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VB把三部压箱底大招一股脑亮出来,像把三颗不同口味的糖同时扔进嘴里:家族商战、都市怪谈、硬核武侠,谁甜谁辣,一口就见分晓。
TVB把三部压箱底大招一股脑亮出来,像把三颗不同口味的糖同时扔进嘴里:家族商战、都市怪谈、硬核武侠,谁甜谁辣,一口就见分晓。
观众最关心的问题从来不是“拍了什么”,而是“值不值得我掏时间”。
答案藏在三组新鲜出炉的数字里——24.5点、35%、2亿港元。24.5点是《风华背后》首周收视率,创下近年家族剧最佳开局;35%是港剧内地合拍项目一年增幅;2亿港元是特区政府明年追加的影视基金。
数字不会讲故事,却能把故事背后的“为什么”钉在墙上,让人一眼看懂:港剧这次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带着新弹药杀回来了。
先拆第一颗糖——《风华背后》。
开播当天,蔡少芬踩着十厘米高跟走进会议室,镜头一扫,弹幕齐刷“气场两米八”。
很少有人知道,那场被夸“炸裂”的即兴对峙,是她上完六节商业谈判课的副产品。
老师教她“用数字压人”,她顺手把台词里的“大约三成”改成“31.7%”,对手演员愣了半秒,镜头抓住的微表情成了名场面。
TVB趁势官宣续集,下半年开机,故事线已经提前锁死:上一季埋下的“私生子+离岸信托”双雷,将在新一季连环引爆。
观众想看的不是豪门恩怨,而是“有钱人怎么亲手拆自己的台”,编剧把这一点拿捏得死死的。
第二颗糖来得更野。
《香港探秘地图》原本去年11月上线,特效公司拖到春节才交作业,反倒捡了个黄金档。
剧组把“鹅颈桥婆婆”搬进屏幕,原型是流传二十年的都市传说:半夜打小人,会听见背后有人替你数拍子。
剪预告片时,导演把真实市民录音剪进去,耳机党半夜刷到直接吓飞手机。
黎耀祥更拼,为演好“退休飞虎队+灵异主播”,先增重15斤让脸变“熬夜垮”,再考无人机执照,亲自操控穿越机钻进废弃茶餐厅取景。
镜头扫过天花板那行褪色的“惠康茶楼”招牌,老香港瞬间归位,弹幕飘过一句“童年回忆杀”,比任何宣传都值钱。
第三颗糖最硬,叫《武林》。
剧组在九龙城寨拆迁废墟里发现一座真正的古武馆,青砖上还能辨出“洪拳”二字。
武术指导来自《叶问》班底,直接把遗址改成剧中“隐世门派”入口,省下一笔搭景费,还多了一段历史彩蛋。
高海宁练了三个月咏春+太极,每天扎马步扎到哭,拍第一场打戏就要求“真打”,对手演员被她一肘撞青,她递过去一支跌打酒:“痛才记得住动作。
”观众看武侠,最怕“花拳绣腿”,镜头里那一下肘击带出的破风声,比五毛钱特效实在得多。
三部剧背后,是同一条暗线:内地平台的钱、香港政府的补贴、合拍片的通道,一起把“港剧”这辆老爷车推进了新能源车道。
优酷和TVB锁死未来三年15部合拍,政府再砸2亿港元,专款专用——只要题材新、技术新、面向大湾区,就能申请最高30%成本补贴。
换算下来,一部20集的合拍剧,最多能拿到1500万港元回血,相当于多拍四集制作费。
于是剧组敢请《叶问》班底、敢给特效拖期、敢让演员真打真增重,因为“有钱兜底”。
观众得到的实惠更直接:港剧不再只有“师奶吵架”和“警匪枪战”,多了豪门财报、都市怪谈、硬核武侠三条新赛道。
想看宫斗?
蔡少芬教你用资产负债表打脸对手;想猎奇?
黎耀祥带你飞进香港最黑的巷;想爽?
高海宁一套咏春把反派打进垃圾桶。
口味多元,总有一款能击中你。
港剧的黄金时代曾靠“敢拍”出圈,今天的复活赛靠“敢花、敢改、敢合拍”。24.5点收视率只是开场哨,35%的增幅才是后劲,2亿港元是油箱里的新油。
三部新剧像三把钥匙,分别打开“家族商战+真实怪谈+硬派武侠”三扇门,门后是同一条被翻新过的赛道:香港故事,大湾区资金,全球观众。
遥控器在你手里,点不点开都行,但别再说“港剧还是老味道”——老瓶已经装了新酒,辣度甜度自己尝。
来源:汪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