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湘四水”的广袤土地上,一家以鸵鸟养殖为核心、融合文旅发展的科技企业正悄然崛起。湖南大漠鸵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凭借“养殖+文旅”的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鸵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更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机制,为当地农户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
“湖南企业圈”探访活动之湖南大漠鸵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家日报长沙讯(记者李凤发刘信军)在“三湘四水”的广袤土地上,一家以鸵鸟养殖为核心、融合文旅发展的科技企业正悄然崛起。湖南大漠鸵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凭借“养殖+文旅”的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鸵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更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机制,为当地农户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从养殖到文旅的全链条探索
作为湖南地区鸵鸟养殖的领军企业,湖南大漠鸵鸟科技注册资本500万元,业务涵盖鸵鸟养殖、农副产品销售、休闲观光等领域。公司以鸵鸟养殖为根基,构建了从种苗繁育、饲料加工到屠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出鸵鸟肉制品、蛋雕工艺品、皮具等多元化产品。例如,一枚普通鸵鸟蛋经过艺术加工后,售价可达数百元,成为高端礼品市场的新宠。
在文旅融合方面,公司依托鸵鸟主题公园项目,打造集科普教育、亲子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鸵鸟的生活习性,参与喂养、骑行等互动活动,还能参观鸵鸟文化展览馆,了解鸵鸟从非洲到中国的迁徙历史。这种“养殖+文旅”的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更通过门票收入、衍生品销售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盈利渠道。
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发财致富路
根据“湖南企业圈”的走访调研,湖南大漠鸵鸟科技的鸵鸟养殖数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幼鸟出壳体重约1.9 斤,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吻合;成年雌鸟年产蛋量 55-60 枚,虽略低于广西、内蒙古等地的 60-120 枚,但通过精准的饲养管理和品种优化,确保了蛋的品质与稳定性。鸵鸟蛋定价168元/个,通过电商平台和品牌化运营,实现了每月40万元的稳定销售额。
鸵鸟养殖被列为特种畜禽,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例如,阿拉善盟出台政策对种鸵鸟场建设、孵化基地、规模化养殖等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金额达50万元。湖南大漠鸵鸟科技凭借区位优势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市场,进一步放大政策红利。
市场需求方面,鸵鸟肉因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正逐步进入主流消费市场;鸵鸟蛋作为高端蛋品,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者,需求持续上升。据行业预测,2025年国内鸵鸟肉市场价格可达80-120元/公斤,皮革价格每张2000-4000元,市场空间广阔,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发财路子。
打造乡村振兴的“鸵鸟样本”
湖南大漠鸵鸟科技的发展实践表明,特色养殖与文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和农户合作机制,公司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例如,内蒙古某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和文旅融合,带动80户农户增收,湖南大漠鸵鸟的“乡村振兴+文旅”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展望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并探索鸵鸟产品的精深加工(如鸵鸟油、保健品等)。同时,通过“基地+农户”的代养模式,吸引更多农户参与鸵鸟养殖,形成“养殖-加工-销售-文旅”的闭环生态。正如公司负责人凌俊智所言:“我们希望通过鸵鸟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湖南大漠鸵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鸵鸟为媒,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养殖+文旅”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更通过产业赋能,让农户共享发展红利。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这家企业正以鸵鸟的稳健步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全国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湖南样本”。
来源:山里养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