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凭啥!它如何成为,成全球最会赚钱的公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7:13 1

摘要:该平台已被视为全球盈利效率最高的企业,其员工人均创造收益的能力令人瞩目。每位员工年均收入高达3760万美元,相当于一名员工超越15名苹果公司精英或10名英伟达工程师,其盈利水平堪称行业奇迹。

OnlyFans这一平台对多数男性用户而言并不陌生,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其惊人的盈利效率?

该平台已被视为全球盈利效率最高的企业,其员工人均创造收益的能力令人瞩目。每位员工年均收入高达3760万美元,相当于一名员工超越15名苹果公司精英或10名英伟达工程师,其盈利水平堪称行业奇迹。

首先需要摒弃对这一平台的固有认知,它不仅限于成人内容。它并非高科技巨头,也非金融财阀,而是一个让创作者通过订阅模式直接从粉丝获取收入的平台。

2024年OnlyFans实现净收入14亿美元,平台总交易额攀升至72亿美元,净利润达到5亿美元,且公司零负债。

在科技行业众多企业尚处于亏损状态之际,OnlyFans却轻松实现盈利,其表现尤为突出。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用户规模,平台拥有463万名创作者和3.775亿粉丝,这一用户量级相当于整个北美地区的人口基数。

许多人可能会质疑,一个内容平台为何能比苹果这类科技巨头更赚钱?其核心秘密是轻资产。

对比传统娱乐公司如迪士尼,拍摄一部电影需投入数亿美元,依赖成千上万的编剧和导演。苹果制造手机需建立工厂和完善供应链。OnlyFans不生产任何内容,仅作为中间商抽取稳定佣金。

这一中间商角色的巧妙之处在于,平台将最昂贵的内容创作完全外包给创作者自身,公司仅依靠42名员工专注于三方面工作,搭建技术框架、保障支付安全、进行合规审核。

试想无需租赁摄影棚、聘请明星,甚至不依赖算法推荐,这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创作者自行通过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引流,连流量费用都得以减免,其成本控制策略极为高效。

仅靠节省成本并不足够,平台的分成模式直击创作者核心需求。平台仅抽取20%佣金,创作者获得80%的收入。对比国内直播平台,主播实际到手收入通常不足30%,而80%的分成比例吸引了健身教练、音乐人甚至明星艺人加入。

例如美国歌手Cardi B通过在平台与粉丝互动,三年内赚取570万美元,收入超过发行唱片。

粉丝端同样被精准把握。用户并非仅消费内容,而是获得一种专属体验。粉丝每月支付几美元至几十美元订阅费用,即可观看独家视频。若希望进一步互动,可通过私信定制内容或参与直播,这些均需额外付费。

这种被重视的感觉,类似拥有私人社交圈,使粉丝心甘情愿持续消费。更有趣的是平台超过三亿用户中,90%为已婚男性,其消费需求显而易见。

在此需澄清一个常见误解,许多人认为OnlyFans完全依赖成人内容支撑,这一观点并不全面。

早期大股东利昂尼德将业务重心偏向该领域,确实赚取了第一桶金。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用户增多,平台迎来高速增长。

然而在460万创作者中,尝试涉足成人内容的仅占一部分,健身博主、美食达人等各类创作者层出不穷,成人内容早已非唯一支柱。

高利润背后亦隐藏风险。疫情期间,线下从业者转向线上,2021年平台面临一定调整。如今马斯克收购的推特推出付费订阅并开放成人内容,直接构成竞争。

更严峻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能以极低成本模拟真人创作内容,这对依赖真人创作者的平台无异于降维打击。

因此老板利昂尼德考虑出售这一摇钱树,估值高达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70亿元,几乎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鉴于上市审核难以通过,及时套现成为理性选择。

抛开争议,仅从商业逻辑分析,OnlyFans的成功为所有行业提供启示。现代商业模式未必需要重资产投入或庞大团队。

抓住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核心,将专业事务交由专业人士处理,平台专注于服务与规则制定,即可爆发惊人效率。42名员工能击败万人规模巨头,凭借的并非运气,而是将轻资产模式运用至极致。

当然平台面临的争议不容回避,包括内容合规性、创作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亟待解决。但不可否认,OnlyFans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可能。

来源:溪说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