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正在工位上和PPT死磕,感觉身体被掏空,灵魂在出窍。这时,手机“叮”地一声,老板发来朋友圈:九宫格的蓝天碧海,配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默默点了个赞,心里想的却是:“面朝大海?我面朝电脑都快瞎了,春暖花开?我的暖气费还没着落呢!”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你正在工位上和PPT死磕,感觉身体被掏空,灵魂在出窍。这时,手机“叮”地一声,老板发来朋友圈:九宫格的蓝天碧海,配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默默点了个赞,心里想的却是:“面朝大海?我面朝电脑都快瞎了,春暖花开?我的暖气费还没着落呢!”
最近,新东方的同学们,就把这种感觉体验得明明白白。
公司32岁生日,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从地球最南端——南极,发来了一封全员信。信里,俞老师文采飞扬,堪称旅行散文天花板:“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他还深情地望着企鹅,说它们在极端环境里相互扶持,像极了我们新东方人。
读完,我仿佛能看到一个画面:俞老师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内心一片澄澈,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和企业的坚守。而屏幕这头,某个新东方的老师,刚上完10节课,正一边啃着冷掉的面包,一边熬夜做续费方案。他抬头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再看看手机里那片“翡翠般的冰山”,心里估计只有三个字:**我,想,吐。**
**一、你的诗和远方,我的“甲方在催”**
咱们得说句公道话,俞敏洪是谁?那是从绝境里杀出来的“战神”。教培行业一夜入冬,他带着一群老师转型直播,硬是把知识带货玩成了现象级。这份魄力,我辈楷模。
他去南极,我猜是真想找个清净地儿,给新东方的下一个32年找个方向。这没毛病,企业家嘛,格局要大。但问题就出在,**格局太大,容易忘了脚下的泥。**
这就好比你妈给你打电话,嘘寒问暖,最后问你:“儿子,最近钱够不够花啊?”你心头一暖,刚想说“妈,我还行”,她接着说:“不够的话,妈再给你买个房,你看南极这个冰山别墅怎么样?风景特好,还能看企鹅游泳!”
你看,感动瞬间就石化了。
老板的“坚守”,是在世界尽头思考哲学;员工的“坚守”,是在deadline前反复修改。他看到的是企鹅抱团取暖,员工看到的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这不是员工不懂诗,而是生活这把刀,太磨人了。
**二、鸡汤为何“过期”?因为年轻人的胃,只认“硬菜”**
想当年,俞敏洪的励志演讲,是多少人的“精神氮泵”。可现在,这碗“鸡汤”怎么就不香了呢?因为时代变了,年轻人的“食谱”也变了。
以前大家信“爱拼才会赢”,现在大家更信“给钱才是爱”。不是年轻人变功利了,而是他们被现实“盘”明白了。网友那句神评论堪称点睛之笔:“老板,少点鸡汤,多点实际行动,给员工加薪才是最好的激励。”
这话听着糙,理儿可不糙。员工加班加点,是为了公司财报上那好看的数字。当老板在南极欣赏“时间的力量”时,员工也想感受一下“人民币的力量”。别跟我谈情怀,先把我的加班费结一下,这才是最硬核的“共情”。
**三、从“俞老师”到“老俞”,距离远了,心要更近**
这次翻车,其实是新东方内部沟通的一次“小意外”。
俞敏洪的个人光环太强了,他永远是那个指点江山的“俞老师”。他习惯用宏大叙事去激励大家。但新东方早已不是那个小作坊,几万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确幸和小烦恼。当“俞老师”变成“俞老板”,他离基层员工的感知,自然就远了。
他看到的,是星辰大海;员工看到的,是KPI和钉钉。真正的领导力,不是站在山巅喊话,而是走下山来,拍拍员工的肩膀说:“兄弟,辛苦了,今晚我请客,早点回。”
**结语**
说到底,我们不是嫉妒俞敏洪能去南极,我们只是渴望一种更真实的连接。
当员工在深夜的写字楼里为你奋战时,请别再从远方寄来一首诗。他们想要的,或许只是一杯热奶茶,一个能让他们安心回家的、更鼓一点的红包。
毕竟,冰川再美,也暖不了一个加班人的胃。企鹅再萌,也替不了我还下个月的信用卡。
来源:阿吖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