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麒麟区珠街乡,墨香浸润乡土已有十五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韩超,以笔为犁,深耕基层文化沃土,用“守传统之根、拓教育之路、传公益之暖”的初心,书写了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麒麟区珠街乡,墨香浸润乡土已有十五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韩超,以笔为犁,深耕基层文化沃土,用“守传统之根、拓教育之路、传公益之暖”的初心,书写了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以墨立心:从寒门学子到书法标杆
2024年,韩超以行书、草书“双体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成为麒麟区首位中国书协会员,收获云南省书协贺信。这份荣誉背后,是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初学书法时,他因家境贫寒,以旧报纸、废纸板代纸,乘车时在腿上练字至裤子磨破;寒冬腊月,砚台结冰便加热水融化继续临帖。正是这般“耐住寂寞、浇灌汗水”的执着,让他在全国及省级展览中入展30余次,为曲靖书法赢得声誉。
讲台为壤:让书法从“高冷”变“亲民”
“让书法走进更多人心里”是韩超不变的教育信念。从大学课堂到乡村书屋,他构建“理论+示范+实践”教学体系,累计开展60余次公益培训与进校园活动,惠及5000余名学生。他的学生中,有人成长为省级奖项得主,有人将“趣味教学法”带回课堂,让书法课从“冷门”变“热门”;退休的陶阿姨更从零基础成长为省级展览作者,并带动社区老人组建书法小组。韩超用十五年实践,让书法真正润化了人心。
公益为舟:做乡土文化的“播种人”
出身贫困的韩超,始终不忘“艺术服务人民”的初心。2018年,他遇见家境贫寒却热爱书法的男孩赵强,当即决定资助其学业与书法学习,至今如亲人般关怀。自2015年起,他累计资助贫困生超50人,2023年起每年向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1.1万元,定向资助学生至高中毕业。十五年来,他开设12个公益班,服务超600天,惠及400余名爱好者;义务书写春联超千幅,足迹遍布云南乡村,甚至让中国墨香飘向海外留学生。
2023年,韩超获评曲靖市“2018-2023年度优秀文艺志愿者”,却谦逊道:“荣誉属于所有为乡土文化出力的人。”如今,他教过的学生已成为新的“播种人”,写过的春联温暖了无数农家。这支扎根乡土的笔,正继续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希望。
曲靖融媒记者 张袁子奇 实习生 杨怡
来源:掌上曲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