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当县域经济的年度答卷徐徐展开,浏阳的名字再次闪耀在全国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的前列——稳居第五位。这份成绩背后,是产业集群的“硬核”支撑,是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赋能,更是民生福祉的“暖底色”托举。
近日,当县域经济的年度答卷徐徐展开,浏阳的名字再次闪耀在全国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的前列——稳居第五位。这份成绩背后,是产业集群的“硬核”支撑,是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赋能,更是民生福祉的“暖底色”托举。
从浏阳河畔绽放的璀璨烟花,到工业园区里轰鸣的智能生产线;从政务大厅里企业主满意的笑容,到社区养老服务站里老人温暖的话语……这座城市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也为全国县域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浏阳样本”。
多元集群迸发“新质生产力”,点燃发展强引擎
在县域经济的赛道上,产业始终是决定竞争力的核心砝码。
浏阳能稳居全国县域百强第五,离不开其在新兴产业、传统特色产业领域构建的“多点开花、链式发展”产业格局,以创新为笔,书写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新兴产业领域,浏阳电子信息产业以“千亿级集群”为目标全速迈进,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2025年1—10月,浏阳新签约项目总投资387.34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投资达201亿元,占比超五成。
蓝思科技与惠科光电两大“头雁”企业引领赛道,蓝思科技不仅以“透明玻璃”改写消费电子外观件行业历史,更横向延伸至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涵盖保时捷、特斯拉等车企,同时在智能终端赛道拿下RokidGlasses AI+AR眼镜30万台全球预售订单;惠科股份总投资90亿元的Mini-LED项目加紧建设,其2024 年综合良率稳定在99%以上,税收同比增长57.25%,推动浏阳形成“玻—屏—芯—端”全产业链,上游填补COB工艺空白,中游集聚50余家配套企业,下游拓展多元应用场景,产值连年攀升。
与此同时,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同样亮点纷呈。湖南方恒新材料异质金属连接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湖南方锐达新材料五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浏阳经开区集聚100余家机器人企业,华恒机器人研发投入两年超2600万元,打造的“黑灯工厂”智能仓储系统将单托盘作业时间从145分钟压缩至13分钟,更研发出世界首台叉车门架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打破国外高端技术垄断。
传统特色产业则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活力,不仅守住了“老底子”,更蹚出了“新路子”,成为浏阳经济发展中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活力的重要支柱。
作为“中国花木之乡”,浏阳花木产业早已摆脱“挖树卖树”的传统模式,迈“卖景卖生活”的高附加值阶段。目前,浏阳拥有72家规模花木企业、3000余家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超10万人,年产值达82.8亿元,形成了从种苗培育、造型设计到景观营造、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在柏加镇,3万余亩花木基地里,每一株精品苗木都经过精心培育——罗汉松通过蟠扎、修剪等艺术造型,单株价值从几千元飙升至数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香樟、桂花等乡土树种则通过标准化种植,成为城市绿化的“香饽饽”,年销量超千万株。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浏阳规划“两线引领、四区协同”的产业布局,“浏阳河百里花木走廊”串联起沿线10余个乡镇的花木基地,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花木+文旅”模式让苗圃变身“网红打卡地”,汇智园林农庄打造的“花木科普园”“亲子采摘园”,月均客流量超千人次;沿溪镇的 “花木小镇”则举办樱花节、梅花节等活动,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一季赏花、四季增收”。中国・浏阳国际花卉苗木城作为产业核心平台,2025年销售额预计突破10亿元,还引入电商直播团队,帮助农户线上销售苗木,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300万元。
而作为浏阳“城市名片”的烟花产业,正以“文化+科技”为双翼,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如今的浏阳烟花,不再是简单的“烟火表演”,而是融合了艺术创意、数字技术与文化内涵的“文化IP”。
润霆烟花将戏曲脸谱、华夏图腾、二十四节气等文化元素融入烟花设计,推出“国潮烟花”系列,上半年出口额超1.5亿元,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 18%;东信烟花则与央视合作,打造“春晚烟花秀”“中秋晚会焰火”等经典案例,让浏阳烟花登上全国舞台。“天空剧院”作为浏阳烟花的“沉浸式体验基地”,创新融合焰火、音乐剧、无人机表演,每晚吸引数千名观众。
更令人惊叹的是,浏阳烟花企业研发的AI控制技术,实现了烟花燃放与无人机编队的精准联动,曾在“浏阳国际音乐焰火节”上,用10万发烟花与5000 架无人机,演绎出“千里江山图”“嫦娥奔月”等震撼场景,一举打破“最多无人机与烟花同步表演”“最大规模AI控制烟花秀”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此外,浏阳还建立了全国首个烟花产业创新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新材料、环保药剂研发,推出的“冷光烟花”“无硫烟花”,实现了“燃放零污染、回收无残留”,推动烟花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2024年,浏阳烟花产业产值达230亿元,出口额超12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六好”服务构建“营商福地”,夯实发展硬支撑
如果说产业是浏阳发展的“引擎”,那么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燃料”。
浏阳始终将“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政策创新、服务升级,让“软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也成为其稳居百强第五的关键底气。
在“企业礼遇”上,浏阳将尊重与服务融入细节。定期开展“企业家接待日”,由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轮流接待,实现问题直述、诉求直办;累计发放近1300张“企业家绿卡”,在出行、就医等方面给予优待;市级领导带队赴北京、长三角等地登门招商,用诚意打动企业。湖南省天味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儒刚感慨,在浏阳办事“高效、清廉、温暖”,该公司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预计11月顺利开工。此外,扎根浏阳20余年的九典制药,三次拿地建厂,推荐的供应商也随之落户,正是对当地环境的高度认可。
政策创新则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2025年初,浏阳实施尊企重企提效行动,选派1069名干部对接1539家企业;3月发布的“浏二十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免费住宿、首年租金全免等政策吸引胡扬、袁文龙等创业者入驻;集里街道跟进推出 “集十条”,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919家;文家市镇出台九条措施,重点支持造纸、黑火药等产业链补链强链,形成“市级+乡镇”政策联动格局。
服务升级更让企业“办事无忧”。浏阳经开区创新“模拟审批”模式,将审批前置至企业拿地前,实现“拿地即开工”,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市数据和政务中心组建政务小分队,提供“一对一”前置帮代办上门服务,为大围山镇文旅项目规避前期风险。针对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题,浏阳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自2015年成为全国试点以来,累计成交541宗、11304.98亩,成交价款19.54亿元,佳海产业园正是看中其成熟经验,落地总投资10亿元项目,目前已与70余家企业达成入园意向。
优质环境带来丰硕成果:2025年1—9月,浏阳引进项目112个,同比增长 13.13%;91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逾95%;市场主体突破19万户,同比增长12.45%;蓝思科技登陆香港联交所,盐津铺子等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企业的“用脚投票”,成为浏阳营商环境的最佳证明。
从“保障网”到“幸福圈”,绘就发展暖底色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于民生福祉的提升。
浏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立市”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从残疾人托养到社区治理,从重点民生实事到“一老一小”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为“百强第五”的成绩单增添了温暖底色。
重点民生实事“加速跑”,让群众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2025年,浏阳承办省、长沙市级重点民生实事29项53个指标,截至6月底整体进度达73.64%,12个指标提前完成——54个物理化学生物考室建成投用,80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落地,38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本级“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同样进展顺利,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已完成,北城学校建设、金阳新区新增学位等项目有序推进。市人社局表示,将通过“五步工作法”破解难点,力争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让民生项目真正惠及群众。
特殊群体关爱“不缺位”,彰显城市温度。2025年,浏阳将残疾人托养服务纳入省、长沙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400余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与居家托养服务。
在浏阳市众爱残疾人服务中心,多重残疾人潘黎每天参与康复训练与能力培训,还能通过辅助性就业赚取报酬;智力残疾人士詹雷则在市残联帮助下,获得株树桥光彩家政的居家托养服务,社工定期上门保洁、教生活技能,改善了他与患病母亲、年幼儿子的生活。截至6月底,该项服务已完成年度目标的67.33%,为残疾人筑起“幸福保障网”。
社区治理创新“聚合力”,激活基层民生服务“神经末梢”。关口街道长兴社区创新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三年筹集70余万元社会资金,破解公益项目 “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基金不仅支撑“善爱港”居家养老服务站(累计服务老人20余万人次)、“阳光宝贝”暑期公益班,还用于社区微改造——瓦屋组与利水组之间排水不畅的小路完成改造,博德路未硬化路段得到维护,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
此外,社区通过“社区公益节”“小跳蚤市场”等活动募集善款,更依托 “你好邻居”议事平台让居民参与基金使用决策,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目前,浏阳全市已有237支社区基金,筹募资734.32万元,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从产业的“强”到环境的“优”,再到民生的“暖”,浏阳以三者协同发力,勾勒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未来,这座稳居全国县域百强第五的城市,将继续以产业为基、环境为翼、民生为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县域典范”的精彩篇章。
编辑:张 翼
校对:张司宇
审核:李 璀 刘志光 谭 霜
来源:浏阳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