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苏东坡热”正当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09:43 2

摘要: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黄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音乐剧《大江东去》在黄冈演出,叫好又叫座。近年来,以苏东坡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如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昆剧《青山许我》、话剧《苏堤春晓》《苏东坡》、川剧《梦回东坡》、锡

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黄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音乐剧《大江东去》在黄冈演出,叫好又叫座。近年来,以苏东坡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如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昆剧《青山许我》、话剧《苏堤春晓》《苏东坡》、川剧《梦回东坡》、锡剧《苏东坡》、音乐剧《苏东坡》、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民族舞剧《东坡海南》等,或全景式地演绎苏东坡跌宕起伏、深情豪迈、正直通透的一生,或截取片段呈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小而美”的东坡故事。

众院团、多剧种纷纷选择重述苏东坡的故事,在笔者看来并非偶然。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现象背后,是苏东坡诗词构筑的语言美学高地、跌宕人生的天然剧本属性、豁达态度的时代价值,以及IP价值创新开发路径的多重合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苏东坡的这些词句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感染力,将其融入舞台作品的台词中,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性与诗意。无论是表现苏东坡的政治抱负,还是刻画其情感世界,诗词都能恰到好处地烘托氛围、点明主题,成为连接古今观众的精神纽带。

凭借着这些经典诗词,舞台艺术作品无需过多修饰,便能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观众,让人们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领略到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正如音乐剧《大江东去》导演霍樱所说,苏东坡的诗词入戏,可增强戏剧的文学性,而且其诗词本身也有很强的音乐性。

苏东坡的诗词是其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宦海沉浮,从初入仕途的意气风发,到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人生低谷,再到辗转惠州、儋州,每一段经历都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转折与挣扎。跌宕起伏的命运轨迹,仿佛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史诗,为舞台艺术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舞剧《东坡海南》就着重展现了苏东坡被贬海南后,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生活、兴办学堂、传播文化的过程。音乐剧《大江东去》则追寻苏轼在黄州生活4年的生命轨迹,探索植根黎庶、踔厉奋发的心路历程。这种天然的戏剧张力,使得苏东坡的故事无需过多虚构,便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引发人们对人生际遇、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而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仕途不顺、生活困苦,苏东坡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逆境中寻找乐趣,于苦难中创造诗意,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感召力。

当观众在舞台上看到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开荒种地、发明美食,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面对生活;看到他在惠州时,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诗句,他们便能从中汲取力量,学会以更加从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舞台艺术作品通过生动的演绎,将苏东坡的精神品质具象化,让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与弘扬,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股“新东坡戏”热潮的出现,还有一个推动因素值得注意,即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苏东坡的文旅价值被再发现。各地纷纷借助苏东坡的文化影响力,打造以其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在多个与苏东坡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苏东坡相关的舞台艺术作品更具有了旅游产品的属性。这些舞台艺术作品让游客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与文化贡献,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与体验感。同时,舞台艺术作品的传播效应,也进一步扩大了苏东坡文化IP的影响力,形成了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例如湖北黄冈,在音乐剧《大江东去》上演之际,以“看大剧、游黄冈、品东坡”为主线,推出三大主题、18项活动、3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一场沉浸式、行进式的文旅盛宴。为引导游客深入探寻东坡故里,四川眉山等地还开展了“一部戏品三苏——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主题活动,推出“跨城观演”优惠模式,观众凭借观剧票根可在多个热门景区、博物馆等享受门票优惠。

从文学底蕴到戏剧魅力,从精神传承到时代需求,苏东坡相关舞台艺术作品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表达,也提供了一条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瞿祥涛)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