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机构瘫痪43天,美国科学家盼经费望眼欲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1:42 1

摘要:1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的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正式结束已持续43天的联邦政府“停摆”。这场关门源于国会的预算分歧,大部分联邦机构因此关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主要资助机构也不例外。

速 览

资助机构瘫痪43天,美国科学家盼经费望眼欲穿首次捕捉到“新生超新星”诞生瞬间:爆发26小时后就发现了图片女皇比克举办伪造图片识别大赛前所未有的“自愈”导电材料

学界动态

1.资助机构瘫痪43天,美国科学家盼经费望眼欲穿

1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的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正式结束已持续43天的联邦政府“停摆”。这场关门源于国会的预算分歧,大部分联邦机构因此关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主要资助机构也不例外。

NIH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表示,“由于政府拨款中断,NIH的工作人员可能无法提供正常的监督和行政支持服务”,NIH的申请系统虽然仍可访问,但相关的审批流程、审议会议、奖励发放流程全部中断并搁置。此前已经审批通过的经费一般来说不受影响,可以继续提取。“但如果该资助含有‘限制性条款’或需触发系统‘编辑检查/提款限制’,也无法提款”。

而根据NSF的说法,如今恢复上班后,他们已经积压了300多项资助申请的评审会议,每个项目评审都需要6-10名专家,因此内部人士认为想在年底之前把这些会议都补上几乎是“奇迹”。而如果评审会都没有开,背后那些眼巴巴等经费的科学家们什么时候能开始新的课题就更难指望了。

许多大学在停摆期间暂停了所有除工资以外的支出,把剩余的资金都用来保证员工度过艰难时光,因为很多管理机构都知道,以前出现类似的停摆情况后,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把中断的流程继续下来,再加上川普政府虽然被阻挡但是一直在推动的削减拨款,现在的资金能否平稳坚持到2026年的预算安排下来很难说。一些没有类似经验的科学家返回实验室后发现不少样本已经变质,他们苦笑着表示现在的遭遇比离谱的实验数据更无法预料,甚至包括远在火星的好奇号和毅力号也差点休假,仅仅是因为地球接受数据的团队经费由预先签订的合同支付而非政府,所以才避免了2亿公里外的机器人由于国会吵架而关机的场面。

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经济学家克里斯·古拉蒂的一项分析(尚未经过同行评审)显示,受影响的研究人员在随后的几年里发表的论文数量比未受影响的研究人员少了11%。而更让科学家们不踏实的是,此次停摆结束是暂时的,协议仅仅签到明年1月30日,如果届时新的预算案又谈崩了,那他们可能又要强制休假了。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706-0

2.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the-government-shutdown-is-impacting-science-and-research

3.https://www.aip.org/fyi/science-agencies-face-backlogs-following-record-long-shutdown

2.中国留美学生持续下降, 与印度差距拉大

图源: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 (IIE) 最新发布的年度高等教育机构调查报告,2024-2025 学年共有 265919 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比上一学年减少了 4%。而在去年印度留学生人数超过了中国后, 2024-25 学年印度留学生人数又增长了 9%,达到 363019 人,差距进一步扩大。但是印度学生人数虽然多了,给美国教育机构的学费却不及中国学生:2024年印度留学生贡献了140亿美元,中国留学生则贡献了约146亿美元。

参考来源:

前沿研究

3.首次捕捉到“新生超新星”诞生瞬间:爆发26小时后就观测

这幅艺术家的想象图描绘了一颗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情景。这颗名为SN 2024ggi的超新星距离地球约2200万光年,在NGC 3621星系中爆发。

图源:ESO / L. Calçad

2024年4月10日,位于水蛇座NGC 3621星系(距地球约2200万光年)的一颗红超巨星——质量为太阳12至15倍、直径500倍的庞然大物——燃料耗尽,核心坍缩引发II型超新星爆炸。核心崩塌后,冲击波撕裂星体表面,释放出耀眼能量波。清华大学研究员 Yi Yang 在旧金山参加会议时获悉这一事件,仅12小时后便提交观测申请。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迅速批准,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使用FORS2仪器进行光谱偏振测量,捕捉到了爆炸早期几何形状。

这一观测克服了巨大挑战:大多数超新星研究从爆发后期开始,当时爆炸已与周围物质互动,形状已扁平化。但VLT的偏振光谱技术揭示了初始阶段的细节——爆炸物质从星心加速冲出表面,形成橄榄状结构,并保持稳定对称轴。这表明,许多大质量恒星爆炸可能源于共同物理机制,在大尺度上表现出轴对称性。这一发现对天文学意义深远。它摒弃了部分现有超新星模型,推动更精确的模拟,甚至改善艺术描绘,帮助研究恒星演化及宇宙学事件。

参考来源:

4.前所未有的“自愈”导电材料

液态金属本身会通过膜阻断电流通路,但孢子会破坏这层膜,从而重新连接电流通路。

图源: Seokheun Choi et al.,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5)

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通过将液态金属与细菌孢子结合,成功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愈”导电材料。这种新材料不仅仅是电子电路的材料,它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几乎就像有生命一样,甚至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灵活地切换功能。

传统液体金属虽导电性优异,却易在空气或水中氧化,形成绝缘层阻断电流流动。研究人员巧妙利用电生菌Bacillus subtilis的休眠内生孢子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些孢子表面富含化学官能团,与金属氧化层产生强大吸引力,撕裂氧化壳体,瞬间恢复导电路径。实验显示,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还具备自愈功能:当电路破损时,液体金属自动填充裂隙,修复导电网络。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适宜条件下,孢子萌发后进一步提升导电性能,同时会增强材料对纸张等基底的附着力。此技术将重塑生物电子学。未来,它可用于开发直接与人体组织接口的设备,如智能假肢或实时监测植入物,避免传统电子的刚性和生物不相容性。

来源:知社学术圈

相关推荐