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九月三十,老人缘何惧“晴”九月三十晴有啥预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4:53 1

摘要:旧时,晦日当天人们会“送穷”,把家里彻底打扫干净,清理废旧物品,寓意辞旧迎新。同时,部分地区会吃饺子或面条,象征团圆长久。九月三十一过,便是十月初一寒衣节,这是我国重要的祭祀祖先节日,也被视为进入寒冬的第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为祖先送寒衣,表达孝道与关怀。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三十了,民间有 “最怕九月三十晴” 的说法。按常理,晴天宜人,为何此日晴天却遭忌讳?这背后藏着古人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

农历九月三十,是农历九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月球、太阳、地球大致呈一条直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背对地球,民间称“晦日”。

旧时,晦日当天人们会“送穷”,把家里彻底打扫干净,清理废旧物品,寓意辞旧迎新。同时,部分地区会吃饺子或面条,象征团圆长久。九月三十一过,便是十月初一寒衣节,这是我国重要的祭祀祖先节日,也被视为进入寒冬的第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为祖先送寒衣,表达孝道与关怀。

农谚“九月三十晴,来年雨水少” 揭示了九月三十晴天可能预示的天气变化。类似农谚还有 “九月三十日头笑,旱到明年麦子老”“九月三十晴,冬干春旱苗难青”“九月三十晴,柴炭堆满城”,都表达了当天晴天可能预示后续干旱的观点。

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人,冬春连旱是致命威胁。土壤墒情不足,越冬后幼苗难以顺利返青生长。暖冬还会让虫卵和病菌安全过冬,开春后数量暴增,庄稼易生病虫害。冬小麦等作物需要寒冷刺激才能开花结穗,暖冬使其“睡眠不足”,来年可能长得弱、产量低。果树也会被扰乱生长节奏,提前发芽后易遭倒春寒冻死。暖冬通常雨雪也少,地里的积雪能保温、融化后是春雨,没了这层“棉被”和水源,春旱可能更严重,导致减产。

与晴天相反,农谚 “九月三十雨,灶膛无星火” 表明,九月三十下雨,预示冬季可能比较寒冷。冬天寒冷雪多,能给冬小麦等作物盖上“棉被”防冻,为土壤补充水分,冻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来年少得病虫害。

“九月晦日晴一天,暖到冬至冷到年” 说明,九月三十晴天,可能预示前半冬暖和,冬至过后迎来持续严寒并持续到过年前后。“九月晦日雨淋淋,冬天大雪三尺深” 则指出,九月三十阴雨,预示冬季降雪充沛,整体格外寒冷。

“九月三十风,农夫衣不空” 表示,九月三十刮大风,预示冬季雨雪较多,土壤墒情好,利于农作物生长,来年有望丰收,农民生计有保障。“九月尽头风,谷米堆满仓”“九月三十风嚎嚎,来年耕牛跑断腿” 等农谚,也表达了类似意思,即此时刮风往往预示来年风调雨顺、雨水充足,春播繁忙,粮食丰收。古人认为,此时风力强弱与冬季冷暖相关,风大则冬冷雪多,积雪可保护冬小麦越冬,缓解来年春天旱情。

古人说最怕“九月三十晴”,是基于长期农耕实践的经验总结。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靠种地维持生计,当年减产会影响生活。如今,虽然科技发达,但我们仍可从这些农谚中感受古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对于这些传统说法,你有怎样的看法?是否觉得古人说得有道理?期待你的评论。

来源:半亩方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