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法国采购潜艇?阿根廷国防再现“脊背发凉的既视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7:12 1

摘要: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 (Javier Milei) 近日接受法国媒体Public Sénat专访时,谈及执政期间的国防政策。他表示:“我们正在采购潜艇,同时还将购买巡逻海岸的舰船。因此我们与法国保持着绝佳的合作关系。”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拉美新说观点

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 (Javier Milei) 近日接受法国媒体Public Sénat专访时,谈及执政期间的国防政策。他表示:“我们正在采购潜艇,同时还将购买巡逻海岸的舰船。因此我们与法国保持着绝佳的合作关系。”

若该计划得以实施,将对恢复阿根廷潜艇作战能力、加强海域监控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阿根廷大陆领土、海域、河流、岛屿及南极区域的总面积中,23%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侵占,另有36%受《南极条约》管辖,同时遭到英国和智利的双重主张。

此外,自2021年起,美国在阿根廷乌斯怀亚市 (Ushuaia) 的活动日益活跃,存在感持续增强。同年4月9日,时任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克雷格·法勒 (Craig Faller) 上将访问该市,此后历任继任者均延续此项惯例。尽管现任总统在劳拉·理查德森 (Laura Richardson) 将军面前宣称将建造综合海军基地,此言事后虽被政府官员否认,但部分媒体证实该设施确将动工。 此举将使美国获得核潜艇的后勤补给点,为南极竞赛预先部署兵力,并通过三条天然通道(巴拿马运河属人工水道)直通太平洋——其主要竞争对手所在海域。

须知,阿根廷自2017年“圣胡安”号潜艇沉没后便丧失了潜艇作战能力。 自2019年起,在阿根廷海军的建议下,国防部开始评估国际市场上的可选方案;随着2020年《第27565号法案》设立了国家国防基金(FONDEF),这一目标获得了重要推动力。

时任阿根廷内阁部长阿古斯丁·罗西 (Agustín Rossi) 在2022年4月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收到法国海军集团(Naval Group)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ThyssenKrupp)关于提供三艘常规潜艇的最终报价。” 为此,2022年7月,时任阿根廷国防部长豪尔赫·塔亚纳 (Jorge Taiana) 访问法国,与法国同行举行会晤,并专门参观了“海军集团公司位于瑟堡市的造船厂,详细了解潜艇生产情况,并与专家团队共同分析‘鲉鱼’(Scorpene)型号潜艇的性能”。数日后,部长又考察了“位于基尔市的蒂森克虏伯公司造船厂”。

2022年9月,塔亚纳部长在接受阿根廷媒体Infobae采访时透露,正亟需重建潜艇作战能力。“像阿根廷这样拥有辽阔大陆架和非凡海洋平台的国家,若缺乏潜艇力量实属不可思议。”

除了资金问题——要知道每艘潜艇造价7亿美元,而阿根廷至少需要三艘——供应商还面临阿根廷提出的其他要求。据一位参与谈判的国防部前官员透露,阿根廷除资金要求外,还要求首艘潜艇建造完成后,其余两艘必须在阿根廷坦达诺尔(Tandanor)造船厂建造。 而法国海军集团既不提供技术转让,也不愿在阿根廷建造第二、三艘潜艇;德国蒂森克虏伯则承诺提供部分技术转让、培训坦达诺尔船厂人员,并在阿根廷建造两艘潜艇。技术获取至关重要,因为若无法掌握技术,法国将掌握该技术并可能向英国转让数据。2023年底,阿根廷海军最终选择了法国方案。

尽管如此,据Infobae报道,“法国可能同意阿根廷政府在潜艇于该国制造完成前暂不付款。这将采用交货付款模式,在该领域极为罕见。”报道还指出,2024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期间,双方就防务领域双边合作展开磋商,阿根廷国防部长路易斯·佩特里 (Luis Petri) “向法国海军集团公司递交了采购三艘升级版‘鲉鱼’级潜艇的意向书”。2025年6月,佩特里赴法继续就潜艇采购事宜进行谈判,同时为阿根廷海警局争取四艘OPV巡逻舰。

截至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表明部分潜艇是否将在坦达诺尔船厂建造,以及阿根廷能否获得敏感技术或该技术是否对阿根廷设限。抛开后者不谈,尽管采购潜艇看似是件好事,但每当阿根廷右翼政府购置武器系统时,总会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不安感。

事实上,这不仅涉及90年代那笔令人记忆犹新的36架A4-AR战机采购案(最终仅有18架投入服役), 更近期的案例中,像F-16这样优秀的战机也面临战略性问题——由于英国施加的限制,正如阿根廷盎格鲁撒克逊事务秘书胡安·巴塔莱梅 (Juan Battaleme) 所承认的那样——以及在南部地区(如果这种预算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在该国任何地区)部署时的操作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为南大西洋的监视与控制航行提供资金?

其次,“超级军旗”(Super Étendard, SEM)战机采购失败事件应引起警惕。根据阿根廷国家总审计署(SIGEN)报告,时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2015-2019年)在明知这些战机无法飞行且未来也无法飞行时仍坚持采购。 根据SIGEN报告(IF-2022-12758871-APN-GCSI#SIGEN)所载的“技术协议”,这五架SEM是在“无法飞行”的状态下购入的。此外,航空材料管理局(DIMA)2017年的技术报告明确指出:“在当前状态下,这些飞机无法立即投入飞行。” 该报告还强调“需采购座椅和客舱的烟火装置...而海军维修车间不具备此类检修能力”。尽管阿根廷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所(CITEDEF)在该类烟火装置的国产化方面取得进展,但现政府已暂停其研发工作,根据国防部决定,无法飞行的飞机将被除役。

第三,需指出的是,政府2024年提交的预算草案中已暂停对FONDEF的拨款,该决定具体体现在行政决议1/2025的第2条中。而今年政府则直接绕过程序,提议废除FONDEF资金条款——这与2001年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多·德拉鲁亚 (Fernando de la Rúa) 和奥拉西奥·豪纳雷纳 (Horacio Jaunarena) 废除《第24948号法律》第27条所确立的预算增长准则如出一辙。

最后,希腊的阴影也笼罩着这笔潜在收购。2001至2005年间,希腊签订合同采购多达六艘214型潜艇,总价值约12.6亿欧元。首艘潜艇“帕帕尼科利斯”号 (Papanikolis) 存在重大技术缺陷,在交付前就引发争议。后续司法调查揭露,德国HDW和Ferrostaal公司代表向希腊官员及政客行贿以确保合同达成,涉案金额在1亿至1.33亿欧元之间。涉案人员包括希腊前国防部长阿基斯·佐哈佐普洛斯 (Akis Tsochatzopoulos),他因涉及该合同及其他军事合同的洗钱行为被判有罪。尽管合同签署于2009-2010年希腊危机之前,但此次采购仍成为该国经济崩溃的象征。

直至2020年,仍有部分学者、军方人士、政客及媒体不断强调南大西洋不具战略意义。这种认知实属谬误——若将南大西洋视为涵盖海域、岛屿、南极洲、 海洋通道、丰富的战略资源和海上运输路线的系统... 其定位正被日益扩大的跨洲联系网络以及值得独立于传统大陆视角进行分析的海洋利益所重塑。

面对当前主流观点将该“战略三角”视为大国竞争格局中无关紧要的区域——其重心被认为在印太地区—— 值得思考的是:对于其他战略行为体而言,该区域是否真如上述观点所言? 例如英国——这个在美国西方的关键盟友,其军事力量非法且不合法地驻扎在阿根廷的岛屿上;以及阿根廷这些在该区域拥有明确利益的国家。

阿根廷需要具备在南大西洋作战能力的潜艇,因为随着霸权格局的转变以及2048年《马德里议定书》可能发生的变更,该地区将变得至关重要——届时南极洲战略资源的开发竞赛将拉开序幕。 美军南方司令部指挥官的访问、美国未经阿根廷国会授权在火地岛进行的军事演习、英国在托尔胡因 (Tolhuin) 的雷达站、 美国关于南极的备忘录以及2025年战略防务审查,都清楚表明英国不会归还阿根廷的南大西洋群岛,而美国也不会为阿根廷伸出援手。在此背景下,阿根廷应将以下内容确立为战略目标:在国际法框架内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 并确保阿根廷在南极的主权。由此可知,亟需恢复海军航空力量... 并通过至少三套武器系统重建潜艇作战能力。

那些无法飞行的“超级军旗”战机,正安静地停在机库中。那笔被暂停的国防基金(FONDEF),仍在等待一个未知的未来。阿根廷的声音要被世界倾听,终究不能只依靠言辞。在南大西洋的寒风中,真正能发出回响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钢铁与实力。

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需求,阿根廷的国防采购为何总是“一步三回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作者:塞尔吉奥·艾萨

来源:拉美新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