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很多时候,真相往往比故事还离谱。翻翻历史你会发现,许多人正是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原因被写进史书:有荒唐得近乎滑稽的谋杀案,也有听起来就不像真的“壮举”,一应俱全。更妙的是,这些怪事大多都有详尽记录,让我们在几个世纪之后还能拿来翻阅、闲聊、当谈资。下面要讲的
历史上很多时候,真相往往比故事还离谱。翻翻历史你会发现,许多人正是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原因被写进史书:有荒唐得近乎滑稽的谋杀案,也有听起来就不像真的“壮举”,一应俱全。更妙的是,这些怪事大多都有详尽记录,让我们在几个世纪之后还能拿来翻阅、闲聊、当谈资。下面要讲的,就是 10 件听着像瞎编,其实都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历史奇闻。
1.1789 年,乔治·华盛顿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他的首次就职演说,而那篇讲稿其实出自他好友詹姆斯·麦迪逊之手。更有意思的是,演讲结束后,国会又请麦迪逊代笔写一封致总统的正式回信。结果有相当一段时间里,他等于是一个人分饰两角——先替总统开口,再替国会作答,靠自己完成了一场“书信往来”。
1789 年,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国会发表了他的首次就职演说,这个做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历任美国总统沿用至今的传统。但在那时候,华盛顿在写这篇演讲时,几乎全程倚仗他的密友詹姆斯·麦迪逊出手。
据说,麦迪逊动笔时,大量采用了总统秘书大卫·汉弗莱斯已经写好的稿子,自己只补上了一条有关宪法修正案的立法建议。等到国会准备就这篇演说给总统回一封正式函件时,他们又一次把任务交到了麦迪逊手里。
于是,这封“代表国会致总统”的回信,依旧出自麦迪逊之手——这个人既是总统最信任的心腹,又是美国宪法的重要起草者之一。结果,在华盛顿上任的头几周里,国会和总统之间最关键的一场书面往来,前后两头几乎都是麦迪逊一个人在“对话”,颇有点儿和自己较劲的味道。
2.美国空军曾一度设想研发各种非致命化学武器,用来专门打击敌军士气。其中最离谱的一种,就是所谓的“同性恋炸弹”——按设想,这种武器会向空气中释放性信息素,让敌军士兵彼此莫名其妙地产生性吸引,从而“变成同性恋”,军心大乱。这个计划最终没有下文,中途悄然搁置,原因至今也没正式说明。
1994 年,美国空军位于俄亥俄州的赖特实验室向五角大楼递交了一份预算 750 万美元的研究计划,号称要研发一种能让敌军士兵“变成同性恋”的武器。这个设想被归入非致命化学武器项目,目的不是直接杀伤,而是从士气上把对方搅垮。
按照方案设想,这种所谓的“同性恋炸弹”会在战场上释放强效春药级物质,让敌军士兵对彼此产生难以抑制的吸引力。
这份提案直到 2002 年才被曝光。当时,一张由美军制作的光盘被递交给美国国家科学院,相关内容因此浮出水面。消息传开后,不少人跑到网上痛批五角大楼,直指其对人类性行为的认识停留在极其粗陋的水平。
更离谱的是,除了这项计划,美国空军据称还考虑过其他古怪的“创意”:比如让敌军集体放屁的炸弹、让皮肤对阳光异常敏感的炸弹,甚至专门让人口气难闻到难以忍受的炸弹。
3.1904 年圣路易斯夏季奥运会的那场马拉松,几乎可以说是一场离谱到滑稽的灾难。第一个“冲线”的冠军,大半程其实是坐车混过去的;真正拿到头名的第二名,全程被灌了各种药物,最后是被人半抬半拖着过的终点;至于第四名那位古巴选手,则干脆在赛道边睡了一小时觉,醒来再继续跑。
1904 年 8 月 30 日,夏季奥运会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是一名叫弗雷德·洛尔茨的泥瓦工,但很快就被取消成绩——因为人们发现,他有大半程其实是坐车兜了一圈,再下车装作跑完全程的。
真正拿到冠军的是第二个到达终点的托马斯·希克斯。为了“提高成绩”,他全程被严格限制饮水,还被塞了士的宁(就是老鼠药)和生鸡蛋清。等到快到终点时,他已经虚弱到站不稳,最后是被随队人员半拖半架着跨过终点线的。
更离奇的是第四名,那是一位古巴选手。比赛中他捡了几只烂苹果吃,下肚后闹肚子,只得在赛道边躺下睡了一小时,醒来再接着跑。整场比赛乱象频出,最终闹到这个项目差点被奥运会直接除名。
4.1855 年,多伦多闹过一场离奇的暴乱:一支巡回马戏团因为跟本地消防员争夺同一家妓院的“使用权”打了起来。警察赶来却根本镇不住场面,最后还是市长出面,把民兵都喊出来才把局势压下去。风波过后,这座城市原有的整支警队被认定严重失职,几乎被一锅端,全体换新。
1855 年爆发的“多伦多马戏团暴动”,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相当丢脸的一幕,却也在阴差阳错之下,催生了后来意义上的“现代多伦多警队”。
那年夏天,一家名叫 “S.B. Howes 星团动物与马戏团” 的巡回马戏团进城表演。等一天的演出收工,一群马戏团小丑相约去国王街上一家妓院消遣,全然不知那是本地消防队员常去的“地盘”。
结果双方在妓院里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参与闹事的消防员,大多隶属当地的新教组织“橙党”,而多伦多警队里也不乏同阵营的支持者。
于是,即便有人报警,警察到了现场,不是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就是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真刀真枪地去管自家同伙。局面终于失控,市长不得不请出民兵收场。事后,原有的整支警队被认定严重失职,几乎被一锅端,换上了新的力量。
5.查尔斯·吉托是个妄念极重的人,一心认定自己在詹姆斯·A·加菲尔德当选总统这件事上立了“大功”。见没人理会他的邀功和索取,他勃然大怒,转而打起了刺杀总统的主意。为了这一枪,他还特意挑了一把象牙柄手枪,理由是:等将来进了博物馆,这件“凶器”看上去才够体面。
詹姆斯·A·加菲尔德是美国第 20 任总统,他的任期被查尔斯·吉托的一枪生生截断。吉托精神状态本就异常,又是共和党的狂热追随者。
他曾一次次往共和党那边递“申请”,希望替政党到处演讲拉票。最后,党内勉强给了他个机会,让他在一场规模不大的非裔美国人集会上露个面。结果他在台上讲的话前言不搭后语,基本没人当回事。
可到了 1881 年,加菲尔德赢得大选,吉托却坚信这一切都是自己那场演讲的“功劳”。他立刻开口向党讨要“报酬”,张口就要一份在欧洲的体面外交差事。党内无人愿意理会,他便心生怨恨,干脆打定主意要暗杀总统。
为了行凶这件事,他还特意挑了一把象牙柄的手枪,理由离谱却一以贯之——在他看来,将来这把枪陈列进博物馆时,会显得更体面一些。1881 年 7 月,他在车站向加菲尔德开枪,总统在此后的 80 天里饱受折磨,最终不治身亡。
6.1995 年,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和妻子阿琳在家里真切经历了一回“惊魂夜”。
当年 11 月 5 日深夜,一名持刀男子安德烈·达莱尔翻进了 24 号萨塞克斯大道——也就是总理官邸。屋里最先察觉不对劲的,是阿琳。她听见屋内有脚步声,出去一看,发现屋里多了个陌生男人,立刻退回卧室,把门关上,还顺手把第二道门也反锁了,随后报警。
更离谱的是,原本负责守卫的加拿大皇家骑警之前已经听到围栏附近有动静,却以为只是小动物在折腾,完全没当回事。直到六到十分钟后,警员才赶到,把达莱尔抓住。
后来法院认定,他确有企图谋杀总理的意图,不过由于确认其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没有对他追究刑事责任。此后,达莱尔接受了治疗,并公开为当年的闯入事件向克雷蒂安夫妇道歉。
7.波兰军队曾养过一头叫沃伊泰克的熊,最后这位“毛茸茸战友”直接成了二战英雄。
这是一头叙利亚棕熊,被波兰士兵收留后,很快就混成了连队里的活宝。战士们给它喝牛奶、吃水果和蜂蜜,兴致来了还跟它分享啤酒,有时甚至递给它一支烟——要么让它叼着“抽”,要么干脆让它嚼着玩。天冷的时候,它就和士兵们挤在一起睡觉,活生生像个长毛的大号战友。
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沃伊泰克在部队里已经名声不小。1944 年,波兰部队被编入英军,规定里却写着:不准带宠物,也不许带动物吉祥物上前线。士兵一合计,索性给它“转正”——把它登记为第 22 运输炮兵连的下等兵,堂而皇之算作正式编制。
在著名的蒙特卡西诺战役中,沃伊泰克还真不是摆设。据记载,它会用前爪抱起沉重的弹药箱,一趟一趟往前线送。等战役结束,这头熊被记上一功,还被“晋升”为上等兵。战后,它被送到爱丁堡动物园养老,从军犬级待遇直接过上了“离休干部”生活,一直活到 1963 年才去世。
8.胡安·普霍尔·加西亚是一名自学成才的双面间谍,曾同时获得纳粹和英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他向纳粹提供了有关诺曼底登陆的虚假情报,帮助盟军顺利实施登陆计划。据说,他还虚构了一群根本不存在的间谍,向纳粹编造他们的情报和花销,从中获取经费。
二战刚爆发时,他先去找英国人,自荐当间谍。结果很现实——不会英语、毫无情报背景,直接被拒之门外。吃了闭门羹的他没有死心,干脆换了条路:自封为一名同情纳粹、经常往返伦敦的西班牙外交官,主动投向德方情报机关。更离谱的是,纳粹情报官还真信了他的戏。
此后,他一边窝在伊比利亚半岛,一边给纳粹描绘自己在伦敦的“生活”:捏造出一整套并不存在的间谍网络,给每个人安上身份、性格和任务,定期上报他们虚构出来的“情报”和“开销”,骗取情报费。德方不仅毫不怀疑,反而对他言听计从。
等到英国情报部门反应过来,意识到这个西班牙人简直是天生的间谍好胚子,便立刻把他纳入自己体系,专门用来向纳粹输送误导性信息。诺曼底登陆前夕,他向德方源源不断地发送假情报,把德国高层的注意力牢牢拴在错误的登陆地点上,为盟军顺利登岸立下了大功。
在这场战争里,他拿的是最危险的一手牌,却活成了最不可思议的传奇。底登陆的误导性信息。就这样,他在盟军最终获胜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
9.1184 年夏天,德意志国王亨利六世在埃尔福特的彼得堡城堡召集了一场御前会议,结果这场严肃的政治会议,最后成了一出近乎黑色幽默的惨剧。
当时,各地的领地伯、伯爵和大主教齐聚一堂,准备解决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土地纠纷。按惯例,人人都穿着分量十足的华服和锁子甲,体面是体面了,重量也实在不轻。偏偏他们所站的那层木地板,远没有这么“讲武德”。
会开到一半,木地板忽然撑不住,整块塌了下去,大批贵族连同椅子一起直挺挺掉进楼下的厕所粪坑里。那地方本来就是城堡的公共厕所,下方蓄着又深又臭的液态排泄物。结果约有六十名与会者当场丧命,其中包括施瓦茨堡伯爵海因里希一世,官方记载的死因,赫然写着:溺死于粪污之中。
讽刺的是,亨利六世、大主教康拉德一世和领地伯路德维希三世几人,当时正好走到房间一角低声说话,脚下没塌,因而侥幸全身而退。几年之后,幸存的亨利六世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位,而那场后来被称作“埃尔福特茅厕惨案”的事故,则成了中世纪宫廷史上最离奇的一幕。
10.勒尚邦叙吕尼翁是法国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在二战时期悄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个村子从 17 世纪起,就有收留宗教和政治难民的传统。等到纳粹占领法国、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时,村民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延续了这份习惯——只是这一次,风险被推到了生死线上。
20 世纪 40 年代,勒尚邦叙吕尼翁已经处在纳粹的监视之下,德军和官员时常在附近盘查,专门搜寻藏匿的犹太人。但在牧师安德烈·特罗克梅的带领下,村民们默契地选择装作什么也没看见:把犹太人安置在自家阁楼、农舍或者偏僻的山间小屋里,还帮他们伪造身份证件,安排他们以“亲戚”“学徒”“帮工”等身份生活下来。
据估计,这个不足道的小村庄,先后帮助了大约 2,500 到 3,000 名犹太人躲过纳粹的追捕,而纳粹方面始终没能摸清他们究竟在做什么。战后,以色列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专门授予勒尚邦叙吕尼翁“国际义人”的称号,把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写进了大屠杀记忆的正面一页。
来源:978地球物语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