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来,聊城这颗璀璨闪耀的“两河明珠”,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积极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用实干与创新交出了一份农业提效、农村提质、农民增收的亮眼答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聊城力量。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大河滔滔,沃野田畴展新颜;运河悠悠,平原乡村谱华章。“十四五”时期是聊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
五年来,聊城这颗璀璨闪耀的“两河明珠”,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积极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用实干与创新交出了一份农业提效、农村提质、农民增收的亮眼答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聊城力量。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明年肯定还是一个好收成。”11月5日,茌平区温陈街道金谷家庭农场负责人石林林站在种植基地旁,望着刚刚播种完小麦的一方沃土,眼里满是丰收的希望。
茌平区温陈街道金谷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
这片沿黄沙性土地,结构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微生物活性低,传统种植方式难以满足玉米和小麦的水肥充分供应。在茌平区农业农村局的牵线下,石林林通过使用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团队研发的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实现了“滴水出苗、水肥按需精准供给”。相较于传统管理方式,该技术实现亩均增产15%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并节省劳动力2—3个。“我们基地已经实现了‘吨半粮’的目标。”石林林自豪地说。
我市作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以“吨半粮”产能建设和高产示范田创建为引擎,扎实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助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十四五”以来,我市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9.2万亩(1亩合666.7平方米),生产基础条件持续提升。创新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杜站长工作室”,带动全市2万余名农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动提单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在此基础上,我市突出示范引领,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上下功夫。2023年启动“吨半粮”产能区创建,两年累计建成“吨半粮”产能区72万亩。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全市引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5100余家,粮食生产托管服务比例达到80%以上。
目前,全市粮食单产从2020年的465.72公斤/亩增加到2024年的480.95公斤/亩;总产增加到58.90亿公斤,增幅4.45%。
点燃促农增收“强引擎”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
10月19日,2025年中国(高唐)第七届“鲤都杯”锦鲤大赛圆满落幕。这场集竞技、交流、文旅于一体的行业盛会,不仅展示了“水中活宝石”的灵动之美,更全面展现了高唐在产业升级与文旅融合领域的亮眼成果。
裁判给参赛锦鲤打分
目前,高唐县共有锦鲤养殖企业45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处,并建成全国首个“锦鲤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站”,锦鲤年产值突破10亿元。此外,高唐县还深入挖掘锦鲤文化元素,匠心培育锦鲤相关的文创产品和特色手造近20种,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十四五”以来,聊城市充分发挥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保供给提产能、创特色提质量、延链条促融合、强科技促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我市依托东阿阿胶、冠县灵芝、临清桑黄打造“聊城新三宝”,以生猪、家禽、黑毛驴、肉牛为主打造健康畜禽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并建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锦鲤养殖基地、最大的加州鲈鱼繁育基地。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33.51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到1048.9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产业强镇6个,省级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名品村累计分别达到47个、353个;拥有凤祥集团、乖宝宠物食品等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2家;拥有东阿阿胶、嘉华、凤祥集团、乖宝宠物食品4家农业领域上市公司,凤祥集团、乖宝宠物食品等先后入选中国农企500强,百佳食品、清源正本等7家企业创建为省级农业行业领军企业。
打造智慧农业“新高地”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占地80万平方米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内首个三产联动、双园共创,实现零碳目标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草莓天瀑
产业园里,草莓“种”在空中,樱桃正在休眠,加州鲈鱼畅快游弋,三者互不打扰,却又紧密相连。草莓温室,11项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运行;樱桃种植园,电子屏实时显示六大环境指标;加州鲈鱼养殖区,废弃物与樱桃、草莓废弃枝叶制作成为新型基肥;信发集团电厂产生的废气同步回收,供樱桃和草莓“光合作用”……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气象,在这里一一呈现。
“十四五”以来,我市牢牢把握科技兴农战略定位,持续在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设、智能装备应用、创新平台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全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冠县国兴灵芝科技示范园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实现灵芝全产业链智慧管理,提升产量、降低成本;泰丰鸿基智慧渔业项目通过智能增氧、疾病防控、自动投喂等技术,为水产养殖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持……目前,全市已建成54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2022年,我市成立数字农业工作专班,制定了《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贯彻落实〈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增产、增值、增效、增收。我市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4.57亿元,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5100余家,粮食生产服务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服务农户超110万户。设施渔业广泛应用智能增氧、信息化疾病防控等技术,水产品质量和产量不断提升,全市共建设工厂化养殖车间35万平方米、循环水养殖“陆基圆池”1056个,设施渔业年产量达9000吨。
五载耕耘结硕果,“农”墨重彩绘华章。站在新起点,我市将继续立足平原资源禀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再谱乡村全面振兴宏大新篇。
来源:东昌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