他们的后线治疗选择。同时,研究团队指出,该疗法尚需在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孟志强教授和解婧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黄胜林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研究生易丽夏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陈震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汪振天教授以及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来源:余容灵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