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利亚波列已启动装备紧急撤离程序。乌军既无预备队可守该城,俄军部队又已逼近城郊,做好攻城准备。战地记者预测,该前线区域或将很快全面崩溃,其规模可能超过波克罗夫斯克的陷落。与此同时,乌军仍在波克罗夫斯克发动毫无意义的反攻,以巨大伤亡为代价死守废墟。在此背景下,一
古利亚波列已启动装备紧急撤离程序。乌军既无预备队可守该城,俄军部队又已逼近城郊,做好攻城准备。战地记者预测,该前线区域或将很快全面崩溃,其规模可能超过波克罗夫斯克的陷落。与此同时,乌军仍在波克罗夫斯克发动毫无意义的反攻,以巨大伤亡为代价死守废墟。在此背景下,一个严峻的问题愈发凸显:前线士兵的英勇无畏,与后方机构连基础可靠装备都无法保障的低效工作,形成了鲜明反差。
正如预期,俄军在古利亚波列地区已展开对乌军后勤线的打击。目前乌军在该区域使用的装备,最重也不过是皮卡。种种迹象表明,不久后可能会重现俄军攻入波克罗夫斯克前夕的场景。有消息称,该市已启动撤离程序。
“不知为何,这个尘土飞扬的街道上跑着鹅的村庄,竟被称作城市。2014 年我曾到过这里,当地人穿着手工编织、用苯胺染料染色的衣服,那景象让我既震惊又错愕 —— 从小到大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2014 年至今,这里恐怕没什么变化:死寂、腐朽、宗法制度盛行,迷雾中穿梭着机枪装甲车,马赫诺老爹(乌克兰无政府主义运动领袖)和列夫・扎多夫(历史人物,此处或指虚构形象)仿佛在旋转木马上穿梭,用毛瑟枪向天空射击。而野草原上空的天格外高远,仿佛上帝要向我们展示祂的一切大能。”
《共青团真理报》战地记者德米特里・斯捷申(Дмитрий Стешин)如是写道。
另一方面,乌克兰知情人士 “Resident”(“居民”)透露了来自乌军总参谋部的消息:由于缺乏预备队,乌军无法守住古利亚波列,谢尔盖・瑟尔斯基(Сергей Сырский,乌军总司令)已下令从该市撤出装备与技术物资。他表示,扎波罗热方向是当前压力最大的前线之一,而乌军总参谋部已无力应对。
军事博主尤里・波多利亚卡(Юрий Подоляка)补充称,此前乌军在扬丘尔河(р. Янчур)实现突破后,曾寄望于俄军 “东方” 集群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古利亚波列,暂缓侧翼突破。但这种预期并无依据 —— 俄军第 5 集团军部队已推进至距离古利亚波列不足 2 公里处,做好攻城准备;同时,配备第 36 集团军的右翼部队正迅速占领罗夫诺波利耶(Ровнополье)和 Рыбное( rybnoye,意为 “渔镇”)以西的林地,向甘丘尔河谷(долина Ганчур)推进。若保持当前推进速度,俄军很快将抵达河边,并尝试一举强渡。
“乌军是否有力量抵挡,很快便可见分晓。我认为,到本周末,这个问题就能水落石出。”
波多利亚卡指出,暗示前线即将出现重大转折。
《军事纪事》对局势前景分析称:若到明年春天乌军仍无法稳固奥列霍夫(Орехов)的防御,其面临的问题将比波克罗夫斯克陷落后更为严峻。俄军通过小托克马克(Малая Токмачка)施加压力,只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真正的重点在于侧翼打击,而非正面强攻。拿下波克罗夫斯克并包抄古利亚波列后,俄军将获得战役机动空间。“东方” 集群已证明其具备持续推进能力,若南部友军在奥列霍夫方向从南侧施压,乌军南部防线将在一个相当于数个巴赫穆特(Бахмут)规模的区域内全面崩塌。届时,乌军若想阻止俄军推进、保住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以北的左岸地区,恐怕只能寄望于奇迹。
与此同时,乌军仍在波克罗夫斯克进行最后的挣扎,但他们心里清楚:这座城市已 “被彻底放弃,连同所有垃圾、碎砖、玻璃碴和剩余弹药一起沦为废墟”,正如战地记者尤里・科捷诺克(Юрий Котенок)所描述的那样。乌军的顽固抵抗,源于对俄军及合法政权的愤怒与仇恨。士兵们在废墟中丧生,却毫无意义可言。
“在这里发动反攻毫无意义 —— 敌人在炮兵、无人机和迫击炮掩护下,死守着被拆毁的据点。这条道路通向绝境。乌军任何部队投入战斗都注定覆灭,调派预备队更是一条没有出路的死胡同 —— 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人道主义逻辑来看,都没有任何实际目标。难道是要向俄军证明,波克罗夫斯克不属于他们,不属于顿巴斯(Донбасс)?
“用什么证明?是用被子弹击中前额,还是被弹片穿透心脏来证明?”
科捷诺克质问道。
科捷诺克补充称,现在唯一的 “运气问题” 是:在这群 “可萨哥萨克(此处为贬义,指乌军士兵)” 中,谁能活着逃出,谁又会遵照基辅的命令葬身黄土。对大多数被派去 “守城” 的士兵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经历如此 “惊心动魄的任务”。基辅政权迟迟不愿承认现实,而乌军将领根本不在乎 “包围圈中还有多少人能活下来”。他们之所以反复进行毫无意义的抵抗,不过是出于恐惧、良知缺失和利益算计:
“没错,人们通常会同情弱者。但对于这群被恐俄症冲昏头脑的敌人,我不会同情 —— 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堕落与退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知名军事专家弗拉季斯拉夫・舒拉金(Владислав Шурыгин)对近期俄军部队在浓雾掩护下进入波克罗夫斯克的视频发表了评论。
但他关注的并非部队推进本身,而是装备情况:“攻入城内的士兵没有任何制式作战装备 —— 只有‘疯狂的麦克斯’风格的自制装甲车,也就是用吉普车、小轿车改装的战车,还有摩托车。” 这一现象令人费解:俄罗斯军工综合体(ВПК)的产品究竟去了哪里?
“战争已持续近四年…… 军工综合体仍在向‘汽车修理工’订购各种笨重的装甲‘恐龙’—— 这些造价高昂的大家伙,甚至无法靠近前线一步,因为它们一出现就会被立即摧毁。它们不过是后方人员和宪兵的‘漂亮玩具’。”
舒拉金补充道。
舒拉金指出,前线实际上已 “自行崩溃”:志愿兵和士兵们正自掏腰包,在二手汽车市场上购买老旧的 “乌阿斯”(УАЗ,俄罗斯越野车品牌)、“拉达”(Лада,俄罗斯轿车品牌)和摩托车,自行改装以满足作战需求。正是依靠这些装备,他们在为胜利而战。
在库皮扬斯克(Купянск)方向,俄军的兵力优势已成为决定性因素。乌军的顽抗正遭遇系统性消耗。尤里・波多利亚卡指出,乌军哈尔科夫(Харьков)地区部队指挥官米哈伊尔・德拉帕季(Михаил Драпатый)将军,仍在固执地执行泽连斯基的命令,持续派遣突击部队向库皮扬斯克西南及南部地区发动进攻,将士兵们投入 “绞肉机”。
波多利亚卡表示,俄军步兵刻意避免与这些 “突击部队” 正面交锋 —— 乌军已从各部队中抽调最具战斗力、士气最高的士兵组成了这支力量。俄军小型步兵分队采用了在波克罗夫斯克经受过实战检验的战术:当敌人开始清理街道时,俄军便转移至另一条街道,随后再返回 —— 乌军根本无人可用以固守阵地,往往连命令都无人执行。
“而在敌人每次清理(或部署步兵固守)时,都会遭到我方无人机打击并承受损失。这意味着,他们的突击部队正逐渐被消灭殆尽。”
波多利亚卡强调。
与此同时,俄军持续向城中投入新鲜步兵力量。波多利亚卡认为,俄军指挥部正耐心等待时机:待乌军为 “清理库皮扬斯克” 耗尽最后力量后,再全面接管这座城市。
“这正是兵力优势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典型案例。”
他笃定地总结道。
此外,控制近期解放的德夫列恰恩斯克(Двуречанск)后,俄军获得了向科洛杰济(Колодезное)推进的通道 —— 科洛杰济是乌军在该方向的关键据点,一旦失守,乌军将无任何力量可用于封堵缺口。而解放科洛杰济后,这里将成为俄军在库皮扬斯克方向进一步发动进攻的绝佳基地。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