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预约的“米奇头”洗衣机,为何成了拯救中年男人婚姻的天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9:04 1

摘要:如果有人对你说,2025年家电行业出现了一款神奇的洗衣机,它经过了“千万网友集体许愿,厂家连夜开发,提前开始预售,三个月后才能入手,“仅”售4999元,目前预售量超过1万台”的上市历程…

许愿

今年的“618”电商节刚刚开打,一款神似“米老鼠”头型的洗衣机火遍了社交媒体,成为时下顶流。

如果有人对你说,2025年家电行业出现了一款神奇的洗衣机,它经过了“千万网友集体许愿,厂家连夜开发,提前开始预售,三个月后才能入手,“仅”售4999元,目前预售量超过1万台”的上市历程…

你一定觉得这个世界太疯批,看不懂了。

但如果你被告知,这是瞄准了无数中国家庭的痛点,连夜绣红旗,紧急开发的“三筒”洗衣机,一个大筒洗衣服裤子,两个小筒分别洗内衣裤与袜子。阁下又如何应对呢?

如果我进一步告诉你,这台洗衣机不但消弭了中产家庭的日常矛盾,挽救了无数中年男人的婚姻,还和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长得怪可爱的咧”,甚至配色都是粉嘟嘟的“少女粉”…

阁下,阁下…阁下为何沉默落泪,慷慨解囊耶?

这么卡哇伊的洗衣机,爱了爱了…

于是,一个只有迪斯尼法务部门受伤的世界,终于达成了。

让我们捋一捋三筒洗衣机的营销时间线。

1,2025年3月8日,有网友在海尔集团抖音号评论区喊话,让海尔生产一台能分区洗内衣、袜子、鞋子、衣物的一体式懒人洗衣机,并贴出了心中所想的产品图。

2,3月10日晚,海尔集团回应网友称:“周总看到这个设计啦,已让工程师连夜开发,期待您成为我们的新品代言人。”

3,3月11日,海尔宣布,Leader三筒懒人洗衣机将于3月15日20时在京东预售首发。Leader懒人洗衣机配有一大两小三个滚筒,外观神似米老鼠。两个小筒可以分别用来洗内衣和袜子。

4,5月20日晚8点,Leader洗衣机预约截至,其后正式发售。同时,市场上的其他洗衣机厂商也宣布了类似产品同期上市。

5月19日,某品牌的三筒洗衣机已经预售了超过1万台

毫无疑问,三筒分区洗衣机是今年“618”购物节里集万千“中年少女”之气运,嘎嘎乱杀的市场新宠,也是今年家电行业最经典的营销案例,没有之一。

所有中年少女都知道,三筒洗衣机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

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

心魔

作为白色家电“四大天王”中的一员,洗衣机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标配。按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生产了全世界60%以上的洗衣机。光是2024年1-9月,就生产了8243万台,出口2449万台。

咨询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一份研报预测,在2024-2029年间,中国洗衣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3.5%,市场规模可望突破200亿美元。

钢铁的王座,总是由千把利剑熔铸而成,且面前堆满白骨。

事实上,惊人的产量意味着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国洗衣机市场不但经历过残酷的价格战,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快得惊人。一台“够用”的洗衣机不过数百元,双筒洗烘一体的主流洗衣机也不过3000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4999元起、高端产品动辄9969元的三筒洗衣机,为什么这么价格自信?

答案就在于评论区。

例如,有好集美说,希望厂家能推出4筒洗衣机,因为不想和老公共用一个筒。

这条评论获得了3.9万个赞

还有资深好集美表示,希望推出“蜂窝煤式”分区洗衣机,没有十个以上的筒,你都不好意思见人。

这设计,密集恐惧症患者看了很难受

卖出高价的三筒分区洗衣机,从来就不是一个用来洗内裤洗袜子的家电产品,而是用来修补家庭关系、拯救中年人婚姻的辅助医疗工具。因为长期以来,如何正确地洗衣服,是无数中国家庭解不出来的世纪难题。

经常结婚的男人都知道,结婚容易洗衣服难。

例如在大多数男性看来,攒上四五条内裤、七八双袜子,一起装洗衣机里捣鼓,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操作。

尤其是洗完之后横七竖八地挂在阳台上,神似海军军舰在贵宾来访时挂万国旗,充满了仪式感与成就感!

哪个男人,没有过大舰巨炮的梦想?

但你亲爱的父母与岳父母却认为,洗完澡之后,内衣内裤要手洗,这是顺手的事儿,不这么干的想必是家教不好,要遭天谴的!

你怒气冲冲地搜到若干学术资料,从理论上阐明,无论是用手搓、用毛刷刷、用搓衣板搓还是用洗衣机滚筒滚…衣服上污渍的去除过程,本质上都是靠摩擦来完成的。而洗衣机的摩擦效果是最好的,而且还省水。

然后你还翻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雷毅的文章,说内裤在洗衣机里洗很正确,大多数人膈应只是心理作用,手洗5分钟的菌落数大概是259,而机洗的菌落数降低到了70。

你还找到了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产品安全所的研究报告,总结以机洗方法洗内衣袜子,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有仨:

1,建议单独机洗而不是和其他衣物混洗。单独机洗可以提高清洗效率,并大幅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在清洗时加入带有杀菌功能的消毒液或者洗衣液

3,清洗完毕后,及时清洗污垢收纳袋,并定期清洁洗衣机,保持洗衣机的干燥。

按照正确的程序机洗内衣裤与袜子,其实更干净更卫生

但你永远劝不了“俺寻思内裤袜子就该手洗,就和肉夹馍里不能放青椒,豆腐脑里不能放糖一样”的固执长辈。

等你的妻子劝开三尸暴跳、七窃生烟的你,反过头来又要责怪一句:

我不是针对谁,我就是觉得内裤和袜子可以机洗,但你的和我的不能一起洗,你整个人都是臭的…

你崩溃了,急吼吼地说:

我们接吻时舌头搅来搅去你不觉得恶心,负距离体液交流时也不觉得难受,凭什么内裤袜子在一起就不妥,我不李姐!

同学,这么不经脑子的话是能说的吗?恐怕再温柔贤惠的女人都要冲你咆哮:

那能一样吗?!

2024年春晚的诞生的最佳名梗:那能一样吗!

怪不得有男同胞阴阳怪气地表示,应该用做大菜的程序来洗内裤:

脱下内裤,放入托盘,用微波炉转几分钟,完成预处理;然后在清水中加入少许清洗剂,下入内裤,快炒两分钟,改小火慢炖;半小时后加入消毒剂,大火收汁。

明白了阀,虽然60℃高温洗涤+除菌液可以除去螨虫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虽然机洗比手洗更干净…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该怎么洗内裤袜子,它从来不是一个物理学和生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与心理学问题。

智商

我翻看了一下京东预售的三筒洗衣机,它其实还是滚筒洗衣机,说白了就是在洗涤过程中,衣物上下摔打翻滚,利用重力清洗——它的工作原理,在本质上和过去用棒槌、搓衣板洗衣服一样,也就是:

浆洗。

慢生活原教旨主义者心中都有一个边城,都有一个翠翠在河边浆洗衣服。但你让TA去体验这种生活,TA当场翻脸

既然这是一个物理学问题,那么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大容量、大功率洗衣机清洗效率更高了。

因为洗衣机的筒径越大,衣物翻滚的高度越高,重力作用越明显,清洗更加彻底。

所以,三筒洗衣机中,酷似耳朵的两个小筒,真的能洗干净内衣裤和袜子吗?

尤其是某些袖珍型的网红三筒洗衣机,说明书上建议“一次可清洗3-4双袜子”,还建议:

如果洗涤衣物脏渍较严重,建议您洗涤前涂抹洗衣液,或是手工重点搓洗。

呃…那我要你何用啊?

社交媒体上,有家电区评测博主讨论小筒的清洁能力

另外,三筒洗衣机的卖点是“分区”,也就是保证三个洗筒的独立进水与排水,确保相互不“窜水”,因而设计结构留有更大冗余。例如某供应商建议:

本机器与常规洗衣机尺寸有所不同,这块机器的尺寸为1070*600*595mm,建议预留尺寸为1090*630*625mm。如果您机器前方有封柜门的需求,请预留640mm以上的纵深。

更有甚者,如果没有一体式设计(成本更低),三筒洗衣机的大筒可以支持墙排,而上面的小筒只能采用下排水,所以需要配备两个进水管和排水管

对于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的普通家庭而言,装修中的一个技巧是,把洗衣机内嵌进洗手台里面,洗衣机排水管可以和洗手池的排水管接在一起,共用排水管道,从而节约空间。

但这种设计布局技巧只适用于上排水的洗衣机。

新购置三筒洗衣机后,重新接下排水并不方便,洗衣机的摆放位置只能跟着地漏位置重新布局,那就不能兼顾上排水的“洗衣机+洗手池”布局了。

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舍得花大价钱购买三筒洗衣机的,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或精致女孩,但他们的居住成本很高,很难开辟一个独立的洗衣间,因此就形成“舍得购买,但不好安放”的尴尬局面。

所以,在憧憬着“洗袜子自由”之前,集美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评估,三筒洗衣机适不适合实际需要?

格调

199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并出版了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一书。

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

作者福塞尔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学教授、著名文化批评家,被誉为“美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马克·吐温”,二战后,他曾为《纽约时报》撰写社会评论的专栏文章。最终在1983年,这些尖锐犀利但又辛辣讽刺的学术评论文被汇集成册,形成一本专著,全名为:

《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s System》

《阶层:美国社会地位体系指南》

所以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其中译版会起个《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的怪名字,还经常被有意无意地省略副标题,搞得像是《VOGUE》、《ELLE》、《GQ》、《时尚芭莎》等小资时尚杂志,让钢铁直男退避三舍。

书名误我!

《格调》探讨了三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第一是将美国社会分为九个阶级/阶层,强调社会等级不仅由财富决定,更由品味、认知水平和生活方式界定。

例如上层阶级推崇低调与自然(典型的就是手工羊毛类织物),中产阶级则因为焦虑而追求标准化(典型的是批量生产的大衣与包包,讲究做工与饰物“没有瑕疵”)。

第二是提出文化资本对各阶层价值观的塑造,认为经济能力决定大众品味。

例如福塞尔讽刺地说到:

美国的底层群体迷信商品商标的图腾效应,中产阶级通过模仿精英符号(如交响乐和红酒)掩饰内心焦躁,上层阶级则以非功利性的爱好(如古典文学、马术)展现特权——这一切,和马克·吐温观察到的“镀金时代”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是对中产阶级的批判,认为理应是社会中坚、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中产阶级放弃了其社会责任,表现出庸俗的“虚伪性”与“循规蹈矩”,成为被消费主义与标准化规则束缚的群体,丧失了真正的创造力。

例如保罗·福塞尔辛辣地指出:

你会注意到,来自较低阶层的女士(如中产阶层)比上层阶级的女士要笑得更频繁,嘴也咧得更大。这是因为:

一方面,她们喜爱展示自己漂亮整齐的牙齿,哪怕它们是假的;

另一方面,她们沉浸在那种急于告诉别人“我今天很快乐”的文化里,大多数时候会忍不住流露出带有防范性的乐观主义。

无数礼仪培训班都在反复告诉你,最理想的笑容,应当是笑起来时显露上颌前牙75%~100%的门牙及牙龈乳突,它被称为中位笑线,对应着露出8颗牙齿

低于这个尺度笑容,被认为不够大气;高于这个尺度笑容,被认为不够雅观。

但曾经超长待机的伊丽莎白女王,在公开场合想笑就笑,露出一嘴尖牙,也没人说她笑得放浪,亲和力超标!

我记得,《格调》的中译本上市时,有些所谓的文学批评家把这本书看作是“美国上流社会揭秘”、“西方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这是很不责任的媚俗行为。

《格调》的中心思想就是反对格调。《格调》这本书很好,好就好在批判所谓的格调。

它犀利地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类的格言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并不天然具有因果关系:

一个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社会,当然不会诞生高质量的道德规范,但一个物质条件大有改善、能够吃饱喝足的社会,并不必然就道德升华——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与价值观的高低,在于文化与资本的引导——而这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存在价值。

以三筒分区洗衣机为例,最基层的民众遵循早年生活的本能,认为手洗才是王道,而手洗的观念,又符合“吃苦为荣、勤俭节约”的社会文化,因此他们拒绝新技术、新事物,拿着道听途说的碎片化信息(细菌、真菌的交叉感染),强行为手洗行为的正义性背书。

而上层的资本,明知道三筒洗衣机由于筒径的原因,天然存在洗涤能力不足的缺陷,以及三个洗筒出于独立进水/排水的需要,而不得不对安装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它们明明知道三筒洗衣机的缺陷与适用条件,却在设计、制造、营销过程中避重就轻,很少公开披露和宣传其优越性。这是一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

而作为购买主体的中产阶级,他们一方面丧失了求真、求实的精神,明明有能力、有条件以较小的代价,去学习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去了解三筒洗衣机的使用场合和要求,去向家人、配偶科普相关知识…但他们懒得这样去做。

另一方面,他们在资本与文化的宣传面前直接滑跪,他们把购买三筒洗衣机当作提供情绪价值的工具,当作精致生活的象征。

例如有些人认为:

道理我都明白,我就是想要一台分开的洗衣机,比起维护我的生理健康,它维护的更是我的心理健康。

即使有一万个人说它没那么好用,可我还是愿意买,我的生活不需要手洗袜子,而你需要——这就是我比你生活精致的地方。

哪怕我天天这么忙,这么苦,为了安装洗衣机打穿了几堵墙,但我的小日子却过得很有松弛感,有高级感。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所认为的高级感,就是社会文化与资本所希望看到的呢?也就是所谓的:

消费主义的陷阱。

事实上,经常热恋的人都知道,真正高级的甜美生活,是你愿意为TA,TA也愿意为你洗内裤。

那才是最虐心的。

其实我向来认为,《格调》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是领先于中国一个版本的。

例如,无论是它出版的那年(1983年),还是它被翻译引进那年(1998年),中国还没多少人意识到文化和资本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要等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现经济腾飞之后,才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与资本对社会阶层分化与认同的重塑,才体会到中国的中产阶级为什么重蹈覆辙,没有在社会认知与价值观尺度上显示出应有的力量。

《格调》这本书,对以前的中国人而言过于前卫了,这几年来,对照着各种离奇的社会事件看,反而刚刚好,正对味儿。

也许在时下,热衷于预约购买三筒洗衣机的人,并不是无脑交纳智商税的韭菜,只不过:

他们从内心深处需要的是差别,而不是聚作一团。差别和分离令他们兴趣盎然,融合则令人油然生厌,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在梦想着成为看不见的阶层。

来源:将军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