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又是一年红薯丰收季,现在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烤红薯,散发着香味,不知道大家看着这一幕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啥红薯不能当饭吃?如果有好奇的就让小陆带着大家了解一下。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又是一年红薯丰收季,现在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烤红薯,散发着香味,不知道大家看着这一幕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啥红薯不能当饭吃?如果有好奇的就让小陆带着大家了解一下。
街角烤红薯的铁皮桶一冒热气,整个冬天都变得暖乎乎的,捧着烫手的红薯撕开焦皮,蜜甜的汁水顺着指缝流,这滋味谁都熟。
可你有没有较真过?这东西亩产足足5000斤,是水稻的5倍,全球排第七大粮食作物,饥荒年救过无数人,咋就登不上咱们的主食桌?
爷爷奶奶那一辈常说,1960年那阵,家里的锅永远煮着红薯,大人孩子揣着蒸红薯下地,啃得嘴角发黏,连红薯叶都要焯水拌盐吃。
“那时候红薯是救命的,现在是解馋的,”她上个月在超市看见红薯,还念叨着当年全村晒红薯干的盛况,竹匾从晒谷场摆到屋檐下,空气里全是甜丝丝的水汽。
红薯的产量真不是吹的,水稻平均亩产才954斤,它随便种种就有5000斤,高产的能飙到11000斤。
去年刷到山东农科院的新闻,有个农户种出40斤的“红薯王”,两个人才抬得动,照片里那红薯表皮沾着泥,看着就实在。
甜度更是它的加分项,高糖品种甜度能到10%,比不少水果还甜,蒸着吃粉糯,烤着吃流蜜,煮糖水能当甜品,就连做成红薯粉,涮火锅都筋道。
可你数数自家餐桌,红薯的身影少得可怜,顶多是偶尔买的烤地瓜,或是炖肉时放几块,连土豆的出镜率都比它高。
2023年农业农村部的消费报告里写着,国人年均吃红薯不到20斤,比2015年降了近三成,反观大米,每人一年要吃100多斤。这反差太有意思了,咱们得从红薯来中国的那天说起。
红薯能来到中国,得记福建商人陈振龙一大功,明万历年间,他在菲律宾吕宋岛做生意,一眼就盯上了这种作物——沙地能长,丘陵能活,旱涝都收,简直是为缺粮的家乡量身定做。
那时候吕宋被西班牙人占着,红薯是禁运品,谁偷运就重罚,陈振龙试了三次都栽了,薯块被搜走,钱也罚了不少。
50岁那年他拼了,把薯藤缠在货船缆绳上,糊上泥巴伪装,躲在船舱里熬了七天七夜,才把这根“救命藤”带回福州。
巧的是,当年福建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陈振龙赶紧找块地试种,四个月后挖出来,红薯堆成小山,亩产几千斤,消息传开,周边农户都来要薯种,饥荒硬是被扛了过去,《福州府志》里专门记了这事,说他“活民无数”。
差不多时候,广东东莞人陈益也从越南带了红薯种回来,真正让红薯火遍全国的,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他不光改良种植技术,还琢磨出红薯越冬的法子,这下北方也能种了,红薯彻底成了“全民作物”。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从几千万涨到四亿,红薯立了大功,有学者算过,要是没这高产作物,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
1945年《华北新报》还发文章,号召大家多种红薯,说它“营养富、好养活”,那会儿打仗缺粮,红薯是不少人的主食。
就像咱们爸爸那一代大多都是1965年出生,提起红薯就皱眉,他说小时候天天吃,早上蒸红薯,中午红薯粥,晚上红薯干,吃得胃里反酸。
有次他偷偷把红薯埋在地里,被我爷爷揍了一顿,“饿肚子的时候,这都是金疙瘩”,现在他看见红薯就摆手,是真吃伤了。
1978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红薯产量占世界83%,是妥妥的“红薯大国”,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挖红薯窖,存上几百斤过冬,大人孩子的口粮都指着它,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它会从“主粮”变成零食。
红薯当不了主食,第一个坎就是不扛饿,它看着大,含水量却有70%,咬一口大半是水,每100克鲜红薯才含1.6克蛋白质,连大米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生米100克能提供350大卡能量,红薯只有100大卡,我叔以前是搬运工,他说年轻时试过吃红薯当午饭,俩大红薯下肚,不到下午两点就饿得腿软,不如两个馒头顶事。
重体力劳动者要的是实打实的能量,红薯这点热量根本不够看,也就减肥的人爱它,饱腹感强还低卡。
膳食纤维多是优点,可吃多了遭罪,民间说“日食番薯两餐,肠胃通顺”,但过量就会胀气,我小时候贪嘴,吃了个半生不熟的烤红薯,在教室里涨得坐不住,现在想起来还尴尬。
这也是食堂、餐馆不爱做红薯的原因,太“接地气”,还容易让人不舒服,储存更是大难题,大米小麦晒干能存好几年,红薯娇气得很,温度低于10℃会冻坏,高于20℃就发芽,湿度不对直接烂掉。
2022年河南有个农户,存了5000斤红薯,没做好保温全烂了,损失好几千块,这事当地电视台还报道过。
霉变的红薯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吃了能让人呕吐腹泻,严重的还会休克,农民常说“好种难存”,以前没冰箱,只能把红薯晒成干、磨成粉,才算能长久放,这储存成本,比大米高多了。
加工也受限,小麦能做馒头、面条、面包上百种吃食,红薯淀粉没面筋蛋白,做不了有嚼劲的面条,蒸馒头也发不起来。
日本试过做红薯面包,结果口感粗糙,放一天就硬,最后只能当零食卖,红薯粉出粉率也低,100斤红薯只能出15到25斤粉,小麦出粉率却有70%以上。
去年有助农主播卖红薯粉被扒出来掺木薯粉,就是因为纯红薯粉成本太高,这新闻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和红薯同命的还有木薯和土豆,木薯有毒,要泡要煮才能吃,奶茶里的珍珠就是木薯做的,在非洲它是主食,在咱们这儿只能当辅料。
土豆2015年被提为主粮,可到现在多数人还是把它当菜,炒土豆丝、炖土豆,很少当饭吃,现在红薯有了新活法。超市里有红薯泥、红薯脆片,奶茶店有红薯波波,就连健身餐里,烤红薯都是标配。
2024年的农业展会的上,还有人推出了红薯冰淇淋,甜而不腻,特别受欢迎。
红薯没当上主食,不是它不够好,是咱们的日子过好了,爷爷辈靠它活命,咱们用它调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街头的烤红薯香气里,藏着的是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好”的变迁,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使命,红薯的使命,就是用甜香见证咱们越来越好的生活。
来源:村庄全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