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姜子牙坐主位,汉初的张良在旁边陪着,底下是一长串闪瞎眼的名字:白起、韩信、诸葛亮…
在一座神圣的殿堂里,最不该碰面的两个人,却做了上千年的邻居。
这地方,叫武庙。
唐朝天子拍板建起来的,专门供奉历朝历代最能打、最会打的名将。
姜子牙坐主位,汉初的张良在旁边陪着,底下是一长串闪瞎眼的名字:白起、韩信、诸葛亮…
…
能进这个名单,就等于拿到了国家认证的最高荣誉,给后世子孙挣足了脸面,享受千秋万代的香火。
这本来是件庄严肃穆的事。
可偏偏,一个人的名字摆进去后,整个大殿的气氛都变得古怪起来。
他就是东吴的大都督,吕蒙。
这名字一出来,后世的人们,尤其是听惯了评书、看惯了戏文的,心里头保管咯噔一下。
这不是那个“白衣渡江”,从背后捅了盟友一刀,直接把关羽拉下马的人吗?
更要命的是,扭头一看,关羽、张飞、诸含亮这些蜀汉的英雄好汉,也都在这座庙里受着供奉。
让一对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在同一个屋檐下接受祭拜,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当年定名单的时候手滑了,还是皇帝们心里头,藏着什么别的算盘?
想弄明白这桩千年公案,就得把《三国演义》里那些恩怨情仇先放一边,钻进皇帝的脑子里,看看他们挑人的时候,那套标准到底有多“实在”。
皇帝们心里有杆秤,挑人进武庙,不是看谁的粉丝多,也不是看谁的故事讲得好听,这是一件关乎江山社稷的实在事。
这杆秤上,明明白白刻着几个硬指标,缺一不可。
第一个,也是最硬的,叫“实打实的战绩”。
你得真给国家立下过泼天大功,开疆拓土,或者在决定国运的仗里,一把扭转了乾坤。
拿这个标准去卡吕蒙,他进武庙,那是一点都不冤。
他一生最拿得出手的作品,就是“袭取荆州”。
这一仗,直接改变了三国的力量平衡。
在这之前,孙权和刘备两家虽然面和心不和,但靠着荆州这块地方做缓冲,大家还能勉强维持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吕蒙呢,胆子大,脑子也活,硬是策划并干成了“白衣渡江”这件大事。
手下人扮成商贩,悄无声息地就把船开到了对岸,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公安、江陵。
这一仗打完,东吴不光是地盘大了、国力强了,更重要的是,彻底把长江上游这个心腹大患给解决了。
孙权从此可以安安稳稳地坐镇江东,发展个几十年。
站在任何一个当老板的角度看,手下有这么个员工,能一战定乾坤,给公司换来几十年的太平日子,他的功劳,足够让他迈进武庙那道高高的门槛了。
第二个指标,叫“脑子好不好使”。
武庙里那些顶级大神,像写兵法的孙武、运筹帷幄的张良,都不是光靠膀子力气吃饭的。
皇帝们欣赏的,是那种能把人心和战场算得明明白白的智慧。
吕蒙,恰好就是这种人。
他打荆州,不是一根筋地猛冲。
从一开始装病,让关羽放松警惕;到指挥手下伪装渡江,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再到进了城以后,安抚老百姓,瓦解守军的斗志,一步套一步,简直就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心理战和情报战。
史书里记着,当时陆逊给他提了个计策,说关羽这人骄傲,可以利用这一点。
吕蒙听完一拍大腿,说这跟他想的一模一样。
他对关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仗着自己勇猛,看不起别人)的性格弱点,看得透透的,并且把这个弱点用到了极致。
这种能看透人性的本事,正是皇帝们最希望自己手下大将能学会的。
第三个,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点,叫“能不能当榜样”。
吕蒙身上,还有一个特别亮眼的标签——“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他是个大头兵出身,早年间不爱看书,觉得打仗就够了。
后来孙权劝他,说你现在当官了,得有点文化。
吕蒙听进去了,埋头苦读,硬是从一个武夫变成了文武全才的大都督。
这个故事,对统治者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
它等于向全天下所有出身不高的武官们喊话:别看你们现在官小,只要肯学肯干,就有机会像吕蒙一样,出人头地,封侯拜将。
这种榜样树立起来,比发多少奖赏都管用。
所以,在唐宋那些皇帝眼里,吕蒙这个人,功劳顶天、脑子顶级,还是个完美的励志偶像。
至于他是不是背叛了盟约,在“国家利益”这台冰冷的机器面前,这点“道德瑕疵”就被暂时放到了一边。
但是,皇帝的账本,算不过老百姓心里那本情义账。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股来自民间的巨大力量,开始慢慢地改变武庙里的格局。
这股力量的核心,就是关羽。
关羽这个人物,在唐宋之后,形象一路走高,简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
他身上的“忠、义、仁、勇”,被说书的、唱戏的、写小说的,还有普罗大众,翻来覆去地讲,不断地加工和美化。
最后,他从一个历史上的名将,变成了一个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道德标杆——“武圣”。
当关羽从“将”变成了“神”,武庙里原先的平衡就被彻底打破了。
大家再看吕蒙的时候,眼光就不一样了。
吕蒙那“惊天动地”的功劳,在“忠义”面前,一下子就成了“背信弃义”的罪证;他那“神机妙算”的谋略,也染上了“阴险狡诈”的色彩。
武庙这座原本由皇帝说了算的荣誉殿堂,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民间的道德标准所影响。
关羽和吕蒙,这对战场上的死敌,在庙堂之上,也开始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千年对峙。
一个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成了神;另一个在神的金光映照下,显得越来越猥琐,越来越站不住脚。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敌人,另一个人在武庙里就站得很稳,他就是曹魏的大将张辽。
张辽和关羽早年间交情不浅,后来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也是死对头。
可是张辽的功绩,比如在合肥,带着八百人冲垮了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出了“威震逍遥津”的名号,这是堂堂正正的阵地战打出来的威风,他的勇猛和忠诚,谁也挑不出毛病。
他和关羽的友谊,还被后人当成英雄惜英雄的美谈。
张辽的存在,正好把吕蒙的尴尬给衬托出来了。
这说明,当敌人没关系,但你得赢得光明磊落。
张辽靠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磊落的品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而吕蒙,恰恰就输在了这个“德”字上。
最终,随着关羽“武圣”的地位被官方彻底盖章,到了清朝,皇帝直接把他抬到了和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夫子”地位,单独给他修“武圣庙”。
姜子牙那个老武庙系统,就慢慢地没人提了。
在单独为关羽修建的圣殿里,再也没有给他那位老对手留下任何位置。
这场持续了上千年的“官司”,似乎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来源:招财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