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扬:以传统笔墨记录时代,用艺术传递情感与力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5:11 1

摘要:如果说现代艺术在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框架中,逐渐固化为疏离大众的精英壁垒,那么当代艺术则以反哺现实的姿态破墙而出——它兼容多元观念为发展养分,接纳多维解读,接受任何观念作为其发展的脚注。走进美术馆的观众常常会追问:“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究竟承担何种角色?当代的艺术又

如果说现代艺术在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框架中,逐渐固化为疏离大众的精英壁垒,那么当代艺术则以反哺现实的姿态破墙而出——它兼容多元观念为发展养分,接纳多维解读,接受任何观念作为其发展的脚注。走进美术馆的观众常常会追问:“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究竟承担何种角色?当代的艺术又在如何回应时代命题?”

“哥伦比亚的狂欢”以拉丁美洲的文化基因為底,用热烈的视觉语言诠释狂欢背后的生命张力与社会隐喻;“杨诘苍:艺术家还需要努力”通过持续迭代的创作实践,探讨艺术创作的自我革新与精神坚守;“鄢来超&米洛特”双个展以跨文化对话为核心,在媒介碰撞中呈现“酒神”思想与“日神”思想在东西文化里的相遇与交融;范杨个展聚焦传统笔墨的当代转译,秉承“笔墨当随时代”,于山水意象中重构古典美学的现代表达;彭康隆个展以日常叙事为切入点,用细腻的艺术语言捕捉生活肌理中的诗意与哲思;单凡个展立足跨界实验,将抽象语言与文化记忆结合,探索当代艺术的边界拓展……

为了给大家提供现场观看的参考坐标与背景,以下访谈内容将展现中国著名书画家范扬是如何在笔墨与时代的交汇中,以画笔为眼,记录所见所闻;以传统为根,描绘人间烟火与山河岁月。

——编者按

以下是范扬的个人讲述——

如果你画出了你的本性和本心,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画家。笔墨当随时代,我就是在这个时代;当一个职业和爱好联系在一起时,你就是最幸福的——我现在就是最幸福的。

我的家族是一个诗文书画世家,出过很多诗人、文学家、画家。从小我就有氛围;你要是到我南通老家里,我们范家老宅子是明代的,上面挂的大匾叫“进士第”,代表过去的功名。

我怎么开始学画呢?我的叔叔是一位很著名的画家,叫范曾。我记得小时候学校不开课,我就到护城河去游泳。后来叔叔从北京回来说:“你还是学画画吧。”

展览现场

后来我就有机会进到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绘画的刺绣画稿的设计和描绘。当时很多大画家都来所里讲学:吴冠中、黄永玉、祝大年、袁运甫等等。我们那时一副渴望学习的样子,他们也很高兴。我记得黄永玉先生拿了一幅5米长的手卷,毛笔画的,白描勾勒的是拙政园,他说“我画了一个礼拜”。我们才知道前辈画家是怎样坚韧不拔、怎样深入生活,这都影响到我们后来的成长。我后来去画凤凰城,从早上8点一直画到下午4点,日出画到日落,都是前辈无形中激励着我们。

恢复高考后,我到了南京师范学院(后改名南京师范大学)。我们学校120年校史,是清政府办的首届高等美术教育学府,大师辈出,任教的老师和培养的学生,涵盖了上世纪中国美术70%的优秀画家,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加持。

那时候要举办第六届全国美展,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选题,我就选的是《支前》,支援淮海前线:1984年画,1985年展览并获奖。它朴素地描绘中国农民,构图上我用很现代的手法,干净利落的推波逐浪的巨澜刮过来的。我画了好几辆马车,牛车和驮着粮食的小毛驴,这些都是从传统中来的。

烟雨凤凰城

纸本设色

49.5cm×207.5cm

2007年

中国的传统艺术自有魅力。我们经常讲中国画的体裁、方法是非常宽阔的,甚至超过西方绘画。可以举例:西斯廷教堂有宏大壁画,可以画《创世纪》;但我们在绢帛上可画整个长江、黄河——千里江山,绘于一纸。同样,我们也可以关注一草一木、一只知了、一只蝴蝶、一枝花;从大自然的细微之处,我们也能表达。

传统有一定程式化,这程式化很高明;建立以后,你打破它很难。那么今天这个社会,怎么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需要画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后来我们到新疆写生。我在集市上看到赶车的,就画了一个《赶车的人》:画面上马有真马大,人有真人大。我去了吐鲁番葡萄沟,后来画了一张大画《阳光下的葡萄架》。我一看到这个景象大概5米×2.5米,5米宽、2.5米高,上面都是真人大小;我画的葡萄架下透过阳光,人们在幸福地生活。后来美术馆的朋友告诉我说“有外国观众就在你这个葡萄架”下拉起手跳舞。”我觉得很好——这就是我的语言,打动了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人们说“笔墨当随时代”,我就随着这个时代,就用我过去学的传统中的美学理念和观念来指导我今天的创作。

赶车的人

纸本设色

248cm×480cm

2014年

阳光下的葡萄架

纸本设色

260cm×482cm

2014年

抗击新冠病毒时,我说这是我的“读书笔记”:我画一张照片,很感人——医生正在看片子,正在戴防护罩;医护人员拎着盐水瓶……我画医生,也画护士。报纸上看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三八前夕收到鲜花,我就把它画下来;护士抱起两岁新冠小患者,我也画下来。方舱里护士跳起舞,防护服上画着爱心,我都记下几月几号。我像一本“美术日记”:所见所闻,我就画什么,叫“如是我闻”。大事小事、家事国事天下事,我见到什么就画什么,一年一本,已出六册。

我们不仅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画家,还是有温度、有热情、关注人生的画家;在我们的创作里,有意无意就记录了这个时代。

我喜欢体育,就画了很多体育题材。当你在作品里灌注了时代精神和你个人的心性,所有人都会被打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您是第一个到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个人体育美术作品展览的中国画家。”我画奥林匹克运动员,用纯正的中国画方法,他一看就懂:表情多么专注,身体的对抗、爆发力都被表现。我们有中华美食、中华功夫,还有中国艺术;不仅有舞狮、龙灯,还有高尚纯精神层面的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东京奥运我画70件,北京冬奥我也画70件:武大靖冲线、苏翊鸣夺金、谷爱凌凌空一跃……你光说好看还不行,还要画得好,包括颜色、墨色。

凌空一跃,U型场地谷爱凌夺金

纸本设色

69cm×42cm

2022年

现在的青年学子视野更开阔,但我们更用功:三日一石,五日一树。比我们更年轻的人有更宽阔的舞台,需要选择;选对了,走稳了,就行稳致远。

——范扬

展览信息

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

展期

2025年10月28日–2026年1月18日

展览地点

广东美术馆新馆四楼15、16、17号厅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主办单位

广东美术馆

策展人

王绍强

(来源:广东美术馆)

画家简介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