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里耶秦简的推送,说胡亥那年月,洞庭郡三个月收不到咸阳回文,官印都蒙灰。我脑子嗡一下:原来荆轲当年真没白忙活,他戳破的是“制度万能”的幻觉——机器再硬,也得看按按钮的人睡不睡觉。
一把匕首没捅死嬴政,却差点把“秦国必胜”的神话捅漏。
昨晚刷到里耶秦简的推送,说胡亥那年月,洞庭郡三个月收不到咸阳回文,官印都蒙灰。我脑子嗡一下:原来荆轲当年真没白忙活,他戳破的是“制度万能”的幻觉——机器再硬,也得看按按钮的人睡不睡觉。
魏国最惨。魏文侯攒下的家底厚得能砸脚面,可魏惠王一上来就把吴起赶走,税加到百姓把李悝的法条当厕纸。我去年在开封博物馆隔着玻璃看那块大梁城砖,裂缝里全是“人才跑路”四个大字。商鞅跑去秦国,反手就把魏国的老底教给新东家,这谁顶得住?
赵国更憋屈。邯郸城下的骑兵刚换上胡服,赵孝成王就拍桌子:全体下山,跟白起硬刚。结果45万人被活埋,埋到今河北地底下,春天麦苗都长得比其他地方绿。我大学同学是邯郸人,他说爷爷犁地还翻出过箭镞,锈得跟赵王脑子一样钝。
秦国自己也不是铁桶。庄襄王死那年,咸阳宫灯连夜换了三拨人,吕不韦要不是砸钱砸到异人鞋跟上,嬴政他爸差点就换剧本。云梦睡虎地那批小吏的日记里,满页写着“加班”“催粮”“上头又打架”,跟我们现在赶方案一个味儿。制度?有,但得靠人填缝。
嬴政最牛的地方,是他把缝全填了。《赵正书》说他每天批竹简到半夜,手都磨出茧,硬是把散装秦国拧成一块铁板。铁板烧红了,六国就熟了。可铁板一换人,胡亥连螺丝都不拧,三年就散架。可见再好的锅,也怕废柴掌勺。
所以荆轲那刀,其实瞄得挺准。他赌的是:只要嬴政一死,秦国这台刚拧紧的机器就得重新找扳手。哪怕只乱半年,魏国能把商鞅追回来,赵国能把45万魂招回去,燕国——燕国至少不用那么快被踩成地图上的小补丁。可惜匕首短了一寸,历史就长了两千年。
我有时候想,要是荆轲带的是把弹簧刀,会不会早上班高峰的地铁里,我就得用燕国口音喊“借过”。但转念又服:嬴政真没开挂,他只是把别人睡觉的时间用来加班。换我,熬两天就辞职。
所以别急着嘲笑刺客愚蠢。他早就看懂:国家这玩意儿,一半是制度,一半是人。制度搭好骨架,人决定它是跑还是瘫。今天也一样,公司再牛,老板连续三天不回复,项目照样掉链子。荆轲不过是用命提醒我们:别把所有希望都押在“大势”上,大势也会打盹。
匕首断了,但提醒还在。下次你想“反正大局已定”,先摸摸自己的背——那支箭可能正贴着脊梁骨。
来源:热情的百灵鸟ZSK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