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小土豆变“振兴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4:48 1

摘要:初冬的张家川大地,田垄间机械轰鸣采收正忙,种子储藏库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拣原种,车间里薯块变身特色产品,电商直播间里农特产品热销全国——13.5万亩马铃薯喜获丰收,从“土疙瘩”到“金豆豆”的蜕变,正是张家川县以“科技为引擎、基地为依托、全产业链为核心、惠农增收

初冬的张家川大地,田垄间机械轰鸣采收正忙,种子储藏库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拣原种,车间里薯块变身特色产品,电商直播间里农特产品热销全国——13.5万亩马铃薯喜获丰收,从“土疙瘩”到“金豆豆”的蜕变,正是张家川县以“科技为引擎、基地为依托、全产业链为核心、惠农增收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深耕马铃薯产业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以来,张家川县立足气候优势,聚焦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种薯基地+万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村级示范点”的多级联动和全链条发力的产业格局。

在张家川镇刘家村,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与50座育苗网棚构成现代化种薯基地,形成“脱毒苗—原原种—原种”完整培育体系。“我们的脱毒种薯抗病性强、产量高,每年培育原原种超5000万粒,能为全县提供优质种薯3000吨以上,让农户再也不用愁种源。”基地负责人张小平话语里满是自豪。

刘堡镇东梁万亩马铃薯核心区里,1.065万亩薯田采用膜上覆土技术提高产量,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又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县上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农技专家定期来指导,一级种薯亩产3吨以上,原种亩产2.5吨以上,效益非常可观!”刘堡镇副镇长党兵兵指着连片薯田介绍。在此基础上,梁山镇、川王镇等8个千亩示范区辐射带动,恭门镇90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点、张家川镇大堡村等村级“试验田”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让标准化种植模式遍布9乡镇11村。“以前种马铃薯全凭经验,现在跟着示范点学技术,技术员手把手教管理,再加上优质种薯打底,产量比以前高了很多,农闲时去基地或加工厂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堡村村民李建军的感慨,道出了万千农户的心声。标准化种植让马铃薯亩产稳步提升,为全产业链发展筑牢了原料根基。

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发展,张家川县建成马铃薯分拣厂、贮藏库等配套设施11座,贮藏能力达1.5万吨。“新鲜马铃薯存进冷库,错峰上市能多卖钱,每吨最少增收300元!”刘堡镇马铃薯贮藏库管理员介绍说。龙山镇粉条加工厂里,新鲜马铃薯经多道工序变身雪白粉条;平安乡的即食粉丝公司推出酸辣粉、麻辣粉系列产品,通过电商直播间走向全国。“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让产销无缝衔接,关山雪农业科技等企业开通24小时收购通道,解决了农户“卖薯难”问题,全县1/3的马铃薯就近加工转化,实现“地头采收、车间加工”的良性循环。如今,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马铃薯产业已带动5万多人次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日均增收100元以上,真正实现“种薯有收益、务工有工资”。

国家科技特派团带来的先进技术与脱毒种薯培育工艺,让原种亩产较传统种植大幅提升,青薯9号、陇薯15号等14个优良品种成为农户增收“利器”。“科技特派团的专家常来田间指导,教我们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管理,难题当场就能解决!”县种子管理站站长马青杰说。3000多万元产业奖补资金精准扶持种苗、机械采购等环节,进一步激发了种植积极性。

“十四五”以来,张家川县马铃薯产业通过刘家村种繁基地、刘堡镇万亩种植基地、龙山镇关山雪淀粉加工厂等关键节点的联动发力,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亩以上,从单一粮食作物成长为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黄金产业”,不仅让“脱贫薯”稳稳升级为“振兴薯”,更铺就了一条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张家川县马铃薯全产业链已形成“一产夯实基础、二产延伸价值、三产丰富业态”的发展生态。从育种端的技术突破到加工端的产业延伸再到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全面拓宽了多元增收渠道,张家川县马铃薯全产业链已带动5万多人次就业,总产值突破4.3亿元。(马丽莎)

来源:新天水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