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肃”两个字,过去一出现我就想起灰扑扑的风沙和亲戚群里“快给我娃找份工作”的哀嚎。结果上周刷短视频,看见一个张掖农民在直播间用无人机给玉米地打药,弹幕全是“666”,我愣了五秒——这还是我认识的甘肃?
“甘肃”两个字,过去一出现我就想起灰扑扑的风沙和亲戚群里“快给我娃找份工作”的哀嚎。结果上周刷短视频,看见一个张掖农民在直播间用无人机给玉米地打药,弹幕全是“666”,我愣了五秒——这还是我认识的甘肃?
把时间拨到2013,兰新高铁刚通,兰州西站跟大工地没两样。那会儿我在兰州读书,晚上去正宁路吃牛奶鸡蛋醪糟,摊主老周指着远处黑乎乎的塔吊说:丫头,别瞅了,十年后天上掉馅饼也掉不到咱这。现在老周把摊位搬进了“读者印象”步行街区,铺面月租两万,他雇了三个00后切糕团子,自己开宝马X5去四川看熊猫。变化就这么离谱。
变化不是突然砸下来的。2019年省里偷偷搞了个“东数西算”试点,把庆阳一个废弃矿坑改成数据中心,机房温度低,电费便宜,阿里云先丢进来20万台服务器,紧接着快手、抖音都来抢坑位。矿坑工人老李下岗那年48,哭了一鼻子,结果培训班学了三个月光缆熔接,现在月薪一万二,公积金比我在北京的室友还高。老李说,以前挖煤是往下钻,现在“挖矿”是往上走,嘴里冒出的词儿全是“算力”“云槽”,听着像科幻,却实打实发生在黄土坡。
科技这阵风也吹到了河西走廊。酒泉搞了个“光伏海”,蓝色板子一路铺到天山脚下,发电够京津冀用一夏天。更离谱的是,板子底下种枸杞,遮阴减少蒸发,枸杞颗粒比以前胖一圈,广东老板提前一年签包销合同。农民王姐现在最怕的不是晒,而是“限电”,她说以前盼太阳别太大,现在盼太阳别下班,听着像段子,却是真事。戈壁滩上修起“风光氢储”小镇,白天发电,晚上制氢,氢气罐一列列像巨型煤气罐,跑的大卡车加氢五分钟能飙三百公里,排气管滴水,司机老李说:“老子的车现在喝的是天水,不是柴油,嗓子眼再也不冒黑痰。”
有人担心,科技这么猛,会不会把老祖宗的东西冲没了?放心,甘肃人比谁都精。敦煌研究院把壁画扫进电脑,像素大到能看清飞天嘴角的一粒朱砂,扫完原洞窟立刻关门谢客,游客戴上VR照样能“爬”220窟,热度一点没减,门票还从200涨到298,莫高窟院长在朋友圈发了个“捂脸笑”表情:科技让我们躺赢。兰州老街里的“老马醪糟”搞了条数字孪生街,手机扫码就能看民国时的小贩吆喝,醪糟销量翻三倍,老马说,虚拟人帮他打工,他线下只需盯火候,锅还是那口铜锅,味道一点没歪。
可别以为全民暴富。我表妹在定西村镇银行做信贷,她说最怕“算出来能还,实际还不起”的农户。无人机、传感器全套配齐,数据漂亮,可春天一场倒春寒,苹果花全黑,算法预测再准也抵不过老天爷翻脸。银行不敢硬催,只能把利息转成下一轮本金,农户背债背到60岁。科技给了翅膀,也加了新枷锁,这才是真实的灰度。
再说人。七普数据甘肃净流出七十多万,但2025年出现了首次回流,口号很土:回来吧,村里有网。临夏回族自治州搞“拉面产业云”,把三万家兰州拉面馆数据打通,谁家缺牛骨、谁家汤底要升级,手机一点,次日冷链车就到。青海化隆人急了:我们才是拉面老家!甘肃人摊手:谁让你网速慢。回流的年轻人一半进了数据中心做运维,一半在抖音拍“大漠星空帐篷”,直播一晚上打赏够交半年房租。天水古浪县黄羊川村,那个当年被温家宝写信惦记的穷山沟,现在夜里十点灯火通明,村口咖啡店老板是92年从深圳回来的,他说山里的黑,反而成了卖点,星星越亮,焦虑越少,来的人自动关机。
十年间,甘肃GDP从全国倒数第三爬到倒数第七,听起来仍不漂亮,可人均绿电、人均算力、人均文化遗产数字化量,三项全进前三。省里领导在发布会上难得说句人话:我们不再追总量,我们给全国提供“干净”和“备份”。一句话,甘肃把自己活成了国家的“云盘”和“充电宝”。
我春节回家,傍晚在黄河边散步,看见一个戴雷锋帽的大叔拿手机远程启动光伏板上的清洗机器人,水柱刷地一声扬起彩虹,旁边小孩尖叫。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甘肃不是翻身,是找到了自己的姿势——不再哭着喊东部拉兄弟一把,而是把风、把光、把千年的黄沙,通通变成可以按吨卖、按G算、按秒结算的商品。旧伤痕还在,但新故事已经长成了皮肤。
能不能持续?就看老天爷下场冰雹时,银行、算法、保险能不能一起扛。如果扛住,下一个十年,甘肃人大概不会再往外跑,而是坐在自家戈壁院里,给全世界出租一片阴凉。
来源:奋发风声uryn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