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GPT-5.1 Instant和GPT-5.1 Thinking两款新模型正式上线,OpenAI宣称新模型更具拟人化特征,更有温度、更具对话感,在遵循指令方面表现更出色。
大数据文摘受权转载自头部科技
文丨星空
OpenAI又发布新模型了。
今天,GPT-5.1 Instant和GPT-5.1 Thinking两款新模型正式上线,OpenAI宣称新模型更具拟人化特征,更有温度、更具对话感,在遵循指令方面表现更出色。
今年8月份,OpenAI发布了GPT-5.0,但用户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模型过于谄媚讨好,而且该模型还引发了一系列自杀诉讼而受到批评,随后OpenAI调整了默认输出风格。
官方表示,优秀的AI不仅应该智能,还应该让人乐于与之交流,GPT-5.1在智能和沟通方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第一批上手使用的网友发现,新的GPT聊起来就像一位学会了积极倾听的心理治疗师朋友。
GPT-5.1只是渐进式的一次更新
GPT-5.1 Instant模型将会成为ChatGPT的默认选项,处理大多数任务时速度会更快,至于GPT-5.1 Thinking,它是一款推理模型,可以处理更复杂的问题和任务。
OpenAI宣称,新模型在数学、编程等领域的表现优于8月发布的GPT-5。
新模型最大的变化可能在于呈现方式,它能根据不同任务模拟多样化沟通方式,模型提供8种预设风格可供选择,包括专业、友好、坦率、古怪、高效、愤世嫉俗、书呆子风格,同时保留默认风格。
另外,GPT-5.1 Instant还配备了“自适应推理”能力,也就是说模型会自主判断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计算时间处理提示词。
未来几天,新模型将会逐步推出,首先向付费订阅用户开放,然后覆盖免费用户。本周晚些时候,GPT-5.1 Instant和GPT-5.1 Thinking将会接入API。在API中,GPT-5.1 Instant将以gpt-5.1-chat-latest作为标识,GPT-5.1 Thinking以GPT-5.1命名,二者均支持自适应推理。
OpenAI应用业务首席执行官菲吉·西莫(Fidji Simo)表示,公司希望ChatGPT能成为个人专属工具,以最贴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提供协助。她强调,ChatGPT目前拥有8亿用户,他们对ChatGPT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人希望直接获得精准回复,有人则偏好其他输出风格,公司要摒弃“一刀切”的服务模式。
在生成回复前,模型会向系统提示词注入不同指令,从而形成预设“人格”。早些时候OpenAI曾推出“愤世嫉俗”和“书呆子”人格选项,目前它们仍可在下拉菜单中找到。
有些用户可能希望自主掌控输出效果,OpenAI正尝试提供更多个性化调节功能,比如调节表情符号的生成频率。
西莫在博文中重点谈到了“个性”与“平衡”的问题。她认为:“如果极致的个性化只是强化个人固有认知,只说一些用户喜欢听的话,那这种个性将毫无用处。”她还说,过度个性化如同刻意修改伴侣的特质,让对方永远顺从,这是不可取的;最棒的人应该懂得倾听、善于沟通,同时也敢于挑战我们,帮助我们成长。
过度个性化甚至有可能带来危害,比如诱导他人自杀、让人沉迷于幻想。虽然目前AI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尚不严重,但已经出现了不良苗头。
在输出风格上,聊天机器人普遍面临取舍难题:如果过于保守机械,会引发用户不满;如果过于热情,又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掌握好平衡并非易事。
正因如此,OpenAI试图用“人格预设”来化解或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
仍然无法解决亏损问题
目前OpenAI正在疯狂建设数据中心,但行业“泡沫”似乎越来越严重。OpenAI推出新模型,也是为了让产品更加普及,因为它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科技博主Ed Zitron在最近的文章中指出,OpenAI的运营成本可能远高于预期,而主要投资者微软却凭借收入分成协议获利颇丰。
分析数据认为,2025年上半年,OpenAI的推理成本(不包括模型训练)约为50亿美元,同期公司营收约为43亿美元,现金消耗达25亿美元。有预测称,2026年OpenAI的亏损可能会达到140亿美元。
过去七个季度,OpenAI仅在Azure推理服务方面便花费了124亿美元,同期营收至少约为68亿美元,仍存在巨大缺口。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综合最近几个月的报道来看,OpenAI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危机重重。
除了财务上的压力,中国AI企业的崛起也让OpenAI如芒在背。
几天前,月之暗面推出了Kimi K2模型,虽然当时并未引起轰动,但基准测试显示,Kimi K2在多个领域击败了GPT-5和Claude Sonnet 4.5,除了月之暗面,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全球市场,就连硅谷企业也开始选择这些产品。
以OpenAI为代表的美国AI领先优势正在被削弱,且投入巨大持续巨额亏损,但美国科技巨头仍在继续扩大投资:亚马逊今年将向数据中心投入1000亿美元,Meta未来3年的相关支出超6000亿美元,微软计划2025年投入800亿美元,谷歌也宣布同期将拨款750亿美元,苹果计划未来四年支出5000亿美元,就在今天,Anthropic也宣布将向数据中心投资500亿美元。面对这一连串“天文数字”般的投资,市场越来越担忧AI泡沫的破灭。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OpenAI推出了GPT-5.1。它在性能上并没有跨越式提升,更多关注的是交互体验优化。
如果说OpenAI过去追求的是扩大模型规模、吸引舆论关注,那么GPT-5.1追求的则是更稳定、更可靠、更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相比GPT-5.0,GPT-5.1并没有增加激进新功能,而是对现有功能进行了精细化优化。
显然,GPT-5.1只能算是一次渐进式更新,“泡沫问题”和“盈利问题”仍然是摆在OpenAI面前的难关,分析人士发现,该公司的实际收入和运营成本之间的差距远超此前公开报道,扣除微软的收入分成后,OpenAI的最低预估收入几乎永远无法覆盖推理成本,商业模式如何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个未解之谜。
在最近接受播客主持人兼OpenAI投资者Brad Gerstner的采访时,当Sam Altman被问到“一家年收入130亿美元的公司,怎么可能做出1.4万亿美元的支出承诺”时,他顿时失去了冷静,直言“如果你想卖掉你的股份,我会帮你找到买家”,这段争论在网上引起热议。
科技分析师兼教授Scott Galloway就OpenAI估值过高发出严厉警告,他断言,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导者OpenAI发生财务崩溃,将引发系统性冲击,使全球市场的投资者“无处可逃”。
GPU 训练特惠!
H100/H200 GPU算力按秒计费,平均节省开支30%以上!
来源:大数据文摘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