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申购3500亿!它才是真正的神仙基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7:14 2

摘要:看似被统一称呼为固收+的4类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以及可转债基金,但其实它们的内部差异一点也不小!尤其是二级债基,三季度净申购3500亿份,暴增54%……

有件事不知道大家发现没?

看似被统一称呼为固收+的4类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以及可转债基金,但其实它们的内部差异一点也不小!尤其是二级债基,三季度净申购3500亿份,暴增54%……

1,净申购3500亿!

具体投资差异不消多说,咱们之前曾对比很多次,但就连基金规模、净买入份额,也大不相同!

以最新基金规模数据为例:

截至今年10月底,4类固收+基金规模合计2.6万亿。不过其中二级债基1.33万亿,明显一家独大。

只它一个,就占了半壁江山。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31日

其次是看起来“小鼻子小眼睛”的一级债基,不能打新股、也不能投资股票,只能投不超过10%的可转债,收益也因此弱了很多。

但是实际规模却位居第二,达8900亿。

反而是权益仓位更高、业绩进攻性更强的偏债混合型和可转债型基金,规模只有2600亿、1300亿。

远小于前两者的二级债基、一级债基。

与此同时,在4类固收+基金里,今年净申购最多的也是二级债基!

根据统计显示,二级债基今年三季度净申购3515亿份额。相比年中的6700亿份,环比巨增54%。在三季度末,二级债基总份额更是突破1万亿份额。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9月30日

其中,三季度净申购前17名如上图所示,每只净申购都在50亿份额以上,永赢稳健增强债券A、中欧丰利债券A三季度净申购更是突破100亿份额。

为啥会这样,二级债基凭啥一枝独秀?我琢磨了下,找到以下4大原因。

2,二级债基的4大优势!

第一,市场环境变化。

近几年,债券市场牛市,曾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也来到很低的地步。

以5年期国债为例,到期收益率仅剩1.6%;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也低到1.4%的水平;纯债基金的收益率也很寡淡,年内涨幅不到1%。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1月17日

在纯债、固收类的投资收益大幅下滑背景下,同时权益市场慢牛上涨,一些原先偏好纯债的资金,就开始向“固收+”切换和增配。

但是权益仓位较高的高波固收+,显然不适合它们的调性,因此主要切换和增配的是低权益仓位的低波“固收+”,即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等低波固收+基金。

第二,历史表现更具性价比。

以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和二级债基指数为例,两只指数十几年行情表现如下。

不难看出,权益仓位更低的二级债基,业绩反而频频居上!同时在遇到市场风波时,回撤比较小。

在连续十几年后,两者业绩终于相近,但二级债基明显回撤更小。

说人话就是:二级债基在同等业绩下回撤更小、同等回撤下业绩更优,明显更有性价比。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1月17日

第三,具有二八法则的妙理。

大家都知道,二级债基的权益仓位最高不超过20%,股和债的配比是2: 8。在投资运作时,暗含了我们所熟知的“二八法则”。

第四,契合机构、银行理财等稳健理财资金。

经过复盘,很容易发现银行理财、大型机构等投资者,今年格外偏爱固收+基金,是主要买入力量。

类似大资金更注重稳健投资,但在稳健的同时更偏向防守!而非偏向进攻……

再从权益市场来看,随着市场点位走高,市场风险波动加大,A村权益资产的风险波动也非常大,年化波动率20%堪称家常便饭,高权益显然不适合它们。

综合权衡后,这些资金既想跟上权益行情,又不想过于重仓权益,因此选择重点布局固收+基金,而且是风险波动更低一些的低权益、低波动类的固收+。

文末跟大家总结下: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二级债基是固收+里的真正顶梁柱,更值得长期关注。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提醒,基金在封闭运作期间或特定持有期间存在无法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好买财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发表、传播、改编、汇编或引用本文内容的任何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将本文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对于本文可能涉及的观点、报告、解读、推测、市场资讯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公司观点,请务必审慎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结合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来源:好买研习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