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愣了3秒才反应过来——这不是97张国强、03修庆嘛,俩人穿着古装在镜头前互喊“表哥”,一个眨眼就把我踹回小学蹲点看TVB的暑假。
“慕容复”居然同框了,你刷到没?
我愣了3秒才反应过来——这不是97张国强、03修庆嘛,俩人穿着古装在镜头前互喊“表哥”,一个眨眼就把我踹回小学蹲点看TVB的暑假。
先别急着感动,他们这次碰头不是单纯卖情怀。
新浪那边放风:金庸百年诞辰特别节目在谈,黄日华也可能来,真把“北乔峰南慕容”凑齐。
消息一出,97版《天龙八部》单日播放量翻三倍,抖音干脆上线“金庸武侠宇宙”,一周干到5亿播放。
数据冷冰冰,却说明一件事——观众兜里有钱,只想为真功夫买单。
我扒了下后续,更来劲:张国强准备自导自演武侠微电影,说“要打真军,不用钢丝”;修庆在横店手把手教新人套招,儿子修健今年考进中戏,父子俩夜里还在排练厅摔板凳。
你看,老戏骨不是回锅炒冷饭,是把压箱底的功夫传下去。
相比之下,部分新生代连剑花都不会挽,绿幕一挂全靠后期“biu biu”加光效,投资涨25%,观众却回去刷老片,豆瓣90年代那几版依旧稳在8.5分,脸打得啪啪响。
有人总结“怀旧滤镜”,我觉得不全是。80后爱97,是因为张国强把贵族气演成玻璃渣,美而脆;90后挺03,吃修庆那股子阴鸷疯批味,权谋写在眼角。
角色底色一样,诠释路径不同,却都花了三个月以上磨剧本、套招式,连扇子开合都拆成音乐节拍。
现在不少剧开机前十天围读都省,直接飞页,武戏70%替身,观众不是傻子,自然把会员关掉去找老剧下饭。
弹幕里有人写:“假如慕容复穿越到今天,怕不是直播带货‘复国基金’。
”玩笑归玩笑,二创区已经卷到2.3万条,最高一条180万赞。
认贼作父那段被剪成社畜讨好甲方,满屏“打工人魂穿慕容复”,笑完又有点酸——理想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谁不是一边喊着光复大燕,一边打卡996?
所以别急着给这波热度贴“文艺复兴”标签,它更像一次观众投票:要拳拳到肉的真打,要三个月磨一剑的笨功夫,要演员眼里有光也有灰。
平台砸钱、老戏骨折回,只是给选择埋单的人递上话筒。
下次遥控器在你手里,点新烂剧还是老经典,数据都会替你说话。
金庸百年,纪念不只是一台晚会,是把“认真”两个字重新钉在流水线上。
我们怀念的何止是慕容复,是那股“傻练”的劲儿。
来源:热情白云tWEi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