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腊财长基里亚科斯・皮耶拉卡基斯最近有点烦,不是因为经济数据没达标,而是自己“被”当了投资广告代言人。
希腊财长基里亚科斯・皮耶拉卡基斯最近有点烦,不是因为经济数据没达标,而是自己“被”当了投资广告代言人。
周五那天,他和希腊经济与财政部一起,把Facebook告上了法庭。
这事说起来挺魔幻,有人用AI深度伪造技术,做了他的音视频广告,拿着这个假内容在平台上推广投资计划,明摆着就是诈骗。
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的时候,都有点不敢相信。
AI换脸不是早就有了吗?怎么还能闹到国家部门起诉平台的地步。
后来仔细了解才发现,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恶作剧,背后藏着的诈骗套路,已经精准盯上了普通人的钱包。
希腊警方之前就通报过,社交媒体和网站上,类似的虚假投资广告早就不是个例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希腊遇到的还不只是投资诈骗。
有人借着深度伪造技术,偷偷推销非法商品,把技术用在了歪门邪道上。
本来想这可能就是个例,但后来发现,希腊这事儿只是巴尔干地区数字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
整个区域都在面临多重数字安全挑战,AI造假只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
深度伪造这技术,说起来挺玄乎,其实原理不算复杂。
就是用AI算法学习目标人物的外貌、声音特征,再生成高度逼真的虚假音视频。
现在这技术门槛低得吓人,某些平台上,花点小钱就能买到换脸服务,做出来的视频普通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希腊财长这起案件里,诈骗分子就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一是部长的公众身份有公信力,普通人看到政府官员推荐,容易放下戒心;二是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传播快,虚假广告能在短时间内触达大量用户。
这套路简直是为诈骗量身定做的,防不胜防。
全球范围内,类似的骗局早就层出不穷了。
之前有个公司员工,被骗子用AI伪造的老板视频忽悠,直接转账2500万美元。
还有人接到“家人”的求救视频,看着画面里熟悉的面孔,情急之下就把钱打了过去,到最后才发现是AI合成的。
这些案例都说明,深度伪造已经成了诈骗分子的新利器,而且杀伤力越来越大。
对个人来说,这事儿侵犯的是肖像权。
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自己的脸和声音被随便滥用,想想都觉得不舒服。
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还会破坏公共信任。
如果连政府官员的音视频都能造假,那以后我们还能相信网上看到的哪些内容?搞不清真假的信息多了,社会运转的成本都会跟着增加。
希腊财长的起诉,其实也是在为所有人讨个说法。
他们指控诈骗分子欺诈、侵犯肖像权,要求追究责任,同时也希望Facebook能加强平台监管,赶紧删除这些虚假内容。
这诉求合情合理,毕竟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渠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诈骗分子在上面兴风作浪。
这起诉讼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它把平台责任和监管难题摆到了台面上。
之前遇到类似的虚假广告,大家往往只盯着诈骗分子,却忽略了平台的审核义务。
希腊这一次直接起诉Facebook,等于是在明确告诉所有平台:放任虚假内容传播,是要担责的。
平台也不是完全没动作,Facebook从2024年5月开始,就要求AI生成的内容必须加“MadewithAI”的标签。
他们也搞了内容识别系统,想检测和标记深度伪造内容,对政治广告的审核也更严了。
但这些措施显然不够,不然也不会出现希腊财长被仿冒的情况。
问题的核心在于,AI技术更新太快,平台的防御技术总是慢半拍。
诈骗分子能用低成本做出逼真的伪造内容,平台却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去识别。
而且很多诈骗内容刚发出来就被大量转发,等平台检测到的时候,已经有用户上当了。
这就是现在最尴尬的处境:防御永远赶不上攻击的速度。
各国政府也在忙着补法律漏洞,欧盟的《人工智能法》已经明确规定,要规制深度伪造技术,特定类型的AI生成内容必须标识。
丹麦更激进,计划让公民对自己的脸、声音和身体拥有版权,禁止未经同意的深度伪造。
英国则加强了刑事处罚,就是想震慑一下滥用技术的人。
希腊作为欧盟成员国,这起诉讼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判例。
它会为欧盟处理类似的名人肖像侵权、金融诈骗提供参考,说不定还能推动欧盟制定更统一的监管规则。
毕竟现在AI造假都是跨国界的,只靠一个国家的法律根本管不过来,需要国际社会一起发力。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
遇到涉及转账、投资的请求,不管对方是谁,哪怕视频里看着再真实,也要多渠道核实身份。
国家反诈中心APP里有深度合成内容检测功能,不确定的视频可以上去查一查。
在技术防御和法律监管完善之前,自己多加小心才是最靠谱的。
希腊财长的这场诉讼,与其说是一起单纯的诈骗案,不如说是数字时代的一次预警。
它告诉我们,AI技术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方便生活,用得不好就会变成诈骗分子的帮凶。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AI能不能造假”,而是“我们该怎么阻止AI造假泛滥”。
平台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不能总想着“事后补救”,要把审核关口前移。
政府需要加快立法,明确诈骗分子和平台的责任边界,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我们普通人也要多学习防骗知识,提高识别能力。
只有这三方一起努力,才能筑起一道防护网,不让深度伪造技术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洪水猛兽。
说到底,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使用者的良心和监管的力度。
希望希腊这起诉讼能敲响警钟,让更多人重视数字安全问题。
毕竟在这个人人都能接触到AI的时代,保护自己不被虚假信息欺骗,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