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2.1亿到半年狂揽1.1亿,跨境服装第一股,凭什么打赢翻身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6:25 1

摘要:根据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子不语集团收入预计介于19亿元至20.47亿元人民币之间,较去年同期的14.621亿元大幅增长30%-40%;净利润则达到1亿至1.1亿元,同比增幅为10%-20%。

在中国跨境电商的黄金十年里,有一家公司几乎踩准了所有关键节点——它就是子不语。

从宿舍淘宝店起步,到亚马逊爆品打穿全球市场,再到成为中国首家纯跨境上市公司,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浓缩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价值沉淀的全过程。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条路并不是一路顺风。

高光、亏损、反弹、再加速......子不语用真实的经营曲线告诉所有卖家:跨境的下一阶段,拼的不是运气,而是品牌和供应链能力。

根据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子不语集团收入预计介于19亿元至20.47亿元人民币之间,较去年同期的14.621亿元大幅增长30%-40%;净利润则达到1亿至1.1亿元,同比增幅为10%-20%。

那么,子不语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如果把时间往前拨十几年,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故事,比它的财报更有看头。

从山寨服饰到行业标杆

2008年,是中国电商从无到有的年代,而子不语就在那个浪潮里“长出来”的。彼时,刚刚大二的华丙如嗅到了国内电商的风口,在宿舍开起淘宝店售卖山寨服饰,不到两年便冲进淘宝类目前三。

2011年,依托国内电商的流量暴涨的红利,华丙如的团队迅速积累了丰厚的行业经验,正是在杭州整理子不语公司。

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当时,创始人敏锐捕捉到海外市场机遇,注册首个亚马逊店铺,正式开启跨境征程。此后几年,他们靠爆款策略一路狂奔:打造出Cicy Bell等超300个品牌,覆盖全品类服饰,多次登顶亚马逊女装销售榜,成为行业里公认的“黑马型跨境品牌”。

2022年,子不语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首家纯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年GMV突破30亿元,实现了从小作坊"卖货玩家”到“资本公司”的跨越。

但上市后的第一年,子不语就遭遇现实考验。2023年,公司因存货减值与人力成本上升陷入亏损。也正是这次危机,倒逼子不语重新思考“要规模,还是要价值”。于是,战略大调整随即启动,供应链优化、品牌矩阵重塑、组织结构收缩……

结果很快显现,2024年子不语营收33.25亿元、盈利超1.5亿元,实现强势反弹。也为2025年业绩的全面爆发,埋下了最关键的伏笔。

从初创公司到上市企业,从爆品逻辑到品牌思维,子不语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跨境电商的进阶蜕变。

品牌升级+产品革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上市前,子不语是赢在“跑得快”,那么今天,它就是赢在“跑得稳、跑的深”。摆脱规模依赖、走向品牌化、供应链数字化是它逆袭的真正关键。

2024年,子不语将品牌化定为核心战略,成立专属事业部,果断关闭低效店铺、精简产品线,聚焦十大核心品牌的系统化运营。

通过品牌视觉升级、海外社媒内容营销及KOL推广,子不语逐步摆脱“性价比”标签,向中高端市场渗透。自营网站推出的高客单价产品成功沉淀私域流量,为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产品力的提升则为品牌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子不语引入智能选品系统,依托大数据挖掘全球消费趋势,辅助设计师精准捕捉流行元素进行新品创作。同时,企业高度重视产品品质与客户反馈,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与数据分析机制。

在品控方面,子不语也下了重手。通过全查、抽查、免查三级标准、优化面料与版型,退货率从 5.2% 降低到3.8%。这在跨境服饰领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成绩。

此外,供应链的效率与韧性升级是子不语核心竞争力。它率先推行了供应商直发模式,核心品类如毛衣的直发比例达30%-50%,带动物流效率提升30%;同时通过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构建起全球协同的供应链网络,为品牌升级筑牢根基。

子不语用十多年证明了一件事:跨境电商的下一阶段,不是卷价格,而是卷品牌、卷数字化、卷供应链能力。而蜂鸟数智,正在为更多企业提供这样的方案路径。

据悉,蜂鸟数智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指纹科技11年的跨境供应链行业经验,以“品牌轻松出海+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全球供应链资源共享”重塑跨境电商供应链行业,为客户构建集 “设计-生产-履约-数据” 全链路闭环的智能POD供应链生态,让品牌运营更简单,出海生意更高效。

子不语的转型之路,正是跨境电商行业从粗放增长到精耕细作的生动变革。在这一过程中,蜂鸟数智创新供应链平台以其全球敏捷履约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成为跨境企业升级的“基础设施”。未来,随着品牌化、数字化与供应链协同的深度融合,更多跨境企业或将复制类似的成长路径,在全球市场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来源:蜂鸟数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